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年年紙上香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pp958
晨起,捧着《齊白石的今生今世》,陷入了沉思。
想起元月六日單國強老師的鑒畫現場,一廣州藏友拿來一幅書畫作品《荷蘭鏡心圖》,半小時的仔細識別,是單老師對我:你熟悉印刷製版,告訴她吧,珂羅版作品。
也就虛實之間的痕迹,我在顯微鏡下再次細看,確認無誤。
還是單老師的感嘆:珂羅版,是書畫中最難辨別的。
我的聲音:齊白石一生自述的的書畫8000餘幅,按其夫人說法是14000幅,而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大師拍賣成交的作品達五萬多幅。該拷問拍賣公司的良知了。
也就鑒畫結束的晚上,我的“驚訝”:《荷蘭鏡心圖》列入了上拍的名冊,保留價居然是160萬。一張不足的千元的紙品,進入了。
腦中一片混亂,畢加索的話再起:“我不敢在你們中國,因為中國有個齊白石”。
但當我將“納漢中良,疾風永進”廣告詞送給“漢風藝術”的一刻,我是冀望如中國畫的精神與內涵統一得完滿無暇,文人畫的美感情趣正能量的簃化,注入如大師般的生機活潑和世俗人情。
當晚,我第一次質問“石”,這就是你口口聲聲的誠信嗎?“我不知道”,他的回答。那一刻,我對其“不棄不離的要求產生了質疑。
有個數據很可怕:2005年後,藝術品洗錢,方便“黑金“變白越演越烈。
上有“金縷玉衣”被專家評估為24億的騙局,近有北京一書畫被專家“鑒定”為贗品17萬買下后,次年在拍賣會上8000多萬成交的追蹤……
某個環節的漏洞百出,善意的提醒之積極意義不復存在了。
中國藝術品洗錢與貪官資本的黑洞操作已到了暴漲的地步,可惜我沒有足夠的數據。“假拍”、“拍假”實實在在打擊了文物藝術品脆弱的神經。國家文物局限定200多位名家書畫作品的出境,其本意是留住文化寶藏。
輕易炒上天價的作品背後,還是利益鏈的作祟。
很想將我在“漢風”熱戀33天+失戀33天的真實經歷寫成一個劇本,去警示我們的明天。
“夫畫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官祿,方可從事於畫”,齊白石的話猶在耳邊。
近與上海又一書畫家文樂君老師通話,問其何故販依佛門,老師並未回答我;我還是相信哲人說過的話:放下,或是智者對生活的明智選擇。宗薩蔣楊欽哲任波切《佛教見地與修道》的止觀論又響起:把你的心比作一個小湖,“止”的狀態就好比風、落下的小石子,水面平靜一切。由平靜產生清晰;“觀”是使小湖能顯示美麗本性的清明,洞徹現象本質的智慧。
於我何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