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啊,酒這東西

啊,酒這東西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小景

  元宵節即將過去,虎年春節的大戲,算是徐徐拉上了帷幕。和煦的春風也慢悠悠地吹向人間。一個月多的歡樂時光,如白駒過隙,眨眼間消失的無影無蹤,似乎沒留下什麼特別的印記。如果真要非說不可的話,我不得不感嘆:啊,酒這東西!酒,作為一種獨具風味的飲品,伴隨着幾千年的文明史,款款地走到了今天。小到婚喪嫁娶、喜怒哀樂,大到政治博弈、經濟論爭,可以說與人類朝夕相處,密不可分。春節這麼個舉國歡慶、萬家團圓的傳統節日,當然也無此不成席,自然需要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啦!據說,在我們的祖先尚為猿的時候,就已經和酒有了不解之緣。因為地球上最早的酒,應是落地野果自然發酵而成的,所以酒的出現,不是人類的發明,而是天工造化而成。那麼,酒,到底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歷代學者各持己見,莫衷一是。我們也無須管那麼多。引起本人興趣與好奇的到是與酒有關的歷史掌故,以及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

  我想,最早借酒抒懷的,當算戰國時期的屈原。自詡為“眾人皆醉我獨醒”。他卻不知,正是因為他的不愛喝酒,才落得個“懷瑾握玉兮”(懷沙),“葬於江魚之腹中”的地步。當然,這種分析,未免差強人意。

  以酒名志的,應是東漢末年的一代梟雄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裡講的“人生幾何”,可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招納各路英雄豪傑,儘早地投入其麾下,及時地建功立業。因此,其《短歌行》,歷經千百年來,仍不失其光輝。其煮酒論英雄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歷史上嗜酒如命的當屬西晉時期的劉伶。喝酒的時候,總要身後跟個人,並且荷鋤,囑之曰:“死便埋我。”可謂曠達。但醉后,往往喜歡脫光了衣服跳舞。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渾衣,諸君何為入我帳中?’”你說好笑不好笑。聽說,現在不知哪個省市的酒廠,酒的名稱就叫“劉伶醉”,可謂構思巧妙,創意突出,相比能發大財!

  唐宋以後,酒的詩詞在李白、蘇軾等人手中發揚光大。李白的詩篇,無論老幼婦孺,少有不會背上幾句的。諸如“自古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等等。李白斗酒詩百篇更是人們對他酒後文似泉涌,勢如奔雷的讚美。而博學多才、身通數藝的蘇軾,雖則高聲吟誦“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史料記載他“終日飲酒,不過五合。”看來,還不如鄙人的酒量大。

  歷史早已證明,飲酒過量有其危害,損傷身體姑且不論,據說能亡國呢,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史記》里寫的很清楚。最早是說:“帝太康時,羲和緬淫,廢時亂日。”再者是紂:“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最終“以酒而亡其國”。

  我想亡國之事,當怪人,而不能怪罪於酒。用現在的話說,那成了“主觀不努力,客觀找原因啦!”也許正因如此,酒及酒文化才亘古不息,源遠流長。

  酒聯,是我國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古往今來,詠酒佳聯很多很多。據傳杜康在洛陽開酒作坊賣酒,門前有這樣一副對聯:“猛虎一杯酒中醉,蛟龍三杯海底眠。”酒仙劉伶不信此說,連飲三杯杜康酒而醉,據說一醉三年,醒酒後便說:“杜康好酒也。”天津一家酒樓門前有一聯:“劉伶借問誰家好?李白還言此處香。”頗有名人做廣告的宣傳意味。廣東潮州韓江酒樓有一聯:“韓愈送窮,劉伶醉酒;江淹作賦,王粲登樓。”此聯既用鶴頂格和鳳尾格巧妙嵌入了“韓江酒樓”,又自然貼切地講述了四個典故。河南開封有家酒店門前一聯曰:“鐵漢三杯軟腳,金剛一盞搖頭。”讀罷此聯,不會喝酒也會叫“好酒”。

  由古及今形成的酒的成語也俯拾即是。如,酒囊飯袋,酒有別腸,酒酣耳熱,花天酒地,燈紅酒綠,狗惡酒酸,酒肉朋友等等。帶醉的也不少,如,紙醉金迷,醉翁之意,醉生夢死,一醉方休,醉如爛泥等等。

  誠然,酒文化是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發展的。改革開放前,人們的日子不好過,溫飽都解決不了,酒自然成了奢侈品。好朋友多年不見,會盛情地問到,怎麼樣,到我家喝二兩?那時候,老百姓打酒哪有論斤的,更沒有輪桶的。所以,喝酒時,干聊,酒卻很少下,太金貴啦,人們捨不得喝啊!現在生活好啦,“喝二兩”的口頭禪早已退出了歷史舞台,只不過是酒質高低與個人好惡的區別罷了。

