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高中讀後感

高中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高中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篇一:與美同行讀後感

  大自然以山水風光展示着它的美,音樂中以流暢歡樂的音符傳遞着它的美,語文中以一個個文字構造着它的美,美術中以絢麗的色彩搭配着它的美,科學中以每個小實驗的奧秘詮釋着它的美,數學中以巧妙顯現着它的美……由此可見,生活中處處都是美。

  雖然這些美有着各自各種各樣的風韻,但是,一顆純潔善良的心是最美的,難道不是嗎?閱讀了《與美同行》這本講述着美的故事的書後,帶我認識了周圍的美,使我對美感受頗深。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與美同行》里的這篇小故事——《替子還債的誠信老爹》。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吳乃宜的老人,2006年8月10日,超強颱風“桑美”登陸浙江蒼南,老人的三個兒子消失在茫茫大海里,只有二兒子在滔天巨浪里死裡逃生,而且還有買漁船欠下的80多萬元“天價”債務,如此沉重的債務,這對一個年過八旬的老人來說,是個多麼巨大的打擊啊!可是,吳乃宜很堅強地面對,通過三個兒子的人身保險和變賣漁船,共計得款54萬元,他全部用來還債,自己一分一毫都沒有留下來。6年來,吳乃宜和他的老伴想方設法的攢錢,攢的細碎的零錢湊成了50元或100元后,馬上讓兒媳替自己還債,然後繼續干農活,織漁網,一張漁網賣不了多少錢,但吳乃宜依舊辛勤如故的織漁網、賣漁網。

  有人不理解他們的行為,紛紛問他:“兒子們都死了,你為什麼還要辛苦地替他們還錢呢?”

  我帶着疑問,迫不及待地翻到了下一頁。“兒子們借來的都是鄉親們的血汗錢,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我活着,一定一分不少的還。”多麼震撼人心的一席話哪,震撼了我,相信也震撼了不少的人吧!我覺得吳乃宜的這一生是非常值得的,因為他做到了誠信這一點,很多人都難以做到,所以他被人們敬稱為“誠信老爹”,這是生活中的“誠信美”。

  我上網查閱了吳乃宜的個人資料,原來他是溫州蒼南縣霞關鎮三澳村人,生於1929年1月,現已84歲高齡的吳乃宜被評為“2010年感動溫州十大人物”。失去兒子的痛,化為替子還債的願。他一生清貧,但也是十分富有的,誠信,便是吳乃宜平生最大的財富。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意思就是人如果不誠信,不知道他還有什麼事可以做好。從古至今,留下了多少關於古人誠實守信的佳話。誠信很簡單,可有時也恰恰是最難做到的。

  篇二:世界未解之謎讀後感

  這是一本被神秘所裝飾的書。幽靈一般頻頻出現光顧地球的UFO與外星人,是鍾情於地球的美麗,還是在追尋他們失落的文明?恐怖的百慕大三角,神奇的大象墓地,傳奇的法老的金字塔……歷史的長河中,究竟掩埋着多少人們所不知道的秘密。每當人們滿心歡喜地解開一個謎團時,更多時候,會有許多謎題紛至沓來。這本書不僅是在於告訴人們有多少未解之謎,而是通過這些奇幻的謎團激起人們對大自然和身邊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對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透過這些神秘,用心去體味,去探索這本書的精華。你會發現它一直在向我們訴說一個道理:探索奧秘對人類而言是最美妙的事情。但是在這個被蒙上神秘色彩的星球,你會探索嗎?

  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們雖然不能發明出什麼機器,但是面對神奇的科學領域,我們依然心存美好的遐想,以及對它強烈的探索慾望。千百年來,人類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斷擴展對大自然,對科學及人身的認識。

  科學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束,而探索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枝。探索需要勇氣,勇氣是探索的前提;探索需要務實,務實是探索的基礎;探索需要求真,求真是探索是目的;探索需要堅持,堅持是探索的精神。

  探索的過程是枯燥的,或許你一整天都只在思考一個問題,或許你一直都在重複做一個實驗……但是為一個精確的結果,你只能繼續下去。探索的道路上充滿了失敗。愛因斯坦改造電燈,失敗了成百上千次,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因為他堅持自己的科學夢想。探索的結局充滿了未知,探索的結果或許與你的想法大相徑庭,但只要是真實的他就是科學的。

