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景散文 > 讀徐霞客《游五台日記》的感悟

讀徐霞客《游五台日記》的感悟

手機:M版  分類:寫景散文  編輯:得得9

讀徐霞客《游五台日記》的感悟 標籤:小屁孩日記 笑貓日記之塔頂上的貓

  如果說你是一個喜歡遊歷山水的人,那麼你就必然會崇拜一個人,那就是千古奇人---徐霞客。

  他一生鍾情山水,遍游華夏,立志“大丈夫朝碧海而暮蒼梧”。他把畢生獻給了自己熱愛的事業,實踐於丈量山水的旅途中。他走窮鄉,行僻壤,探幽谷,訪溶洞,覽大山,拜名川,忍飢餓,宿野外,戰嚴寒,斗酷暑,抗疾病,迎危險,他把沿途積累的所見所聞,以自己的博學文采,匯成了一部洋洋六十萬言的《徐霞客遊記》。這奇人奇書,凝結着旅者的心血,這字字句句,展現着對山水的熱愛,這字裡行間,昭示着他就是閱讀大地的曠世奇才。

  閱讀他的遊記,字字珠璣,簡繁得體,呼之欲出。

  由於我去過五台山的緣故,因此特地撿出他的《游五台山日記》章節拜讀。於是,一幅穿越時空隧道的場景被勾勒出來。我拿我的印象對比着,我拿我走過的路對照着,真是越看越佩服,越讀越驚詫。行路難,文精彩,一幅行路遊歷圖活脫脫的躍然紙上。

  1633年七月二十八日,徐霞客從北京城出來,“出都即今往北京為五台游。”目的很清楚,從家出來看看京城專程去五台山。曉行夜宿,路上行走了七天後,“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南關。”從現在看,他的行程路線是從北京出來往南,然後再向西拐,先來到唐縣境內。沿途觀山勢走向,看溪流聚分,感嘆“今年旱無瀑,瀑痕猶在削坳間”。他對沿途山勢的觀察,細緻入微,“瞻之愈出,趨之愈近,峭削之姿,遙遙逐人向人逼來。”山路太陡,以至“二十里之間,勞於迎接。”看來,辛苦了一天的他當天宿在阜平。

  “初五日,出東關”向西,朝五台方向行進。這一日登長城嶺絶嶺,看滹沱河合流,經白雲寺,白頭庵村,到了龍泉上關,“關之西,既為山西五台縣界”。一路“攀躋四里,折上三里”,艱難可想。

  “初六日,風怒起,滴水皆冰。”看來他的運氣不佳,想來五台山地區的天氣變化無常,根據五台山氣象記載,即使是現在,九月就已經飄雪了,看來三百年前的天氣真的要比現在寒冷的多。即使這樣寒冷的天氣,他也沒有少了情致,“風止日出,如火珠涌吐翠葉中”,在間歇途中望日觀景,真是苦中作樂的樂天派。五台上的南台遙遙在望了,他可以鬆口氣了,看來他到五台山是先登的南台。終於登上了南台的絕頂,他拜了文殊舍利塔,走上了一段“途甚夷”的好路,還忘不了表揚這是“可騎”之路。看着“寺宇幽麗,高下如圖畫”的南台,他今天可以睡個安穩覺了,言中寫明,“宿於獅子寨。”按言中所表我來相加,他今日翻山越嶺四十里。

  初七日,他晨起向西台進發。估計一夜休息的不錯,以至吟出了沿途“兩旁流泉淙淙,幽靚靚同靜逥絕”的好景緻。很快就到了西台頂。“日映諸峰,一一獻態呈奇,”“近則閉魔岩,遠則雁門關”,大有登上頂峰之興奮。他瞻仰了萬佛閣,感嘆“佛俱金碧旃檀,”於是,“入叩佛龕”。環顧建在凌空上的殿堂,直讚歎“當此萬山艱阻,非神力不能運運作,修造此”。興之所至精神抖擻,於是又乘勢攀上了中台。因為“惟西台,北台,相與連屬,”“望東台,南台,俱在五六十裡外”,看來,中西北三台的山勢是相連的。觀察之細緻,刻畫之清晰,乃大師筆觸。他還實地參觀了龍翻石,萬年冰等景點,瞻仰了文殊菩薩法相顯靈處。真的是遊興大發,神采飛揚,就連山腳下結廬修行人的身影都看得一清二楚。趕在天黑前,借了山勢相連的光,他登上了北台頂。“宿於北台,北台比諸台較峻,余乘日色,周眺寺外,日落而風大作。”

  這一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傾聽晨鐘暮鼓,接連瀏覽三台景色,看來他是滿足了,也累極了,趁着風大天黑,好好的在寺院里休息吧。

  初八日,他起來與老僧端坐石堂品茶小敘。順便介紹一下,五台山北台海拔3058米,名字叫葉斗峰,是五台之最,也是華北屋脊。台頂上的寺院,為了防止大風的破壞,都使用石頭建築。話語間,老僧指着五台的位置,一一對他介紹,五台的山坳里,就是台懷鎮,諸台環列,把個佛國仙境拱衛其中。老僧還遙指東台,說是相距此地四十里。若去探密北嶽恆山,可從此走,“可省四十里登降”。他頻頻點頭示意,感謝老僧的指點,至此,登高遠望,憧憬下一站的“層閣傑起,則懸空寺也”,文中記載,相聚百里之遙。

  從初五至初八,掐指四天。他遊歷了五台其中的四台,惟東台未至,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設身處地的想想,他那年已經四十七歲了,不幸的是,八年以後積勞患疾辭世。能夠想得到,連續的奔波,補充極少,消耗甚多,體能須經受極大的考驗。風餐露宿肯定是少不了的,但在這個章節里,凡是住宿的地方都有交代,沒寫的地方,估計是寺院農家囫圇休息。

  我在想,他既要走路爬山,又要打聽道路,還得記錄所見所聞,身上總少不了筆墨紙硯之類的東西,還得有必須換洗的衣裳,洗漱的用具,花費的盤纏,應急的乾糧藥丸,最主要的可能還有鞋,就說現買,身上也得預備一雙,這身行頭打成一個包兒,也是有分量的。沒去東台,可能是身心有些疲憊了,況且,李白等名人到過的懸空寺,或許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我還想,他的里程是怎樣計算的,“三里,五里,又十二里”,就說是問人,荒郊野外怎的得知,琢磨着,他一定有他的計算方法。還有,就是方位問題,遊記里寫的東南西北走向分明,山勢水流標註的明白,感情身上帶着指南針一類的東西,或者有一套自己的判斷方法。再有,生病了怎麼辦,出門不是一日兩日,真的是讓人妄生許多疑問。

  跟着他的遊記走了一遍五台山。相比慚愧,比我走的路多多了,我是開車去的,去了三次也是走馬觀花,攏共才去了兩個台,羞澀的很,只是到台懷鎮轉了轉。遺憾的是,他走的是山路,上下須得費時費力,沒有下山到台懷鎮,只是按着老僧的指點遙望罷了。

  真是佩服他的文采。描山山川靈秀,繪水水起波瀾。隨便攫取一二:削瓜直下,仙掌插天,諸山屏峙,崢嶸接勢,湧起峰頭,下臨絕塢,中懸獨聳……路漸上,山漸奇,泉聲漸微……書卷中現出了水墨丹青的立體感。

  不愧是游聖,不愧被家鄉人稱作霞仙,行萬里路,寫驚世書。

您正在瀏覽: 讀徐霞客《游五台日記》的感悟
網友評論
讀徐霞客《游五台日記》的感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