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如廁出現問題說明了什麼

如廁出現問題說明了什麼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得得9

如廁出現問題說明了什麼 標籤:經濟學是什麼

  廣州女大學生佔領男廁運動風風火火了一陣子,時下又有新開通的地鐵三號線上一男孩兒就地大便的拍照被瘋傳開來。在一座世界級的特大城市,在改革開放最前沿、領導全國潮流的廣州,以前如廁問題如此大面積影響民眾視聽的現象並不多見。是以前如廁更方便,還是當代人更吹毛求疵?是城市建設出現斷層,還是民眾需求更加難以滿足?是媒體小題大做,還是讀者關注點日趨多樣?是管理與百姓實際脫節,還是民眾素質低下?

  以前如廁更方便當然是隨地大小便的現象還沒顧得上進入媒體層面,當代人吹毛求疵是事實,但至少在此問題上不是貶義的惡性。難道是城市建設有考慮不周之處?可亞運會期間大家反映沒有瑕疵,幾近完美的廣州,之後怎麼就出現這類有傷大雅的現象了呢?民眾的需求慾望極度膨脹了嗎?可大便小便以前也在進行着呀?媒體小題大做了嗎?只要有讀者關注度,媒體的報道就是有價值的。天天大談特談以人為本,大會小會高喊關注民生的政府應該不會沒有充分考慮民眾的實際吧?民眾素質低下大概就是正確的了,你說女大學生連憋尿都做不到,拿什麼在社會上競爭?你說小男孩大便都等不到出站以後,以後吃飯恐怕更是問題,如此看來,現代人的素質確實該提高了。

  可如此分析,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否能得到廣泛的共識?恐怕該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究竟是什麼原因,會使得如此不雅的問題成為媒體和公眾的關注熱點?

  女大學生佔領男廁事件一出,很多媒體追蹤報道了各地女廁外排着長龍等待如廁的現象,旅遊景點、車站碼頭、學校劇場,公園餐館等,很多人流密集的場所不同程度的存在女子如廁難的問題。我們回想過去的公共廁所,幾乎沒有男女坑位1:1的,多數是女男1:2的。很多地方重建再重建,一直沿襲這樣的標準。後來出現1:1的,應該算是中國廁所革命性變化了。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城市把男女廁所坑位比例以法律條例的手段予以強制規定,有的甚至出現1:2。5的比例。據相關後續報道,廣州已經出台公共廁所改造的強制性標準和時間表,標準定為1:1。5。可見政府還是知道問題產生的原因的。很多地方城市規劃設計規定的比例也都改向女多男少。這就是社會的真正意義上的進步。“知名反歧視公益機構北京益仁平中心性別平等工作負責人武嶸嶸表示,“佔領男廁所”活動,體現了女大學生性別平等意識的增強。忽視女性生理需求、不考量男女性別差異而設計、修建公廁的建築習慣應予以調整,女性更方便,男女更平等!(2012年02月20日09:10黃玉傑《》)

  小男孩就地大便一事,不少媒體評論指責其父母:既不能合適的處理男孩便急的時間差,又不去處理便穢物,竟能提起褲子一走了事。這當然是問題的所在,如果與之前的問題聯繫起來,恐怕設施缺失該是根源。如果地鐵內有廁所,或者地鐵出入口有廁所,這樣的事情大概就不會發生了。我們無意於指責政府,領導們只顧大事情;我們也無意於指責設計單位,他們大概根據國外的先例,照貓畫虎,也就認為地鐵附近加上一座廁所有礙觀瞻。地鐵地下部分是多麼文明高雅的所在,在哪裡加一廁所都會破壞整體效果,於是就作罷。

  我很自然地聯想到我們學校建學生宿舍時,當時校委會領導在會上一致認為宿舍樓內有廁所一定會髒的不成樣子,絕不能設計,決定一律設計在樓外,便於管理。新建的三棟樓都外置廁所。結果問題出來了,有的學生半夜便急不敢出去或冬季冷得不想出去,就便在了樓道,有的悄悄置一個便盆。夏天甚至出現糞蟲爬進宿舍的事情。管理人員加強夜間值班,抓隨地大小便的,每天到各個宿舍搜查便盆,予以沒收。為防止蛆蟲進入多次改造廁所的構造。結果都以失敗告終。不得已又把樓外的廁所拆掉,樓內每層改造一個廁所,總計花費將近100萬。

