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得得9

  為了進一步落實校本課程的課程目標,在挖掘現有教師的專長和社區人力資源的基礎上,依據學校制定的校本課程的活動規程,大力貫徹多元性、實用性、鄉土性的教學,在打破固有的班級界限,甚至年級界限,整合和劃分學生的學習形式,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激發社區的多元化發展,指導學生的社團與小組活動,讓學生從中學習人際交往的技能,打破現有的餓課程結構,落實文體類課程教學目標。

  (一)課程的實施規程

  1、制定課時計劃與內容

  課時計劃與內容的確定遵循先總後分、由淺入深、由學科內至跨學科的原則,每學期每個學生完成3個課題或項目設計,其中兩個課題是學科內的,稱之為學科課題研究,它以學科知識為背景,強調學科滲透。時間8周,另一個為綜合性課題,稱之為綜合實踐課題,設計多學科或活動設計,時間月4-5周,另外,再用1-2周進行課題總結與成果評價,具體情況要與各學科特點相結合。

  2、確定核心教師及其職責

  教務處在初一、初二年級專任教師中確定若干名教師作為校本課程的核心教師。核心教師可由班主任擔任,其職責是負責本班級學生課程開設的全面工作。具體為:一是向學生系統介紹各活動課程的基本情況,包括課程的目標內容,課程的活動形式與評價等;二是向學生推薦和讓學生認真選擇要參加的活動課程社團。三是及時協調學生參與和參加各活動課程的出勤與常規,落實與強化活動的常規教育。

  3、組建專家組和導師組

  教務處將設立校本課程開發與研究專家組和校本課程教學實施導師組。專家組有學校資深教師特、高級教師、教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師與校外專家組成。導師組主要由各備課組推選的主講教師組成,主要任務是負責課程的活動設計、校本課程綱要的編製以及學生活動的指導教師。

  4、研究成果匯展與評價

  根據課時計劃與活動安排,在綜合實踐活動完成後,各活動小組要在導師的組織與指導下進行成果交流與答辯,專家組的成員要對課題進行成果書面評價或答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推薦優秀課題參加年級課題的成果展示與課題答辯,並舉行一次全年級的成果彙報展。

  (二)課程的過程實施

  1、課題小組的組織與確定

  在各學科申報的社團成員基礎上,由指導教師具體指導,圍繞社團的活動主題,個人依據各人的興趣和愛好,分別成立不同的課題小組與項目製作小組,數量約4-5個。條件成熟的課題小組可以跨年級來組建。在活動的初期,教師提供一些選題供各研究小組來參考和備選,在學生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圍繞社團的活動目標與宗旨,自定主題,自主選題,開展活動。

  2、組織輔導報告和社團內動員

  課程開始實施時,各社團的指導教師還邀請家長、社區的人員和高校的專家,做研究指導報告,這是課程的基本組成部分,主要給學生方法論的指導。為配合課程實施,學校採取多種組織形式,組織動員報告,同時,須有班主任的積極配合和協助。開設《學習方法的指導》《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如何進行調查研究》《如何進行課題報告的撰寫》等主題報告。

  3、個人選擇課題,擬定計劃與方案

  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對課題設計的指導,要按照《課題開題報告表》的要求,指導課題小組自己初步設計,教師對報告表的內容要進行適當的說明與解釋。

  4、指導教師初審,合併相近課題

  指導教師在初審時,要求學生對明顯的錯誤或不合理的設計做出解釋,教師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設想,對淘汰的課題成員須有明確的說明與理由,要求學生做出修改,直到合理為止或者合併相近的課題小組。初審完成後,指導教師將在社團內,公開社團內的研究的,課題名稱,並提出研究的要求。

  5、確定組內分工,設計活動方案

  各小組課題組長完全由學生自己推選,將結果報告指導教師。同時,課題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按照《課題開題報告表》的要求,重新設計社會調查、課題研究或項目設計的方案。

  6、開展開題報告會,進行方案評審

  學生參加社團內的開題報告會,組織指導教師備課組3-4人參加評審,接受教師評審組的質詢,修改完善方案。課題的方案的評審要依據《課題方案評審表》的要求,評審結束,必須為每個小組寫評價表,為每個小組打分,並對小組全體成員設計的方案要進一步完善。

  7、課題實施,教師監控與指導

  小組活動在規定時間內分別按小組進行。這給管理帶來了困難,教師主要通過一些過程性的圖表來實現,每次小組活動時,要要有書面形式的報告、活動記錄表、訪談記錄表等,教師對小組的活動實施狀況進行糾正和指導。

  8、撰寫研究報告,完成項目設計和活動總結

  各社團內的研究性學習要以課題小組為單位,撰寫研究小組活動的研究報告,項目設計報告以及調查報告等。課題小組同學在規定時間內,將活動的過程性進行總結。既要進行課題組的整體小結,還要進行小組內的研究成員的個人總結,在活動結束后,將材料上交給指導教師。並開始着手完成小組課題研究報告。

