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pp958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一)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着眼素質、紮實基礎、全面發展、辦出特色”的學校辦學宗旨和育人理念,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通過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等手段和途徑,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都得到積極有效地發展,並以此為契機,爭創學校特色,努力提升教學質量,最終促使學校、教師、學生共同成長。

  二、開發目標

  1、堅持自願自主、靈活開放的原則,給學生想象、創造空間,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現目標多元內容寬泛,積極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生活,適應社會。

  4、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培養具有科研能力和較高綜合素質的教師團隊。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內容

  1、基礎性課程:

  《‘五個一’養成教育》、《古詩詞鑒賞》、《智力數學》等。

  2、豐富性課程:

  《語文實踐》、《數字與生活》、《數字日記》、《好詞佳句》、《法在身邊》、《化學與健康》、《探索自然》等。

  3、發展性課程:

  根據本校實際情況,積極開展興趣小組活動:計算機基礎應用、英語角、舞蹈、繪畫、書法、版報、廣播、寫作等。

  四、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為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將根據教師的個性特長,以教師豐富的實踐為基礎,選擇參考有關資料,誘導教師通過大量的創造性勞動,自編或選編校本課程教材。學校主要是審核、並適當資助教材的刊印整理,保證校本課程教材的科學、合理、有效。

  五、校本課程的開發步驟

  ㈠建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㈡進行前期論證

  1、結合現有資源,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徵集教師的意見,確定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的具體科目及內容。

  2、就即將開發實施的校本課程徵求學生及家長的意見,考察所開發的課程是否符合學生及家長的意願與需要,如符合需要的,學校負責可行性論證;如不符合的,則取消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計劃。

  ㈢師資培訓

  隨着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化,校本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將越來越豐富多樣。在職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為提高校本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根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特制訂目前師資培訓的計劃與方法。

  方式與途徑:

  1、培訓——參加各級培訓、觀摩和講座。

  2、實踐——開設示範課、開展專業研討。

  3、學習——學校提供相應書籍資料和網絡平台,讓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內容:

  1、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的理論指導。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根據教師的個性特長,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與輔導。

  ㈣撰寫校本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內容:

  1、課程目標,應全面、恰當、清晰地闡述課程涉及的目標與學習水平。

  2、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根據教師開發的主題或科目作相應安排。

  3、課程實施,包括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組規模等。

  4、課程評價,主要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成績來源等。

  ㈤健全管理制度

  為確保校本課程開發質量,學校將進一步擬定相應的校本課程管理制度:

  1、校本課程開發審議制度;

  2、校本課程評價制度;

  3、校本課程管理崗位責任制等。

  ㈥配套措施

  1、教務處、教研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行。

  2、學校將聘請社會有關人員擔任部分課程的教學,邀請教研部門領導到校指導工作。

  3、校本課程與必修課程一樣,計入教師工作量,工作實績載入業務檔案。

  4、學校儘可能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5、完善管理網絡和運作流程,確保我校校本課程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儘快形成特色。

  六、校本課程的評價

  1、教師評價

  ⑴教師執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評價記錄。

  ⑵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⑶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⑷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案例,及時總結反思等。

  ⑸學校及時做好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監控和測評工作,參與聽、評課的指導,隨時調控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情況。

  ⑹學校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

  2、學生評價

  校本課程對學生評價主要是發展性評價:

  一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性、參與狀況等,可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記錄在案,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二看學生學習的成果展現,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競賽、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予以表彰並收入成長記錄袋,記入學生成長報告冊及其它相關檔案內。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二)

  一、開發原因

  1、時代發展的需要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岩松說過“人格是最高學位”。少年兒童既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又是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範的實踐者。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國少年兒童身上,寄託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

  2、傳承文化精髓的需要

  我國有五千多年文明史,與之相應的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道德傳統。它的精華,不僅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光輝燦爛,在當代也已經和正在受到世界範圍內眾多國家和人民的重視。

  3、課程建設的需要

  我們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立足於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沃土之中,努力實現校本課程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結合,有效地把校本課程與其他學科知識相整合,在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推進德育工作和課程建設,藉助德育資源提升校本課程開發的深度和廣度。

  4、學校現實教育的需要

  學校承載着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我校把“辦高雅學校,育文雅學生”作為學校的辦學目標。《美德課堂》作為學生品德教育的補充課程,發揮其教育的實效性,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為學生的美好未來奠定基礎。

  二、課程目標

  《美德課堂》突出以“忠”為主的國家意識,以“孝”為主的家庭倫理,以“律”為主的集體觀念,以“儉”為主的生活信條,以“信”為主的交往準則,以“禮”為主的行為規範,以“勤”為主的學習狀態。通過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用美德去影響指導自己的基本行為,逐步由“他律”到自律,外教到內化,最終促進形成“忠於國家、孝敬父母、遵守紀律、勤儉節約、誠信交往、禮儀待人、勤奮學習”的人格修養風範。