  隨着時代的進步,酒的稱謂也與時俱進。出征時,喝壯行酒;凱旋時,喝慶功酒;結婚時,喝交杯酒;高興時,酒逢知己千杯少;苦惱時,舉杯澆愁愁更愁……

  自古迄今,酒桌上也誕生了不少酒令。如,曲水流觴,划拳,玩骰子,讀數字,摸撲克,轉筷子,講笑話,猜謎語等等,等等。反正為了下酒無所不用其極。

  酒場上也造就了許多順口溜,那是民間酒文化的寫照。古代的暫且不表,但說今天流行的。如: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

  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

  女士勸酒: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我給領導到杯酒,領導不喝嫌我丑。

  寧可胃上爛個洞,不叫感情裂條縫。

  感情深,一口悶;

  感情淺,舔一舔;

  感情鐵,喝出血。

  東風吹,戰鼓擂,今天喝酒誰怕誰!

  酒肉穿腸過,朋友心中留!

  酒量的大小,與自己的仕途密切相關。有順口溜為證:

  不會喝酒,前途沒有

  鄉鎮長,七八兩

  一喝九兩,重點培養

  只喝飲料,領導不要

  能喝不輸,領導秘書

  一喝就倒,官位難保

  一半就跑,陞官還早

  全程領跑,未來領導

  講醉酒笑話的書籍車載船量。我比較喜歡的醉酒的笑話有幾個。一個是,說一個酒鬼來到一個新地方,指着太陽問旁邊的人說,“天上是太陽,還是月亮?”旁邊的人,抬頭看了半天,說“我,我不是本地人,也、也分不清是太陽還是月亮。”一個是,說一男士醉酒後誤入女廁。一女士正小便,他醉意朦朧地說道,不喝啦,別倒啦,怎麼又倒上啦。女士急剎車,不忍放了個屁,男士,趕忙又說,別開啦,別開啦,怎麼又開了一瓶?酒都喝到這份上啦,你說好笑不好笑。

  酒桌上當然也有不勝酒力的,善良的人總倡導,酒分量飲,男女有別,喝健康酒,酒不誤事。聽說,有幾個人還比酒量小的,小到什麼程度呢?一個說,一兩就醉;一個說,聞着酒味就醉;一個說,教小學生做加法,算到八加一就醉了;一個說的最懸,在街上看見婦女罵街就醉啦——他以為是把酒壺呢。當然,這只是人們酒桌的下酒菜罷了;更有別有用心的人,總想把人灌醉,看人家的笑話,還發明三個不放過:拿藥片的,扎小辮的(女士),紅臉蛋的。真是煞費苦心。

  酒桌是一個社會大舞台,林林總總的人在這裡穿梭着、表演着。以權壓人的,依老賣老的,倚強凌弱的、以大欺小的,等等。

  在基層,酒是做事的推動劑。一些急、難、險、重的工作,只要領導人以身作則,帶頭一喝,什麼問題都迎刃而解。酒也是對上爭取項目或資金的敲門磚。據說,有一副縣長,宴請完上級領導后,領導說,如再每喝一杯,增加資金10萬。該副縣長,又連喝10杯,足足有2斤多。雖說喝的住了院,但一時傳為美談。

  酒這東西,見證了人間無數的悲歡離合。因喝酒倒在工作崗位的大有人在,並且還都是自詡為大酒量的。酒後駕車而死於非命的,當然更是不計其數了。但,人們對此卻視而不見,無動於衷。依然是我行我素,狂飲不止。真可謂,一個倒下去,千百個站起來。

  酒後無德、醉酒誤事的比比皆是。一個局級幹部,因傷心事喝悶酒,醉酒後趁人不備,竟跑到1000多人的會場喊口號,酒醒后,自責萬分,后鬱郁而死。一個朋友春節后看他姑母,醉酒後把他姑母家,砸了個一塌糊塗。第二天酒醒后,竟渾然不知。慌裡慌張帶着10000元給老人家賠禮道歉。從此後,滴酒不沾啦…

  落落嗦嗦說了這麼多“酒話”,也沒勸各位網友喝酒。但,我勸酒是比較文明的,還是引用一下杜牧的詩吧:“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不會喝?來,以茶代酒,為了我們的友誼,為了大家的健康,乾杯!

您正在瀏覽: 啊,酒這東西
網友評論
啊,酒這東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