  9、社團內展示、成果評價

  各課題小組的成果可以採取各種表現形式,可採用文字,模型,圖片,聲像多媒體等。展示時,各種成果可以在同學間相互交流,同學間相互學習,交流后,各小組再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導教師按照課題成果的評價表,對各課題小組成果提出問題和質疑,課題小組要進行說明和應答,指導教師對應答表現進行適當成績評價。指導教師依據《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成果評價表》分開題報告、方案設計、研究報告和應答效果等幾個分項評價成績,按一定的比例和權重,進行求和,得到一個綜合成績,此成績就為該學生的綜合實踐課程的成績。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推薦優秀課題參加年級課題的成果展示與課題答辯,並舉行一次全年級的成果彙報展。

  10、年級成果展示、答辯與報告會

  指導教師按年級安排不同的比例,選擇出水平性、代表性最強的成果進行展示和答辯,答辯主要回答專家組的提問與質疑。學校對優秀成果頒發了專項獎勵。研究成果的匯展與評價根據課時計劃與活動安排。

  六、課程的管理

  校本課程的管理要在系統論與控制論的指導下,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組織與協調工作,並嘗試構建一套較為完善的課程管理體系。

  1、教務處————日常管理

  主要是主要負責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方案的組織與策劃,組織教師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校本培訓,以及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同時負責場地活動設備的組織與協調,各活動場館的定期開放。為學生創造活動的便利條件。

  2、年級組————協調管理

  年級組在年級組長的領導與協調下,按計劃與嚴格落實課程活動計劃要求,協調本年級的班主任及各班級之間的關係,處理好一些年級內的學生偶發事件。

  3、班主任————具體管理

  班主任要協助作好本班級的學習動員,學習經驗交流,校本課程的參加與報名組織工作,落實活動的常規教育等。

  4、學 生————自主管理

  學生在整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強調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動的質量。其中各課題小組中課題組長與組員合理分工,協調研究,相互促進,確保活動的正常開展。

  七、課程的評價

  評價是校本課程的重要環節,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形成性、發展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的實踐過程,以及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創新性。評價的方式可以多樣化,通過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教師專業化程度的提高。評價主張採用以“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

  1、評價的基本理念

  評價的整體觀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整體觀要求在評價中把課程、教學和評價進行統整,使它們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貫徹到活動中去。一方面,將學生在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產品如研究報告、模型、主題演講等作為評價它們學習情況的依據,另一方面,注重把評價作為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主體是多元的。教師、學生、校外指導教師都可以作為評價者,在活動的評價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自我反思性評價,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性評價,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的能力。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對學生的各種活動方式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不僅允許學生對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方案,而且表現自己所學的形式也可以豐富多樣。

  評價內容的過程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重視對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對學生進行評定的作業應該揭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而不僅是針對問題得出結論,只要學生經歷的活動過程,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經驗,就應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要重視學生在過程中獲得的經驗以及成功的體驗。總之,注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和發展程度,而不是以科學發展的水平,或者成人的認識水平來評價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最終結果的科學性。

  2、評價的方式

  校本課程的評價方式呈現多樣化特徵。無論何種方式,都是以觀察為先決條件。通過觀察、記錄、描述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並以此作為評價學生的基礎,這是綜合實踐活動各項評價方式運用的基本要求。在具體的操作中,“成長記錄評定”與“協商研討式評定”等方法被認為是十分有效的評價方法。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實踐活動檔案,以便使學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及時保存活動過程的經歷,及時總結活動過程的實際體會。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評價方式有彙報、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報告答辯、演示、表演、競賽等,通過學生教師之間的學生自評、學生之間的互評,教師對學生的師評等多重方法,以過程性和描述性評價為主,來實現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評價。

  3、評價內容

  評價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

  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

  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狀況。

  學生對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況。

  八、課程方案實施的幾點說明

  為了貫徹和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在汲取我校現有的活動課程實施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整合,我校積極開展初中階段的校本課程的實驗工作。通過實驗工作的開展來改變學生的固有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得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從自己的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並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地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主動探究的態度、信息素養;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踐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命運、社會問題、環境問題,關注社會需要,並積极參与社會生活服務於社會,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社會責任感,加強學校教育與社會發展需要、科技進步、學生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的聯繫,加強德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和主動性,從而構築一個符合我校實際的校本課程體系。校本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應當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1、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開放的實踐性課程,活動的內容超越書本,超越體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閉的課堂,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驗,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發展綜合的實踐能力。因此,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驗,從學生所處的實際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出發,展開實踐活動的全過程。

  2、正確處理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係。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活動實施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學生積极參与、自主實踐,同時要求教師有針對性的加以引導、指導,處理好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係,使學生在活動中形成問題意識,並善於指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同時在活動中採取多樣化的組織方式開展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遵循“親歷實踐,深度探究”的原則,倡導親身體驗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持續、深入地探究下去。