  探索需要付出代價,麥哲倫為證明地球是圓的他付出了生命。你不會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連時間,金錢,精力都不願付出的話,你不會成功。你會因為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在固定的時間放下手中的筆,停止探索一條數學題。你會因為要付出太多耐心而停止完成實驗。但是這一切是你與真理失之交臂。

  探索一開始或許只是因為一絲好奇與一腔熱血,但是堅持下去,你會發現它夾雜的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灰心。探索的過程如同品茶——初聞清香,是人想深入感受;入口苦澀,令人眉頭緊皺;久過之後,便是口留余香。

  探索是現代社會最美麗的花朵,它裝扮着世界,改變着世界。

  篇三:窗讀後感

  但讀了錢鍾書的《窗》后,我才漸漸發現窗裡面有另一個世界。

  《窗》中寫道:春天是該鑲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畫配了框子。

  是的,美不勝收並非欣賞的至高境界。從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太多的美盡收眼底不比透過窗定眼一幕好。這讓我想到了生活。生活中面臨著太多的選擇,而被選擇的東西或事情各有所長,這時我們就會猶豫不決,當我們還在左右徘徊時,已經錯過了太多太多。為什麼我們就不會像透過窗觀景那樣取捨呢?選定一個目標,將它定格,以着它而努力。好比觀景一樣,選定了就細細品味和欣賞。

  窗,讓我學會了取捨!

  《窗》中又寫道: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慾望,窗子許我們佔領,表示享受。

  是的,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舒緩了人與人之間尊卑貴賤關係造成的心理緊張。韋應物在《秋夜》中寫道:暗窗涼葉動,秋天寢席單。劉方平有"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沈縉謨鍾"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可見,他們都從窗體會出無窮的時間和空間,通過窗詩意的把握世界。即使足不出戶,也能透過窗感受自然,感受世界,感受生活。

  窗,讓我與自然更近一些!

  《窗》中還寫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是的,窗對屋內和屋外的人進行了區別。《紅樓夢》第五十六回寫道:窗內是主人們,窗外是奴才下人。這裡”窗”加強了人的一種身份與權利。這讓我想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好比關窗與開窗,就那麼的一扇小小的窗卻阻擋了多少的理解與溝通,導致了多少的誤會與仇恨。生活中需要理解需要溝通,那麼我們不妨敞開心中的那扇窗,讓理解走進去,讓誤會走出來。

  窗,讓我學會了敞開心扉與人溝通!

  卞之琳在《斷章》中寫道: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窗里,窗外,橋上,樓上。這裡紛繁的關係也是由窗產生的,這是窗的哲理!"窗外鳥聲閑,階前濾心善"這是窗的美。有首老歌唱道:"是誰敲打我的窗,是誰在撩動琴弦,那一段被遺忘的時光,漸漸地回憶出我的心坎。"這是窗的神秘。

  窗,讓我學會了取捨,讓我與自然更近一些,讓我學會了敞開心扉與人溝通!窗里有哲理,有美麗,有神秘,還藏有另一個世界!

  篇四:拉貝日記讀後感

  《拉貝日記》是當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國友人親身目擊南京大屠殺所作的真實記錄。

  1882年,約翰·拉貝在歐洲十字路口的明燈——德國漢堡誕生。拉貝先生始終堅持“把世界還給人,把人歸還自己”這一人道主義的精髓,像一彎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凈化着無數的魂魄。1937年日軍向南京進攻前夕,約翰·拉貝從北戴河趕回南京被推為南京安全區主席。12月13日,日軍攻戰南京,進行了令人髮指的血腥屠殺。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貝利用自己的納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國以民,在他負責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區內,他和他領導的十多位外國人,不僅拯救了25萬中國人的生命,而且I衛了人類的真理和尊嚴。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橋1號院子內,寫下了着名的《拉貝日記》。

  這部日記所記述的,都是拉貝的親歷親見親聞,非常具體、細緻和真實,無人能否認其可信度。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高中讀後感
網友評論
高中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