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徵文範文 > 我最喜愛的一本書讀後感徵文

我最喜愛的一本書讀後感徵文

手機:M版  分類:徵文範文  編輯:得得9

我最喜愛的一本書讀後感徵文 標籤:春晚觀后感 我親愛的甜橙樹 愛的教育

  也許有人說:“服務兒童的工作自然能保持童真,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的。”誠然,從事服務兒童工作的人可以更好地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但我們也不能無視這類工作者中有迷失童真的人存在:報紙上報出的虐待、體罰兒童的種種案例足以證明。可見,保持童真並不會受到職業限制,關鍵在於我們的內心。只要我們內心堅守禮義廉恥,跟着自己的真心走,不自欺欺人,這又有什麼困難的呢?拾荒的老人都能向垂死的女童伸出援手,沒有什麼借口可以推託的。

  兒童這個符號,或許還可以代表千千萬萬的弱勢群體。而弱勢群體是相對的,每個人總有處於弱勢的時刻,我們都希望這時別人可以給予我們至少是人格的尊重。既然這樣,那麼在自己勢強的時候,千萬別忘了用善舉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哦!否則“三年之病,求七年之艾,不蓄不得”啊!

  《百年孤獨》讀後感

  高二年5班 王躍宗

  《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人,這本書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南美著作。

  我要誠實的說,這本書讀起來對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於讀到快一半的時候並沒有品讀出任何好的東西,如果我非要給自己一個慰藉,那就是在這幾天的沉寂氛圍中獲得了熏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讀書除了啟迪和思索外,有種無形的影響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間醒來,書中人物的心靈世界以一種無形的形式在我腦海來回回蕩。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天馬行空的思想,最終死在栗樹下,烏爾蘇拉為了顯示晚年活力仍存隱瞞着自己的眼盲,奧利里亞諾?巴比倫拿着羊皮卷破譯家族命運密碼“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樹上,最後一個正被螞蟻吃掉”,奧利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製作小金魚,蕾梅黛絲升空,還有最後一個豬尾巴男嬰被螞蟻吃掉和荒涼的布恩迪亞家族徹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時通過對這些情形的感應,對孤獨有了這樣的一個理解,孤獨好似產生於人內心深處無法與人訴說的詭秘和羞於與人訴說的秘密,而這兩種狀態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你的行為,進而形成與外界難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閡。

  布恩迪亞家族中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獨,他們倍受心靈的折磨,同時又獨自享受着那份孤獨。孤獨是什麼,也許是內心最深的秘密。孤獨是這個世界上永遠也根除不去的東西,它好似心靈的黑洞,甚至連自己都難以窺透。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獨,都有那麼一個時刻你不想與任何人訴說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着孤獨,你又喜歡躲在無人的角落默默享受着這份孤獨。

  人與人之間並不是一旦遇到悲涼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來安慰,因為你體會不到他的孤獨,你那善意的勸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獨的感傷,使他倍感孤獨,適宜的離開也是一種默默的關懷。也許他需要一首悲傷的樂曲,也許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無非就是將他的孤獨表達出來的藝術,而這期間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獨希望與安靜和黑暗為伍,但人卻要面向陽光,否在會在無限的孤獨里被黑洞吞噬。

  我最喜愛的一本書

  高二年10班 陳嘉莉

  《傲慢與偏見》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書。

  它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作品描寫傲慢的單身青年達西與偏見的二小姐伊麗莎白、富裕的單身貴族,彬格萊與賢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間的感情糾葛。其實這本書,在初一時已經接觸過了,但當時對於劇情的繁雜很沒有耐心,看了幾章就沒有了興緻,便一直擱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過再看開頭幾章時還是覺得很無趣,到後來明白才這裡是在為以後的情景埋伏筆。一眨眼,三十幾章已經過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顯地被作者刻畫出來了。

  這本書中似乎只有兩種人:聰明的和愚蠢的,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騙子韋翰也許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討人喜歡”的儀錶,迷住了伊麗莎白,不停地為自己洗刷冤情,中傷達西。可笑他的話里充滿破綻,而聰明過人的伊麗莎白雖能與彬格來小姐辯駁,與咖苔琳夫人頂撞,卻還是被韋翰牽着鼻子走。說實話,我並不認為伊麗莎白被騙說明他是一個”愚人”。人,總是先入為主,達西先生傲慢、無禮的樣子早已進入伊麗莎白的頭腦,還怎麼對他產生好感?對於旁人的點評又怎能輕易的置若罔聞?對達西產生偏見是很正常的。我說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韋翰了。不可否認,韋翰長着一張英俊的臉,表面上也裝得非常”紳士”。雖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說可就連我這個活在二十一世紀,以旁觀者的身份看這個故事,仍然對韋翰產生好感,又豈能怨伊麗莎白這一個生活在過去時代的姑娘?合上這本書,仔細地品味一番,方才發現,整部小說,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為它輕鬆幽默的格調。伊麗莎白的嘲笑諷刺,正將那些自視紳士、淑女的貴族的本來面目暴露無疑。而伊麗莎白的父親班納特先生竟然以嘲笑太太、女兒為家庭快樂,幸哉?不幸哉?

