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清風中讀一卷書

清風中讀一卷書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小景

  我讀的第一部小說是《怒海風雲》,大概在小學四年級,或稍晚一點,那時我的主要工作是散了學去放牛,跟牛郎一個職業。我沒有牛郎的幸運,不期盼來個什麼人把我帶到天上去,雖然奶奶告訴我天上很美,能吃上豐盛的晚餐,還有許多水靈靈的蘋果,但對於未經歷過的世界,還是本能的抗拒,且在山溝里伴着老牛數星星吧。家中有一個大木箱,很不顯眼,角落裡靜靜躺着,母親從來不動它,父親閑時會打開來,翻出幾本書躺下了看。我的記憶中,擁有箱子的應該是女人,裝了花花綠綠的衣服或娘家陪送來的寶貝,不願他人看見的。父親是村子里唯一擁有箱子的男人。等我認識了幾個字,能寫幾句下雪了颳風了的作文後,便提出翻看大木箱的要求,父親在我允諾放牛後點頭答應了。從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在山巔之上,在河溝深處,我陪伴着老牛,書陪伴着我,雖不是花前月下,也算是風雨無阻。《怒海風雲》已不知所云了,現在能想起來的只有一個叫鐵蛋的英雄兒童名字。《歐陽海之歌》、《青春之歌》也是從大木箱中取來讀的,我喜愛小說的習慣就是那時養成的。除了上述幾本,還有《三國演義》、《水滸傳》、《隋唐演義》等,都讀了個遍,不管懂不懂,反正有了跟同學吹牛的資本。

  讀《三國演義》是在四叔家,那是一個春深的夜晚,煤油燈點着了,月光沒送來春天的氣息,鼻子沒聞見盛開的花朵的芬芳,大人們不在,我和堂弟小龍看家,早早吃了飯上炕,躺被窩裡讀到關雲長手起刀落,我便凝神靜氣,院子里什麼東西“唰啦啦,唰啦啦”的響,從大門口響到了廚房檐下,從廚房那邊又響到我和小龍睡覺的房子窗前,然後安靜了,我豎起耳朵,寂靜的轟鳴聲震得耳膜疼,卻只是一剎那間,“唰啦啦”的響動開始滿院子遊走了,眼前油燈的火焰似乎要變成了綠色,不由得毛骨悚然,汗不敢出了。戰戰兢兢捅醒身邊熟睡的小龍,示意他聽門外的聲響。那時節正是農村鬼怪橫行、神仙忙着捉鬼的年代,受了影響,對鬼怪有莫名的恐懼。小龍人小膽子大,竄唆出去看,便握了一把斧頭一柄馬刀,提着馬燈悄悄開門出去,月光很好,銀色灑滿人間,連遠處的山巒都清新巍然,院子里一卷塑料布在風中漂泊,“唰啦啦”響着四處遊盪。雖安穩了心臟,卻有點失望,兩個人這麼馬刀斧頭的來了,總該有什麼意外的發現,然而沒有,小龍繼續呼呼大睡,我繼續看三國,塑料布繼續遊走。

  那時經濟緊張,看書以借為主,很少有人自己掏錢買。我大概是村子上第一個掏錢買小說的人,那時為此挨過罵,現在有點自豪了。那年中考時進縣城,父親給了十塊錢,第一次離開山溝溝,來到城市中,三五個同學一起逛大街,囊中羞澀,大商店不好意思進,街上人多吵鬧,我便溜進了一間書店,隨意翻看一會,決定買一本回去,核算留下店錢飯錢和回家的路費,剛好夠買一本四元的《包公傳》。那三天里除了進考場,我就躺床上讀小說,雖成績不錯,順利考進了縣一中,回家后還是挨了父親一頓惡狠狠的罵,父親邊罵我亂花了錢,邊津津有味的讀了書,然後出門跟鄰居講故事,宣傳包公如何下陰曹審判官,到陳州放糧救了李娘娘。

  年輕的心是鎖不住的,那時社會像反整過的沃土,陽光曬過了,雨水澆灌了,充滿了勃勃生機,只等播撒種子,便要蓬勃生長,讀書看報和學習的氛圍濃烈得炙烤人。我初一時的班主任蘇震亞,是一位英俊瀟洒的年輕詩人,他教我學寫日記,有時會叫我到他的宿舍里,讀他的日記給我聽,影響很深,至今未忘的幾句是:早晨,媳婦拍打着我的屁股,說陽光照在屁股上了,還不起床。他讀得津津有味,我聽得面紅耳赤,因為我聯想到了媳婦和屁股。他有一個奇怪的習慣,收集剪下的自己的手指甲,我看見時已收集滿了三四個墨水瓶。他的祖上,出過好幾個進士。可惜的是,後來他喉嚨生病了,再不能站在講台上,便轉行干其他的了。