  可見,出現此類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某些管理者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不是盡最大努力給大家提供方便,而是主觀認定民眾的素質低下,想辦法用防、堵、檢、戒、罰等措施對付民眾。他們的腦子裡的民生絕不是實質意義的民生,而是借所謂的民生工程給自己的烏紗帽增光添彩。至於工程的實際使用效果如何,根本不是領導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大家想一想,現在,全國各地大而無當的建築有多少,完全不考慮民眾實際而耗費巨資建設的形象工程又有多少,有的不過是城市風景中的一些裝飾點綴,根本沒有什麼實際用途。甚至有的領導換屆后,把剛剛建起的耗資巨億的工程一拆了事,而且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為了城市整體規劃布局,只能棄子保車。

  更為重要的問題是,反覆出現重複建設、不合實際建設的問題,為什麼竟沒有一個官員受到處分?這樣的事情,不是一個領導兩個領導能決定了的,往往需要很多部門審批,甚至經過科學論證和舉行聽證會徵求意見。設計施工單位也都是需要實地考察,反覆商討確定方案的。手續不可謂不全,過程不可謂不完整,建築質量也多數符合要求。結果很多建築和設計並不是民眾最滿意的。

  時下很多地方舉着改善民生的大旗,大興土木;很多部門喊着着力解決民生問題的口號,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多數都是巨額投資。實際呢?是不是使民眾得到了最大的實惠?

  所以,如廁難的問題如此大張旗鼓地進入媒體,成為輿論熱點,既是壞事,也是好事。是壞事說明我們的社會民生工作還不是真正意義的符合民眾需要的民生。是好事說明各個方面能夠揭示問題,並且能夠真實地面對問題,然後想一些應對措施予以解決。這該是如廁難問題產生的最大作用。

  如果以後所有的項目都能做到:廣泛聽取民眾意見,着實解決民眾的關切問題,不再出現建的時候隨心所欲、拆的時候又振振有詞、無論拆建都和老百姓沒有關係的現象,那才是最大的民生。

  着名反歧視公益律師、北京瑞風律師事務所的李方平認為:“使用公共廁所是人的基本權利,廁位比例設計理應考慮男女生理的差異,”李方平介紹,很多國家和地區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女廁所蹲位的比例遠高於男廁所。

  知名反歧視公益機構北京益仁平中心性別平等工作負責人武嶸嶸表示,“佔領男廁所”活動,體現了女大學生性別平等意識的增強。忽視女性生理需求、不考量男女性別差異而設計、修建公廁的建築習慣應予以調整,女性更方便,男女更平等!

  中山大學性別教育論壇負責人、柯倩婷副教授表示,增加女廁比例是一項“內外兼修”的工程,既滿足女性的內在需求,也給城市文明加分。需要政府進行相關的論證調查,並通過政策法律,對所有的公共場所做出規範。

  着名反歧視公益律師、北京瑞風律師事務所的李方平認為:“使用公共廁所是人的基本權利,廁位比例設計理應考慮男女生理的差異,”李方平介紹,很多國家和地區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女廁所蹲位的比例遠高於男廁所。

  知名反歧視公益機構北京益仁平中心性別平等工作負責人武嶸嶸表示,“佔領男廁所”活動,體現了女大學生性別平等意識的增強。忽視女性生理需求、不考量男女性別差異而設計、修建公廁的建築習慣應予

  廣州女大學生佔領男廁運動風風火火了一陣子,時下又有新開通的地鐵三號線上一男孩兒就地大便的拍照被瘋傳開來。在一座世界級的特大城市,在改革開放最前沿、領導全國潮流的廣州,以前如廁問題如此大面積影響民眾視聽的現象並不多見。是以前如廁更方便,還是當代人更吹毛求疵?是城市建設出現斷層,還是民眾需求更加難以滿足?是媒體小題大做,還是讀者關注點日趨多樣?是管理與百姓實際脫節,還是民眾素質低下?

  以前如廁更方便當然是隨地大小便的現象還沒顧得上進入媒體層面,當代人吹毛求疵是事實,但至少在此問題上不是貶義的惡性。難道是城市建設有考慮不周之處?可亞運會期間大家反映沒有瑕疵,幾近完美的廣州,之後怎麼就出現這類有傷大雅的現象了呢?民眾的需求慾望極度膨脹了嗎?可大便小便以前也在進行着呀?媒體小題大做了嗎?只要有讀者關注度,媒體的報道就是有價值的。天天大談特談以人為本,大會小會高喊關注民生的政府應該不會沒有充分考慮民眾的實際吧?民眾素質低下大概就是正確的了,你說女大學生連憋尿都做不到,拿什麼在社會上競爭?你說小男孩大便都等不到出站以後,以後吃飯恐怕更是問題,如此看來,現代人的素質確實該提高了。

  可如此分析,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否能得到廣泛的共識?恐怕該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究竟是什麼原因,會使得如此不雅的問題成為媒體和公眾的關注熱點?