  三、課程內容

  堅持“以美育美”,從古今中外源遠流長的傳統美德,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貼近生活的感人事迹為教育內容,讓學生在“知美德規範、唱美德童謠、講美德故事、學美德人物、誦美德格言”中受到啟發和教育,並不斷豐富課程資源,使教育內容更加鮮活真實。

  1、知美德規範——以《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以及學校制定的《“雙十”養成教育》為教育內容。

  2、唱美德童謠——通過選編和師生自編自創的形式整理美德童謠,在師生中堅持進行美德童謠傳唱活動。

  3、講美德故事——收集和整理古今中外的美德故事,把美德故事融入在課堂上、活動中、班隊會、家庭里,在講故事中傳承美德。

  4、學美德人物——用眾所周知的英雄和先進人物來影響感染學生,同時用身邊的美德人物為典範,讓他們見賢思齊。

  5、誦美德格言——按教育主題選編美德格言及名人名言,引導學生用心品味其蘊含的意義,讓學生收到啟發和教育。

  四、開發原則

  1、教學組織中的系統性原則:課程形式與內容、目標的一致性與內容的層次性的有機統一。

  2、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原則:照顧學生的心理與認知發展水平,化一般意義上的道德教條為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3、教學效果中的現實性原則:通過“古為今用”的渠道,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有關倫理道德的問題,解決身邊的現實問題。

  4、教學意義上的創造性原則:整個“美德教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也是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挖掘、不斷豐富的過程。

  5、教學方法上的長善救失原則:要以正面引導教育為主,還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錯誤,並加以糾正和指導,糾正不良習慣。

  五、課程實施

  1、開設校本課程。從一至六年級開設《美德課堂》,按三個學段形成學段目標,每周一節,並有專門教案。

  2、堅持課程育人。各教師要根據課程特點,充分挖掘其德育教育的功能,特別是品德課更要突出美德教育。

  3、進行陣地育人。通過國旗下演講、班隊會、廣播站、等措施營造美德教育的氛圍,使我們的校本課程更顯陽光。

  4、加強日常管理。實行“一周一主題制”教育制度和“一周一報”反饋制度,重視學校日常規範管理,糾正學生不良行為。

  5、開展主題教育。廣泛開展“學先進”、“講故事”、“誦佳句”、“寫體會”“唱童謠”等教育形式,提高美德教育的實效。

  6、堅持典型引路。實行最優班集體評選,表彰獎勵先進德育工作者,進行“四好少年”和星級學生獎勵表彰活動,引導師生見賢思齊,共同進步。

  六、組織機構

  組長:延永勝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決策人和負責人,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策劃,宏觀調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實施。

  副組長:王蕊

  負責編寫校本課程資源庫,制定學段教育目標,收集整理校本課程文檔等工作,協調各部門關係。

  成員:劉穎卉、劉旭紅、高艷妮、郝紅霞。各成員職責是:劉穎卉負責校園日常管理,糾正學生存在的不良習慣;劉旭紅負責校本課程的實施指導和評價;高艷妮負責美德教育的宣傳和主題隊會的開展;郝紅霞負責組織語文教師進行各類語言類活動的開展。

  七、課程評價

  1、根據目標達成度進行評價。本課程相關的美德教材從忠於國家、孝敬父母等七個方面闡述美德的精髓,從低中高三個年級段逐步深入,經緯相織,有傳統的典故,有經典的名人故事、有身邊震撼人心的事迹……

  2、依託教育者的主導作用進行評價。教師本身也是最重要的課程。在“美德”教育中,教師的身教就是最好的教材,其次進行課程資源的再開發,或貼近生活實際進行針對性教育。

  3、根據課程特點進行評價。“美德課堂”的開展,凸顯了學校辦學風格,進而促進了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我們要從學校長遠發展的角度審視課程的的意義和價值。

  4、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過程,“美德課堂”更需賦予其新的意義和內涵,使本課程具有生命的意義,具有發展的空間。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三)

  一、開發背景

  校本課程是近幾年伴隨素質教育的推行而出現的一種新型課程,是改變教學觀念、改革課程、改造課堂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改善教學內容的重要舉措。英語校本課程是以英語知識為載體,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特長為目的。以學生為活動主體,使學生熱愛英語學科,並形成良好的英語素質的一門課程。英語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英語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校本課程的開展無疑給英語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並在英語教學改革中,為學生創建了一個五彩濱紛的英語學習平台。

  二、開發目的

  開設了英語校木課程,目的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便於學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培養學生欣賞英語國家文化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國際參與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他們的基本素質。

  三、開發原則

  以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綜合能力運用為基本宗旨,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思與創新精神。

