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學作文 > 四年級作文 > 樂山大佛 1600字作文 ( 手機版 )

樂山大佛_1600字

分類:四年級作文  字數:1600字  編輯:pp958

樂山大佛的來歷 

  據唐代韋皋《嘉州凌雲大佛像記》和明代彭汝實《重修凌雲寺記》等書記載,樂山大佛開鑿的發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貴州人,結茅於凌雲山中。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水勢相當的兇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海通和尚見此立志憑崖開鑿彌勒佛大像,欲仰仗無邊法力,“易暴浪為安流”,減殺水勢,永鎮風濤。於是,海通禪師遍行大江南北、江淮兩湖一帶募化錢財,開鑿大佛。佛像動工后,地方官前來索賄營造經費,海通嚴詞拒絕道“自目可剜,佛財難得”,地方官仗勢欺人,反而說:“嘗試將來”。海通從容“自抉其目,捧盤致之”,“吏因大驚,奔走祈悔”。海通這種專誠忘身之行,激勵眾心,克誠其志。 

  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大約過了十年的時間,劍南西川節度使 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着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任戶部尚書赴任,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韋皋始撰《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載錄了開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側臨江峭壁上。 

  樂山大佛聳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匯流之處,一千多年來,樂山大佛閱盡多少人間春色,經歷多少朝代更迭,依舊肅穆慈祥,心旌不搖。 

  青衣江、大渡河於凌雲山下彙集為岷江,相傳當年水災頻繁,為害甚烈。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凌雲寺僧釋海通為減殺水勢,造福民眾而發起募集人力物力修鑿大佛,至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竣工,前後歷時90年,耗資數以億貫,距今已有1200多年。大佛背靠凌雲山,腳踏三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氣勢雄偉。大佛取彌勒造像,體態端莊,比例勻稱,設計巧妙,排水設施隱而不見,它歷經千年風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靜觀人間的滄海桑田。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世界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說,世界著名的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的岩壁上,為彌勒坐像。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至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載。 

  1996年12月6日,峨嵋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據唐代韋皋《嘉州凌雲大佛像記》和明代彭汝實《重修凌雲寺記》等書記載,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713年),完成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達90年。一千多年來,樂山大佛閱盡多少人間春色,經歷多少朝代更迭,依舊肅穆慈祥,心旌不搖。 

  附:樂山大佛開鑿的發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貴州人,離鄉別家,來到樂山凌雲山下當和尚。凌雲山下乃三江匯聚之處,每當汛期,山洪暴發,洪水便似脫韁的野馬,橫衝直撞,常常毀壞農田,傾覆舟楫。 

  為了制服江水,海通和尚立志開鑿一尊大佛來鎮住水妖。首先便是資金問題。海通和尚為了籌集資金,四處化齋,積少成多,經過數年努力,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開鑿之日,萬眾矚目,喜形於色,但地方官吏卻趁機刁難,聲稱要收取建造和保護費,否則不讓開工。海通和尚十分氣憤,斬釘截鐵地說:“你們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走佛財!”地方官吏面帶嘲弄的神色說:“你要真給我們眼珠,我們就不要你的佛財!”海通和尚馬上拿出尖刀,自剜其目,用盤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方官吏大吃一驚,嚇得趕緊逃離現場。海通和尚忍住劇痛,一揮手,大佛立刻開鑿。海通和尚死後,他的徒弟領着工匠繼續修造,經過90年的努力,樂山大佛終於聳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匯流之

您正在瀏覽: 樂山大佛1600字作文
網友評論
樂山大佛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