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樹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前數日出去游,到了灃水西岸的一個村子。見村北矗一近三十餘米的方形巨碑,鐫有金光四射的三個字“大槐樹”。頗覺驚異,臨近看見了銘文,乃是言此村居民為山西洪洞廣濟寺大槐樹後裔。山西洪洞我是沒去過的,想象那大槐樹的樹冠可謂是巨碩了;她是集合了多少人的精神寄託與尋根之夢啊!
查了典,才對此段史情有了個粗略的了解。
有關大槐樹的傳說頗多,時間卻大致相同。說的是明洪武年間朱元璋移民的事兒,故事大致有以下看點:
其一;說是朱元璋稱帝后,手下有一員猛將,言稱其年少時曾在冀魯豫之地乞討為生,,當地人多有不義。現在他自己功成名就,欲回去清算復仇。朱元璋頗費思忖:心想這廝年少時孤單失恃,乞食之人能有什麼好呢?這一去不知要殺戮多少人啊!於是言:汝可在一箭之地恣為;出了一箭之外,即可停手。誰料不知怎的走露了風聲,箭落之處,又有人撿起再發(許是為了避禍吧)。一發又發,於是冀魯豫大地生靈塗炭,荒屍遍野。再之變成了地曠人稀。於是便有了移民之事。
另一說法則有名目了。說這員猛將叫胡大海,其父是個窮舉子。在元朝末年進京趕考,饑寒交迫之際在一山凹里憩息;不想被一猩猩擄掠。此猩猩為母性,將舉子佔為己有並與之苟合,產了一子,此人即胡大海。人與獸合,胡大海能長的好看么?待小子漸長,父子倆謀了時機,棄母離洞脫逃。在冀、魯、豫之地乞討為生,受盡了凌辱。不料這胡大海生性威猛,日後投效於朱元璋麾下。朱元璋成了事,要一一封賞諸將,其將列中有拒領獎賞者,乃此人也。其意要朱元璋答應他回冀魯豫之地洗辱。朱元璋應了並約了章法,於是便有了一箭地之說了。胡大海到了地方,依着約定揚手一箭,不料想此箭卻偏偏的射在了鴻雁的尾上。該雁負傷帶箭而飛,這一箭之地可謂遠矣!
其二:三洗懷慶府之說。當時在元明兩軍混戰之時,兩方都要求地方百姓來擁戴他們。並要求各家各戶製作字牌,以示公告。不想在這拉鋸戰中,你來我往,你去我回。百姓們莫衷一是,無所適從啊!時下村子里有一腦子活泛的人出主意說:村裡每戶可做個兩面牌子,正面是擁明;反面是擁元。兩下里都不得罪。誰料想明軍有一威將發現了此事,說是你們滿村人竟然是明裡擁明,暗裡擁元,全村格殺勿論。其結果就不言自明了。
其三:尚有一說是燕王掃北。燕王者何許人也?明成祖朱棣是矣。在豫,魯,冀一帶許多人祖輩相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民來到這裡的。說在明初燕王掃北,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的百姓慘遭殺掠,逃亡殆盡。北方大地人煙荒蕪,十室九空。明朝政府就從人口密集的山西組織大批鄉民,在洪洞縣大槐樹下集結,發給憑照川資,強行遷往各地。所以,在冀魯豫之地,古來就有“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說法。
以上大概是大舉移民的緣由,下面則是遷民時的傳說了。
說是在山西洪洞縣的廣濟寺側,有一株大槐樹。移民官員則把辦公之地設在這裡。當地人多不願遷,所謂故土難離了。地方官員出了告示,願遷出的到廣濟寺去報名;不願去的就到大槐樹下集中。可想而知,大槐樹下會擁了多少人。官員臉色一沉,說都給我綁了,去不去還能由了你們?
當時在大槐樹臨近的地方,有一個村子叫鳳凰堡。堡子里有不少人在朝為官。起初的時候就有傳言說鳳凰堡可例外不遷。於是鳳凰堡里投親靠友者驟增,人滿為患。其結果累及全堡,皆遷出了。
有關打鍋牛的傳說。被遷人中,有牛氏五兄弟。四人被選中,昆仲伯季皆走,惟留一叔在晉。兄弟間依依不捨,為了日後有個念想,老五從家裡拿來鐵鍋一口,摔成五瓣。兄弟人持一塊,作為兄弟們日後見面的佐證。於是便有了打鍋牛或是五鍋牛的傳說。
辦理移民的官員將移民們一個個的綁了並串起來,還是放心不下,怕有人中途脫逃。於是將每人的腳小指剁一刀,以為印記。後來從大槐樹下來的人腳上都有了印記(腳趾瓣)。傳說為了讓後代不忘記此事,大槐樹下的移民們生了孩子也會在小孩的腳小指上咬下印記,以銘於心而永世不忘矣。
另外還有背手與解手的傳說。說是當時被綁的人連成了串兒一走就是數天或是數十天;胳膊向後攏着,時間久了,漸漸由疼酸痛變成麻木不覺了。於是養成了背抄手的習慣。以至於後來所有的來之於大槐樹的人;以及大槐樹的後裔們就有了背着手踱步的習慣了。
解手說法的由來。人們被綁了也還是得方便的;水火之事是容不得誰願或不願意的事;又因為綁着手而不能方便,故要求綁人者解開綁繩為方便事。於是如此這般的,漸漸的由解手去方便則簡化為解手了。到了現如今解手就成了方便的代名詞了。
有關山西洪洞大槐樹的傳說到底還有多少種呢?我孤陋寡聞,不得而知了。現只將我見了的盡錄於此,以圖博聞博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