  (1)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原則。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信息時代,面臨著不斷更新的知識體系,我們在開發校本課程時,在選擇課程內容的過程中,經過英語教師的精選,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2)趣味性和可學性的原則。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這是開發的出發點。這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易於學生消化學習的內容。同時,在編製校本課程的過程中,課程的內容要選擇學生能接受並能理解的知識範圍,而且內容要健康。

  (3)現實性和應用性的原則。現實性就是要求校本課程的內容必須符合當今社會的現實需求。在選擇課程內容時,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橫向思維能力。應用性就是要求在課程開發中選擇最有助於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課程內容,選擇具有應用價值的知識。

  四、課程內容

  (1)由於初一年級的學生在年齡上較小,在英語方面的知識較少,又有好動、愛表現、膽子大的心理特點,所以就初一年級的學生中開發難度小可以激發興趣的課本劇表演、背誦詩歌、講小故事等課程。首先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一些簡單、生動活潑的視聽材料,如:錄像,DVD等作為教材。首先在課堂上介紹影像資料中會出現的生詞並幫助學生藉助圖片等理解單詞;用簡單英語解釋生詞。然後向學生展示教材內容指導學生理解故事或是詩歌,確定朗讀基調、把握主題線索、掌握輕重快慢,反覆實踐。教師示範朗讀某一類作品,進一步體會和理解朗誦技巧。最後由學生通過移動多媒體圖片或表演的方式模仿故事中某些關鍵句的節奏和語調,以各種單人或集體的方法複述故事或詩歌。要求口齒清楚,聲音洪亮,情緒飽滿,儀錶端莊,儀態大方,有感染力。定期開展比賽檢查課程開展的效果。

  (2)初二的學生不僅在知識上有了一定的積累,心理上較初一成熟,而且還需要培養閱讀的能力為初三打基礎,所以在初二學生中開展以經典和時尚熱點相結合為教材的閱讀課程。首先教師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的文章,無論是報刊雜誌還是課文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並把這些材料按不同內容編排成冊。然後以沒課時一個單元的方式給學生授課,並注重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對學生進行泛讀和精讀的方法指導,尤其是技巧上的指導。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理解這些方法技巧,並掌握它們。每月進行一次閱讀理解的摸底調查,以便更好地進行評價。

  (3)初三學生在英語的知識方面已經有了兩年的積累,對中西習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細化,了解中西習俗差異,要求我們學生要根據不同場合、對象、話題、身份等使用恰當得體的語言。

  另外,對英語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有利於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培養愛國注意精神,有利於提高人文素養。並且還有非常重要的學業考試要準備,所以結合以上的特點,在初三學生中開發以寫作為主的課程。教師就以下方面指導學生。

  ①認真審題,確定體裁;根據題目要求,理解要表達的要點。

  ②設計好文章的層次段落,考慮所用時態、人稱等,把要點串聯起來,構成文章框架;

  ③在要點、層次明確的情況下,選用自己最熟悉的單詞、句式進行造句,如果不會用複雜句就用簡單句表達要點,注意主謂語一致、人稱、數量、大小寫、標點;

  ④仔細閱讀全文,查找是否有錯,注意時態、單詞拼寫、字母大小寫、標點是否有誤,句式是否正確,邏輯是否一致。

  初一學年:快樂英語:

  學唱英文歌曲,學習英文諺語。

  負責人:初一英語組全體教師。

  初二學年:趣味英語:

  趣味朗讀與對話,趣味英語閱讀。

  負責人:初二英語組全體教師。

  初三學年:了解習俗,提升能力

  中西習俗差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負責人:初三英語組全體教師。

  語音室:欣賞英語:

  欣賞英文原聲歌曲和電影。

  負責人:語音室王老師。

  內容來源:教師根據課程內容,搜集資料,形成教材。

  五、課程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音、語調、語感。

  2、通過聽、說、讀、寫、唱、演、背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提高英語綜合素質。

  3、加強學習策略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為學生參與社會生活打好基礎: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思想道德品質;學會共同生活,促進情感和態度的發展,塑造完善的人格,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有廣泛的興趣愛好。

  5、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開發多層次、多類型多規格的校本課程,以實現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

  六、開發步驟

  1、組內開會,研討確定課程內容。

  2、各組教師通力合作,做到資源共享。

  3、搜集資料,編寫教材。

  4、課時安排,每兩周一課時。

  七、課程評價措施

  1、課前教師布置話題,學生查找、整理、組織資料的能力。

  2、課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熱情,以及參與積極性。

  3、組內成員合作能力。

  4、學生考勤情況。

  本評價不採用考試形式,根據以上情況分為優秀、良好、加油、需努力。

  八、完成本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領導重視:學校一貫鼓勵教師參與課題研究,並允諾,課題一經立項,馬上撥給研究經費及其他輔助條件。

  2、成員素質較高。

  3、學校教研組成員團結協作,平時互相探討的風氣較好。

您正在瀏覽: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網友評論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