  3、恰當處理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統籌規劃與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的生成性目標、生成性主題的關係。綜合實踐活動要集中體現學校的原有特色,學校要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統籌規劃。通過活動的展開,學生與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會產生出新的目標、問題、價值觀和新的對結果的設計。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必須認識到這些生成性目標與生成性主題產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價值,並加以運用,使生成性發揮得更具目的性和更富有成效,從而將活動引向新的領域。

  4、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要考慮到信息時代對學生髮展的現實要求,積極運用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範圍,提升活動的實施水平,把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與實施過程之中。同時把信息技術不僅僅作為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一種手段,而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素養,滲透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中,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為學生創造反思性、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和問題情境,防止陷入純粹的技能訓練誤區。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三)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學校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興趣性、拓展性為主,發展學生個性為目標,讓課程適應和促進學生的發展,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帶動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與課程開發、管理、評價、教學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1、總目標:

  發揮團隊合力,結合課改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拓展課程建設,以課程建設拓展學生樂學的空間,突顯學科特色。

  2、學生髮展目標:

  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方面得到比較和諧、全面、可持續的發展,使學生的發展有更廣闊的空間。

  3、教師發展目標:

  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4、重點突破:

  以學校特色項目為基點,在和諧團隊氛圍下的開發校本課程,向各學科延伸。

  三、組織與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領導工作小組。

  組  長:倪汝清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決策人和負責人,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策劃,宏觀調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實施。

  副組長:卞雅娟

  組織實施校長決策及負責校本培訓、檢查校本課程實施、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組織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對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施進行指導、評估、調查、分析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需求情況及對校本課程檔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  員:李傑 劉澤然 石俊敏 張鳳霞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①構思並制訂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做好指導、研究、實施、評估等工作。

  ②制訂校本課程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和考核。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理論學習,規範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④積累課改資料,及時提供教改信息。

  ⑤經常深入校本課程實施課堂,指導開課、聽課、評課工作,和實施教師一起研究情況,幫助他們及時總結。

  ⑥做好校本課程實施的經驗或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人本性原則

  人本課程觀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為根本出發點,把促進學生各項基本素質全面發展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以整體、優化的課程結構觀為核心內容,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

  2、整體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目標與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科課程應得到充分重視,活動課程應成為校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潛在的課程資源,重視隱藏在課內外和校園文化中潛在的課程因素及對學生髮展的作用,使學生有較廣泛的興趣愛好及特長。

  3、發展性原則

  校本課程開發的發展性原則是針對校本課程的價值而出台的,課程最大價值在於促進學生成材、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社會發展。學校利用自身資源,構築有本校特色的適合學生髮展的特色課程。

  4、科學性原則

  深入系統地學習與課程改革相關的理論,借鑒外來的有益經驗,結合本校實際,實事求是,以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解決實驗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檢查調查研究,科學決策,邊實驗邊總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課程開發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構建文明禮儀、書法兩個校本課程開發的和諧團隊,結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實施課程開發的研究和實踐。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1、發掘學校特色項目資源,發揮特色創建過程中的優勢,形成校本課程的生長點。

  2、各學科在確定的年級實施,與日常教學相結合。

  3、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成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

  4、以學生和諧發展為出發點,明確校本課程的目標定位,完善課程體系,落實實施的途徑和方法。

  5、運用網絡平台,發布信息,充實課程資源,交流校本課程開發的進度和成果將研究與實施相結合。

  6、逐步將《學習傳統美德學會做現代人》和《我愛書法》兩門校本課程納入學校課程管理體系,引導各學科實施拓展型課程的開發。

  七、課程的實施:

  1、教師每學期應撰寫校本課程教案,並建立校本課程教師檔案袋。

  2、課程的組織形式必須以學生為本,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採用學生喜愛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寬鬆的活動環境,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述,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不能只重活動的結果。

  4、教師必須在每次校本課程后,作好記錄。

  5、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檔案意識,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並作好展示彙報工作。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題的檢查評價。

  2、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3、教師組成校本課程開發團隊,積极參与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4、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5、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等。

  6、對於參加校本課程開發的教師學校將給予適當的獎勵。

  九、校本課程實施保障:

  1、學校對參加校本課程研究的教師在外出學習、教學研究校本教材編寫等方面提供物質支持。

  2、設立校本課程實施的研究及獎勵經費。

  3、學校對教師進行必要的課程理論培訓。

  4、保證實施教師的研究時間,研究空間。

  5、鼓勵教師撰寫心得體會,包括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6、在教師考評上充分肯定教師校本課程實施的成果。

  7、學校對實施教師應做好各類設施的提供,如校園網等,為校本課程的順利開設準備物質條件。

  8、對教師開發的校本課程,學校應組織評選,優秀的校本課程,鉛印成冊,並予以獎勵。教師開發出的校本課程的成果記錄在教師業務檔案。

  9、根據師資培訓工作的要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造條件,讓教師認真參與培訓,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考核、有成效,並建立科學合理的獎勵制度。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網友評論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