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初次練習“給小費”(外一篇)

初次練習“給小費”(外一篇)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得得9

  東南亞一帶國家,是和西方一樣實行“給小費”制的,屬於服務人員個人收入一種補充來源,跟我們工資以外“獎金”類似,不同的是由一個個客人視情況發給。

  但對於從中國大陸不實行“小費制”來的客人,他們往往也網開一面,你可以給,不給呢,一般也照常服務,但特殊服務例外,比如,喝開水的供應就是,通過“開水教育”,我決定今後入鄉隨俗,必須捨得小費,才能通行。

  泰國屬於熱帶,熱帶的人沒有喝開水習慣,所以,住在酒店裡沒有供應開水這一說,喝什麼呢?房間冰箱里有標價的啤酒、汽水、高級飲料等(均以英文標價,很貴,又看不懂)。這一下可苦了習慣了喝開水的大陸旅客,沒有茶喝,還成什麼中國人日常生活?況且這裡自來水又不敢喝,天太熱喝了怕肚痛,一連乾渴了兩天,我終於決定:“給小費”試試。拿來暖壺(房間里備有暖瓶的,但不送水),給伺者遞上幾個銖(泰銖幣),嘿,真靈驗,一會兒就敲門送來了,外加一個謙和微笑。

  香港的不成文習俗是,住酒店的客人早晨走了(臨走沒有人來查房)壓在枕頭或桌上幾個硬幣,至多20塊港幣,要視酒店規格定,待應生幫提行李到房,一定得給幾塊小費,不然會被視為無教養的人而遭蔑視。

  有的大陸來的客人,不習慣“給小費”,認為是浪費,他們以國內尺度衡量,認為給不給都行,其實是“坑”了自己,以後再來大陸客人,侍應生也懶得給提供服務了,比如你曾給過餐廳大堂待應生小費,下次就餐他定會記住你,微笑趨前,主動指點你哪裡有咖啡熱水器在哪,專供茶水的熱水器又在哪——幫助你愉快用餐。其實,你每一頓吃掉的費用,夠你在很多天里付“小費”了,只是備零錢麻煩些,須要準備一個專裝硬幣的口袋。

  泰國的“自然餐”,五顏六色的熱帶水果碎塊、熱香撲鼻的東方“火鍋”,各種具有民族特點的小吃,一個巨大餐廳可容數百不同國籍遊客,一餐吃下來簡直是場觀看,但侍應生均誠懇謙和、微笑——絕對不會有一個冷淡旁觀的,這些孩子很小,有的中學沒念完就出來工作了,她(他)們很辛苦,多數來自貧困鄉村,有的中國同胞一剩就是一大堆,吃不完撂下就走了,但從沒有一個人受到 冷眼,侍應生照樣謙恭地為您開門,再見。

  東南亞賓館,實話說酒店侍應生最歡迎來自歐洲、美國的客人,是因為他們的收入高,且有給小費的悠久傳統,比較自然大方吧,其次是韓國人、日本人、還有台灣人,但在面子上,則是對其他國籍的人也一視同仁。

  剛開始“給小費”不習慣,主要是心理障礙,一是不好意思,二是不知給多少,三是不知何時給?這些不難,投石問路,看看別人,問問價格即可。

  *

  *

  *

  《馬來的“流浪歌手”》

  馬來西來地處南亞半島的南端,已接近赤道,一派熱帶風光,椰林棕樹,色彩濃麗,它在歷史上經歷了葡萄牙、荷蘭、英國的殖民統治,所以,殘留不少殖民地時代古堡、建築古迹,成為今天旅遊資源,吸引遊客。

  他,一個膚色黝黑的捲髮街頭歌仔,很年輕,不會超過三十歲吧,我斷定不了他是屬於印、馬混血,還是其它?(馬來是多種族混合組成的國家,有白膚西方人、馬來族人、華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等,均合睦相處)歌手戴一頂舊禮帽,牛仔褲,蓄一口很濃的“藝術味”的連鬚鬍子,站在古堡門口撥弄六弦吉他,唱英歌曲、馬文歌曲、中文歌曲等,一會換一種語言,馬來西亞人都有語言優勢,一般至少會兩種語言(馬來語—英語;或英語—華語;或英語—印語度等)。馬來語的歌我聽不大懂,英語的歌全世界都一樣,這位流浪歌手還用中文很專業地唱了一首鄧麗君的歌,后又彈了一首大陸流行歌曲,應該說,流浪歌者真是吉他樂器的天然良伴,把南洋人的熱情洋溢,歡快輕活的天賦,多種文化的熏陶感染,西方藝術潮流的影響都在他的彈唱中融為一體,流淌出音樂,產生共鳴——音樂確是沒有國界的,我們和他不知覺中拍手合唱,還有本地人在跳!很投入,瞬間時的很投入。

  遊客紛紛往地上一頂舊帽中扔硬幣,我也加入一枚。

  語言不通,但眼睛、微笑、手勢能溝通。特別是吉他和弦及歌聲,深沉激蕩地傳達了心靈語言。我猜他絕非是專為賺錢來的,猜他屬於什麼職業?教師?音樂家?業餘吉他手?流浪藝人青年?都可能,這有什麼關係呢?熱愛——他熱愛音樂,我猜他人有幾分“頹廢”,不多——用我們的觀念來看。他接受幾種文化?和我們來自另外的文化源,世界上沒有共同的標準,因為標準的前提是有地域、時間、歷史、傳統等前提的。

  “你到我身邊/帶着微笑/也帶來我的煩惱/因為我心中,早已有了他,哎/他比你先到。”(鄧麗君的歌)

  我猜他一定不知道,前此曾經的的港台歌曲,曾在我們的心中掀起怎樣的波瀾,又怎樣平息了,他不知道我們經歷的那些東西,就像我們不知道他們所經歷的一樣。

  他的歌很南洋味,既有火熱的情調,又似乎隱藏着濃郁的鄉愁,似無奈。唉,世界上有千百種生活,哪一種又會盡如人意呢?無數的生靈個體,都各自錄有一段獨特動人的感情音符,除此而外,這個街頭歌手的聲音里還有一種特別的東西,很共同很廣大舒服緩的東西,是什麼呢?噢,對了,也許可以叫音樂的“自由元素”吧,自如地表達,隨便地彈唱,既興地流露,這一切離藝術就近了……我們似乎久以離開了這種自由?

  走遠了,竟感到嗒然有失——琴音遠去了,歌也遠去,像一陣微風飄泊過南洋群島。對了,他一定非常喜歡中國文化,才會這麼認真地用蹩腳的中文演唱吧?也許,我們真應該談一談,祝福你,年輕人!我忽然想到不知哪位外國作家的話“街頭樂隊極為可貴,駐足傾聽片刻,然後,留下點捐款”。

您正在瀏覽: 初次練習“給小費”(外一篇)
網友評論
初次練習“給小費”(外一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