  上高中後學習緊,讀小說的機會少了,開始讀一些散文和雜文,培養了不挑食的好處。我的語文老師是師範中文系畢業的陳國榮,高高瘦瘦的,很精幹,講一口跟新聞聯播有差距的普通話,字寫得很漂亮,喜歡朱自清和郁達夫,魯迅先生的《紀念劉和珍君》講了一周時間,氣氛渲染得格外悲壯,惹得北京什麼中學的老師來觀摩。陳老師的做法是常常收了我的日記去閱看,還會批上閱看的日期,或寫幾句勉勵的話。我就誠惶誠恐了,不敢在日記中胡亂的寫上悄悄話,這樣的寫日記習慣到現在還留着遺存,想起那個愛好照相存檔的人物,沒有遇上我的老師,該大大的遺憾一下。那時也買過幾本書,印象深的有《古塔上的風鈴》,最喜歡的是柯雲路先生的《京都》系列,因為它讓我懵懂初開,知道了談戀愛的浪漫和激情,還有戀人雨中遊園,會多一份清新和洒脫,漸漸嚮往起來。

  那幾年金庸的小說開始風靡,可惜我手頭實在拮据,有心而無力,我的一位父親是副縣長的同學有全套的金庸武俠小說,但他小氣的很,除了借給女同學外,男生們基本看不到。我很幸運,有一位女同學偷偷轉借給我讀,至於最後那位縣長的公子知道了,把我的幾本書從教室窗口扔了出去,再跟女同學吵了起來,惹得全班同學群起攻之。不過那時我已讀完了《射鵰英雄傳》和《書劍恩仇錄》,馬上面臨高考,沒時間跟他計較。( : )

  大學在西安上,那是個人文薈萃的地方,路遙先生的《人生》彷彿就是寫給像我一樣從山溝里爬出來的青年,我還手抄了部分內容,他後來的幾部書,雖獲了大獎,但我不怎麼喜歡。大學時最愛讀的是賈平凹先生的書,樸實無華,卻處處擊中我的心扉,受益匪淺。那時大學里流行外國文學,我的同學抱着茶花女漂到基督山時,我開始喜歡讀古典了,讀了三言西廂之類,咸陽的付敏送我一本磚頭樣厚的唐詩宋詞,可惜畢業託運時丟了。知道了金庸先生有怎樣厚實的古典文學基礎,他的《俠客行》靈感估計就來自六朝志怪小說和唐代的傳奇文學。因為時間較為充裕,我也讀《詩經》、《道德經》和歷史等,《論語》也看過,我的水平實在低,怎麼都感悟不出於丹女士講的那些深刻道理,很慚愧的。做理論的本事沒有,便讀自己能理解的去吧。

  現在明白,我讀書的方法是追求了痛快,挑揀那些文字纏綿優美的文章,就連看《孫子兵法》,也沒設想怎樣行軍打仗和運用於市場營銷,卻作為文學作品來學習。皇皇巨著《史記》,看了好幾遍,治國修身的道理沒明白,卻發現司馬遷也唬弄人,他怎麼知道劉邦他媽跟蛇相好,三皇五帝怎麼都不是正常出生的呢?項羽也沒那麼生猛,韓信其實是冤死的,等等,有點對不起司馬公了,不過後來者,再沒有人能超越他這一點,我是相信的,就當是史論文學中的一點調侃,平增一點歡快,讀之更加有味。

  這幾年忽然感覺自己變得懶惰起來,已很難能夠認真讀完一卷書了,雖然心底里依然認為自己很喜歡讀書,有時也能從可憐的生活費中擠出一點點錢,買上自己喜歡的書籍。但買回去往往讀不到幾頁,便會丟棄在舊書堆里,任其自生自滅,漸漸忘卻了。偶爾想起,再翻找來看,卻已沒了先前的激情,還是讀不完,後來連讀的興趣都沒有了,當做破爛賣掉了事。一本三四十元的書賣廢品不到兩塊錢,後悔自己做了傻事,有時恨不能拍自己嘴巴。

  高師父寫給我一幅字,記於此處,作為結束:

  隨緣自足,超然物外。

您正在瀏覽: 清風中讀一卷書
網友評論
清風中讀一卷書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