  女大學生佔領男廁事件一出,很多媒體追蹤報道了各地女廁外排着長龍等待如廁的現象,旅遊景點、車站碼頭、學校劇場,公園餐館等,很多人流密集的場所不同程度的存在女子如廁難的問題。我們回想過去的公共廁所,幾乎沒有男女坑位1:1的,多數是女男1:2的。很多地方重建再重建,一直沿襲這樣的標準。後來出現1:1的,應該算是中國廁所革命性變化了。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城市把男女廁所坑位比例以法律條例的手段予以強制規定,有的甚至出現1:2。5的比例。據相關後續報道,廣州已經出台公共廁所改造的強制性標準和時間表,標準定為1:1。5。可見政府還是知道問題產生的原因的。很多地方城市規劃設計規定的比例也都改向女多男少。這就是社會的真正意義上的進步。“知名反歧視公益機構北京益仁平中心性別平等工作負責人武嶸嶸表示,“佔領男廁所”活動,體現了女大學生性別平等意識的增強。忽視女性生理需求、不考量男女性別差異而設計、修建公廁的建築習慣應予以調整,女性更方便,男女更平等!(2012年02月20日09:10黃玉傑《》)

  小男孩就地大便一事,不少媒體評論指責其父母:既不能合適的處理男孩便急的時間差,又不去處理便穢物,竟能提起褲子一走了事。這當然是問題的所在,如果與之前的問題聯繫起來,恐怕設施缺失該是根源。如果地鐵內有廁所,或者地鐵出入口有廁所,這樣的事情大概就不會發生了。我們無意於指責政府,領導們只顧大事情;我們也無意於指責設計單位,他們大概根據國外的先例,照貓畫虎,也就認為地鐵附近加上一座廁所有礙觀瞻。地鐵地下部分是多麼文明高雅的所在,在哪裡加一廁所都會破壞整體效果,於是就作罷。

  我很自然地聯想到我們學校建學生宿舍時,當時校委會領導在會上一致認為宿舍樓內有廁所一定會髒的不成樣子,絕不能設計,決定一律設計在樓外,便於管理。新建的三棟樓都外置廁所。結果問題出來了,有的學生半夜便急不敢出去或冬季冷得不想出去,就便在了樓道,有的悄悄置一個便盆。夏天甚至出現糞蟲爬進宿舍的事情。管理人員加強夜間值班,抓隨地大小便的,每天到各個宿舍搜查便盆,予以沒收。為防止蛆蟲進入改造了多次廁所的構造。結果都以失敗告終。不得已又把樓外的廁所拆掉,樓內每層改造一個廁所,總計花費將近100萬。

  可見,出現此類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某些管理者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不是盡最大努力給大家提供方便,而是主觀認定民眾的素質低下,想辦法用防、堵、檢、戒、罰等措施對付民眾。他們的腦子裡的民生絕不是實質意義的民生,而是借所謂的民生工程給自己的烏紗帽增光添彩。至於工程的實際使用效果如何,根本不是領導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大家想一想,現在,全國各地大而無當的建築有多少,完全不考慮民眾實際而耗費巨資建設的形象工程又有多少,有的不過是城市風景中的一些裝飾點綴,根本沒有什麼實際用途。甚至有的領導換屆后,把剛剛建起的耗資巨億的工程一拆了事,而且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為了城市整體規劃布局,只能棄子保車。

  更為重要的問題是,反覆出現重複建設、不合實際建設的問題,為什麼竟沒有一個官員受到處分?這樣的事情,不是一個領導兩個領導能決定了的,往往需要很多部門審批,甚至經過科學論證和舉行聽證會徵求意見。設計施工單位也都是需要實地考察,反覆商討確定方案的。手續不可謂不全,過程不可謂不完整,建築質量也多數符合要求。結果很多建築和設計並不是民眾最滿意的。

  時下很多地方舉着改善民生的大旗,大興土木;很多部門喊着着力解決民生問題的口號,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多數都是巨額投資。實際呢?是不是使民眾得到了最大的實惠?

  所以,如廁難的問題如此大張旗鼓地進入媒體,成為輿論熱點,既是壞事,也是好事。是壞事說明我們的社會民生工作還不是真正意義的符合民眾需要的民生。是好事說明各個方面能夠揭示問題,並且能夠真實地面對問題,然後想一些應對措施予以解決。這該是如廁難問題產生的最大作用。

  如果以後所有的項目都能做到:廣泛聽取民眾意見,着實解決民眾的關切問題,不再出現建的時候隨心所欲、拆的時候又振振有詞、無論拆建都和老百姓沒有關係的現象,那才是最大的民生。

您正在瀏覽: 如廁出現問題說明了什麼
網友評論
如廁出現問題說明了什麼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