  文中的所謂“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貴、教養頗高、眼光銳利的青年達西的個性弱點;而所謂“偏見”是指出身中產階級、教養頗好、機智聰明的小姐-伊麗莎白的精神弱點。一個眼光銳利,一個機智聰明,都屬人中傑,但卻都難免人性的弱點的糾纏。他們在一次的家庭舞會上初次見面,卻因對彼此的印象不佳,一個態度傲慢,另一個心懷偏見。第一個印象先入為主,以後又加上女人們在旁閑言碎語,而造成了兩人之間的愛恨情仇。伊麗莎白曾對達西說過:“我們的性情非常相似,我們都不愛交際,沉默寡言,不願開口,除非我們會說出話來語驚四座,像格言一樣具有光彩,流傳千古。”就是因為這思想上的一致,才在婚姻中百般受到阻礙,同時也是因為這才最後促成美滿的婚姻。伊麗莎白:如果放到現實社會,可能是個女權主義者。但關心自己的姐妹。直接,偶爾不懂禮節,調皮一點。卻是這樣迷住了達西。最重要的是善於和敢於像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說“不”。從小說看,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嫁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於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並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

  這部小說中通過班耐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為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為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後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為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為,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後幾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進步意義。

  在奧斯汀的筆下沒有驚心動魄、激情四射的愛情故事,更多是的理智與道德,所以,奧斯汀的愛情觀是理智的。在我看來,愛情是美好的,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能經受住婚後油鹽醬醋的平淡,真正的愛情不會因為形體的接近或遠離而改變,真正的愛情是日久生情,而非一見鍾情。

  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其社會風情畫似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着廣大的讀者,實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她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說家,在英國小說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奧斯丁的小說儘管題材比較狹窄,故事相當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不論是伊麗莎白、達西那種作者認為值得肯定的人物,還是魏克翰、柯林斯這類遭到諷刺挖苦的對象,都寫得真實動人。同時,奧斯丁的語言是經過錘鍊的,她在對話藝術上講究幽默、諷刺,常以風趣詼諧的語言烘託人物的性格特徵。這種藝術創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傲慢與偏見正是文字魔力結合感情升華的最佳表現。

  “這世界總有一半的人無法理解另一半的樂趣。”一個人的傲慢往往會令別人對自己的行為做法產生一些偏見。如果人生若只如初見,達西還是高高在上的達西,伊麗莎白還是很有個性的伊麗莎白,兩人終究只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線,漸行漸遠。還好人生不只如初見,傲慢的達西最終在愛情的魔力下屈服。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鋼鐵是怎樣練成的》

  高二年5班 吳成林

  當夕陽落下之時,總有鼓滄桑的美感;當黑夜來臨之時,總會感嘆生活的無望。可有那麼一個人,做的每一件事都似乎有着一種品質讓你感到蕩氣迴腸。

  被譽為中國保爾的吳運鐸曾說過:“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品,而是一個人生命的動力,有了理想,就等於有了靈魂。”沒錯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是個無可類比的人。

  文中,在保爾十二歲時,母親把他送進了學堂。保爾的家庭很貧困,母親在給別人做傭人,他的哥哥是一個電工,而父親很早就死了。所以,進學堂對於保爾的家庭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但是,因為保爾對於教書先生的不公平,對於教書先生對他的百般刁難感到十分憤恨,因而做出一系列的報復行為,最後,他被學堂開除了。由於生活的無奈,母親把他送到一個飯館做夥計。在那裡,他工作了一年多,也是在那裡,他看到了這個社會的黑暗,這個社會的最低層。接觸了許多的人和事,那兒揭示了社會頻繁的黑暗,而我們是否該想想如今的我們是否在重蹈覆轍?我似乎在保爾生活的那兒覺得簡直就是人間的地獄。後來,在哥哥的幫助下,他被調到了發電廠做了一個電工。在那兒,他認識了一個名叫朱赫來的水兵。在他那兒,保爾接觸到了一連串的新鮮事物,關於團組織,黨組織以及革命,從此他熱愛了他的生命,成了有理想的人。一些日子以後,保爾偶然得到了一把手槍,也因為殺了一個敵人,為了逃難離開了母親哥哥以及生長的家鄉。那個時候開始,他就參加了革命。以後的八年,他都熱衷於革命事業。雖然只是八年,對於生命來說,太微不足道了。但是,與某些人的生命比起來,這八年比別人活了三輩子還要珍貴。一次又一次的病魔纏繞着他,他也一次又一次的克服着。後來,由於神經遭受破害,導致自己下肢癱瘓,雙目失明。但他還是用他僅有的一點點兒生命寫成了一部中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對於保爾來說,能寫成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個奇迹,因為他的知識水平就是三年級,可他卻完成了一部震人的小說!。”

  在他的身上閃耀着無數的閃光點,他有着那種為人類的進步和解放而無私奉獻的精神;那種把崇高理想和每一個具體行動結合起來,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那種不畏任何艱難險阻,百折不撓,勇於進取,艱苦創業的精神;那種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這難道不是時代的最強音嗎?我們是否該感嘆:“這世間又有多少人能如此?當今為己自私的人比比皆是,一幕幕悲劇接連發生——三鹿集團毒奶粉事件害死了多少新生命!國人旅遊素質又遭多少國家,多少地區的譴責?而在當地用中文寫下了:“請你的舉止文明”!這不足以敲響世人的警鐘嗎?

您正在瀏覽: 我最喜愛的一本書讀後感徵文
網友評論
我最喜愛的一本書讀後感徵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