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五峰山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鹿泉五峰山是戶外爬山、驢友們的好去處,我剛剛接觸戶外運動,難免孤陋寡聞,竟不知道那山在何處,依靠查閱網上相關的資料,才了解了五峰山的詳情。五峰山距離石家莊不過二十多公里,與抱犢寨、西山、封龍山同屬太行山脈,由五座巍峨挺拔的山峰組成,如果五座山峰並肩排列的話,是否會被稱作“五指山”呢?
五峰山的攀爬線路,可長可短,強度可高可低,每個人都會在這裡,根據自己的體力,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線,就像到了大街上,走進豐簡由己的大排檔,吃啥可以掂量一下自己錢包的肥瘦,總之一切隨心意。
五峰山下的路邊攤兒,擺的都是山裡的土特產,柳條筐里黃澄澄的是杏兒,紮成捆兒的干赤參,還有笨雞蛋、紫薯——
順着山坡向上走不遠,一頂草棚兒搭在了路邊,山裡的老兩口推銷着自家的山貨,旁邊白汽繚繞的大鍋里蒸着紫薯餅,一幫人走過去,老太太不失時機的招呼我們:“來——先嘗嘗,我家的杏兒可甜啦。”
黃澄澄的杏兒,在柳條筐里靜靜地躺着,滿滿的,小山似的冒着尖兒,見我沒好意思去拿,老太太從筐里麻利的捏出一枚遞給我,那杏兒當然是甜的,不用親口去嘗,否則低估了老太太在杏兒山上長大,最起碼的眼力。
杏兒真甜!比想象中的更好吃,核兒還挺小的,不錯,手不請自來的伸到柳條筐里,又一枚杏兒下肚,嘴裡滿是香氣,旁邊的朋友也是連連稱讚杏兒甜,好吃。眼見着柳條筐里的“小山”變成了“平原”,開始向“盆地”發展,老太太緊忙伸手攏住筐口,攔截住一隻取杏兒的手,“不能再吃了——都快吃光了!”樸實善良的山裡老太太,終於綳不住了。
後來返回時,幾個人各買了一袋子,十元錢的,放進背包,老太太舒展了眉頭,滿是褶子的臉上有了笑容。
一件棉質長袖襯衣,牛仔褲加休閑皮鞋,這身裝束漫步湖邊、公園還是挺合適的,要是戶外爬山就不靠譜了,只有手裡握着的一桿登山杖,才能看的出——此人要爬山,我就是這樣一身兒打扮,混跡在一群專業驢友隊伍中,開始向上攀登。
這裡的山,不比平山那裡的景區,一路上看不到溪水,只是艱險陡峭有過之,越往上走,茂密遮陰的樹木越少,大都是低矮的灌木從,這樣倒是能磨練意志,增強毅力。很快就大汗淋漓,路比我想象的更艱險,見到有點兒陰涼的地兒,一屁股坐那裡休息片刻,待山風吹乾臉上的汗水,喚醒雙腿,繼續向上爬。
山上有座寶泉寺遺址,僅剩下兩面石碑,石碑上的字,仔細看還能辨別的清楚,為重修寶泉院碑,分別是明正德、成化年間,這個地方先是被佛教僧侶選中,寺院建成后,幾次被道家佔據,故其中有佛道兩家遺存。
看來這是塊寶地,佛道兩家都相中了這裡,不過還是佛家慈悲、忍讓,自己辛辛苦苦建好的寺院,反而被一群道士霸佔了去,心裡可憐那些佛門弟子,道士仗着自己是本土宗教,就能鳩佔鵲巢?只可惜這裡不是少林寺,否則一頓拳棒下來,再沒人敢來挑釁滋事!
一處巨大的紅石頭處,左轉,走過一段山脊,那裡有一條小路可以下山,這是條弱驢線路,也像是闖關失敗,無奈放棄的逃生路。來回不同的路線,也能欣賞到不同的景緻,雖是匆匆結束行程回返,但來日方長,終有一天會登頂穿越。
山腳下的董勇農家飯店,我們到時已經很多人在就餐,幾張大圓桌滿滿的,撿一張靠邊兒的小方桌坐下,旁邊是一處窪地,種滿了果樹。老闆娘手持菜單兒笑盈盈的,步履輕快的走過來,我們只盯着菜單最下方的主食一欄,點了兩碗大鍋菜、一碗小米粥加一個貼餅子,三個人,一共十二塊錢。我們還帶了點心,足夠了,隨手又從背包里拿出兩根兒黃瓜,遞給老闆娘,讓她再給拌個涼菜,小品《不差錢》里,趙本山也干過這事兒。
老闆娘明顯有些失落,笑意全無,手裡卻多了兩根黃瓜,轉身而去,步履也沒了剛才的輕快,她想在我們身上大賺一把的希望落空了,這隻能怪她打錯了主意,我們又沒長個腐敗奢侈的燒包像兒。
十二元的三人套餐,加上包里的點心,吃到肚兒圓,這裡的老闆娘實誠,雖沒掙到我們什麼錢,可那盤兒拍黃瓜做的味道濃郁,還沒收費,來時交的那五元停車費,也給退了,下次一定要來她這裡腐敗一回。
我的記憶里,幾乎每一處景點,都有一位難忘的老闆娘,當地的美景加上老闆娘的熱情和實誠,使人沒有理由不再來,她們熱愛自己的家鄉,善待每一位來到這裡的客人,給人賓至如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