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讀張之路的《羚羊木雕》

讀張之路的《羚羊木雕》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小景

讀張之路的《羚羊木雕》 標籤:復興之路

  讀張之路的《羚羊木雕》

  文/嚴忠貴

  珍惜友誼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衛風》)

  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論語-公冶長》)

  意大利薄伽丘也如是談及友誼:友誼真是一樣最神聖的東西,不光是值得特別推崇,而且值得永遠讚揚。它是慷慨和榮譽的母親,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貪婪的死敵。它時刻準備捨己為人,而且完全出於自願,不用他人的懇求。

  文中“我”和萬芳的友誼就是那麼的真摯深厚。有事實為證,“我的褲子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我坐在樹底下偷偷地抹眼淚”,“萬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邊一個勁地嘆氣”,忽然她想起一個換褲子的辦法,理由是她媽媽是高級裁縫,能把褲子上的大口子縫得一點兒都看不出來。結果為這事,萬芳媽讓她對着牆壁站了一個鐘頭。由同情到援助到被罰,多麼仗義的朋友啊。“我”對最好的朋友反悔了,被逼着要回了羚羊木雕,萬芳最終卻諒解了我。再看對“我”的心理、動作、語言描寫:““不!”我哭着喊了起來。”“叫我怎麼說呢?她還會像以前一樣和我要好嗎?一定不會了。”等等,那種無奈、那種痛苦、那種擔心,無不體現了對友誼的珍惜。

  褒貶傾向

  文中對奶奶的描寫,如“不知什麼時候,奶奶站在門口。她一定想說什麼,可是她沒說。”“屋子裡靜極了。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還有文章最後一句:“可是這能全怪我嗎?”言下之意,“我”是被逼的,怪只怪父母。文中對“我”和萬芳友情的插敘,着力刻畫了“我”被逼時那種痛苦的心情,及描寫了媽媽句句生硬的言語,媽媽和爸爸個性不同但實質相同的態度等等。無不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褒貶傾向:兒童的心靈多麼美好,儘管他們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傷害他們的心靈。孩子的心靈比任何貴重的東西更貴重,只知東西貴重,不知孩子心靈貴重,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文章的寫作方法值得借鑒,正如唐弢所言:“作者的理性活動——他的觀點和對生活的判斷,應該通過形象的概括來表現,應該蘊藏在形象之中。讓形象向讀者說話,讓讀者從形象的深刻的感染中得到結論。……”恩格斯也認為:作者的見解愈隱蔽,對藝術作品來說愈好。

  考慮不周

  的確,這件事嚴重傷害了孩子的心和孩子之間的感情。父母有責任,心裡只知羚羊木雕貴重,不知孩子友誼珍貴,狹隘粗暴,重財輕義。其實父母考慮周全,是完全可以避免矛盾的發生,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如果當初父母講明白羚羊木雕怎樣貴重,叮囑女兒好好保管,她就不會輕易送人。女兒既然已經把木雕送給了朋友,父母應該冷靜下來,考慮事情怎樣處理才更妥當。萬芳媽媽說:“哎呀!你怎麼能拿人家這麼貴重的東西呢?”據此可以設想,“我”的媽媽如果委婉的跟萬芳媽媽說這件事,勸其不要責怪萬芳,萬芳就會把木雕還給“我”。這樣既可保護孩子的感情,又可以讓孩子更懂事。若從“我”這方面去看,也有教訓可以吸取,倘若事先徵求一下父母意見,也就沒事了,也就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為,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媽媽追查逼迫時,“我”也不應該和媽媽頂牛,可以跟媽媽講,自己不知道木雕有那麼貴重,自己沒有徵求父母同意就這樣做,錯了,講萬芳是個多麼仗義的朋友,請媽媽冷靜下來想想辦法,事情就會好的多吧。可見,凡事考慮不周,就有隱患。

您正在瀏覽: 讀張之路的《羚羊木雕》
網友評論
讀張之路的《羚羊木雕》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