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

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人和人之間有時候竟可以淡得十年不見,十年既見卻又可以淡得相對無一語,即使相對應答又可以淡得沒有一件可以稱之為事情的事情,奇怪的是淡到如此無干無涉,卻又可以是相知相重,生死不舍的朋友。

  這段話完完整整地摘自張曉風的《半局》,午睡前躺在床上看完,閉上眼腦中便想到了那些已經淡得無干無涉的朋友們,也有今後,即將淡得無干無涉的朋友們。

  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不如不見。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過去耳鬢廝磨的朋友們,真的就這樣淡了,遠了,各自的際遇都已互無干涉,偶然在網上碰到,連日常的問候都難以出口,總覺得沉默是最安全的,各自咀嚼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不必做肝膽相照的俠者,只願是月下對影的獨酌醉客。

  曾有人說,若干年後,心中憶起時仍覺溫柔,便是朋友。這句話其實很奢侈,它縮小了朋友的定義,給永遠設置了一個窄而逼仄的局。

  若干年後,心中憶起時仍覺溫柔,一生能有幾個人可以給予這樣回味悠長的溫柔?小時的玩伴,是不懂情義的童年遊戲,過家家中此時還親如姐妹,彼時卻立即為了一個玻璃球而大打出手,都說人之初性本善,可那善是屬於無知無識的空白,即沒有作惡的能力以及對惡的恐懼。所以,孩提時代是不懂得友誼不懂得付出的,玩在一起是互相解悶的需要,長大了,面對多年不見的小夥伴,最多感到的是陌生與局促,覺得本該熟悉親切的一個人怎麼完全背離了記憶的走向呢?

  稍稍長大,有了愛好相似,言語投機的朋友,於是無話不說,甘願為朋友傾其所有。只是,青春年少往往不解君子之交淡如水,過於濃情蜜意的友誼總會產生裂痕,出現僵局,因着尊嚴的高調,友誼的保全只能低調而為,甚至從此形同陌路。

  真正成年了,終覺人生在世,知己難求。曾經傷痛的記憶不允許自己再大大方方地付出,對於很多欣賞的人,都是站在圍牆的幾米開外遠觀,難得有突破防線的時候。

  聖埃克蘇佩里說,不是誰都會有朋友的。他甚至都沒敢加上“永遠”。

  撒哈拉沙漠的荒無人煙,飛機出現故障的窘境,同樣孤獨的小王子的到來,關於綿羊吃花的眼淚,所有的這些在機緣湊巧中相遇,他們才成為了朋友,才真正建立了馴養的關係,可最終,卻仍然分離,飛行員只能抬眼觀望滿天的繁星才能守護這份溫柔。

  越是珍惜的朋友,越是驚慌不已難於久持,等熬過人生的春華秋實,在重陽節登高懷遠之際能想着“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人生一大幸事了吧。老年的溫柔,除了子孝孫賢外,大概就是對過去歲月的留戀了。能夠一直存留在這份溫柔記憶中的,便是相見無事,不來常思之“君”了。

  淡,總是會淡的,酒越陳越香,茶經發酵也越香醇,只有人情,在趕趕附附的聲響中越揉搓越淡薄,像茶葉一樣由蒼翠欲滴的鮮亮縮成了乾瘦黑黃的一綹綹。

您正在瀏覽: 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
網友評論
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