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殘陽如血---廣州印象之一百九十七

殘陽如血---廣州印象之一百九十七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在近代史上,廣州有過多次悲壯慘烈的起義。同盟會領導的即有三次之多,發生在1911年4月27日的那次影響最大,槍殺廣州將軍孚琦,犧牲八十多人,在菊花怒放的黃花崗上,留下七十二烈士陵園。

  廣州有很多紅花崗,據我所知就有三個。一個在岑村,一個是七十二烈士墓。民國建立后,南方執政的國民黨崇尚黃色,對菊花情有所鍾,認為菊花傲霜斗寒,節操高尚,就把埋葬辛亥英烈的山崗改名黃花崗。這次改名與以後激烈的國共黨爭無關,時間遠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前。

  1927年12月1日,從血海里爬出來的共產黨人,繼南昌、秋收后,在廣州又一次打響反抗的子彈,並且仿照巴黎公社的模式建立廣州公社。短短三天,起義就被桂系軍閥鎮壓下去了。隨之一周之內,桂系武裝大肆搜殺紅領帶。在今中山三路附近的山崗上,爛漫的紅土覆蓋了五千七百多個英名。這個山崗也叫紅花崗,如今成了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與黃花崗是近鄰,只隔兩公里。

  三分鐘車程,就把歷史割成兩半,讓人感到無奈又無情。七十二烈士墓的近百名先烈,是為了創建五族平等的民國而捨身取義;以張太雷為首的五千七百多先烈,卻是為了推翻這個民國而血染南粵。兩次起義相隔十七年,兩個政權的替換也只有三十七年。白雲蒼狗,變幻無情。

  當然,他們都是對的。在國家逐步淪落到半殖民半封建的泥潭裡,不奮起救國還叫革命者嗎?在國民黨舉起屠刀殘殺工農,不奮起反抗還叫共產黨嗎?

  但革命的第一步就是破壞,這為古今中外的歷史所證明。特別是倉促成功的革命,其組織和人員都沒有儲備妥當,接管政權還需要舊勢力,引起的後遺症更大。財產的損失不說,單是人口的損失就觸目驚心。清末全國有四億人,到民末也只有四億五千萬。同樣的三十七年,四九年到七六年,人口接近八億。按同等的增長率計算,民末差了兩億人口。

  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到哪裡去了?死於天災人禍,或者是應該出生而沒有出生,躲避這個災難深重的時代。這就是革命帶來的間接後果。

  四九年的革命準備充分,社會很快就恢復程序,走上正軌。但也是砍了幾千萬人頭,才達到穩定政權的目的。

  這天我先後在兩個陵園裡閑步,涼涼的秋風刮過墓碑,往我的腦海吹進現代史風雲。我並沒有評論革命,革命本來就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社會行為。它自身是個中性詞,無所謂褒義和貶義。當它和槍杆子結合起來的時候,它就掌握了殺伐權,敵對的雙方都可以把對方認定為反革命,從而使殺伐具有不容置疑的正義性。

  黃花崗倖存的黨人,除去早逝的,都與黨國共存亡。他們後期的行為,都與共產主義不共戴天。共產黨領導的起義倖存者,後來去了右江、潮汕和井岡山,拉開決死的架勢,與國民黨搏鬥十年。雙方再度合作趕走了日本人,又決戰三年。

  黨國去了台灣,七十二烈士陵園留在大陸。雖然他們是敵屬,但他們沒有與新政權為敵,所以還是作為舊民主革命的先驅,受到新政權的禮待。只是在文革時受到一點影響,烈士墓前的自由女神像被紅衛兵毀掉了,81年在孫中山孫女孫穗芳的建議下才恢復如初。

  葉劍英是廣州起義的副總指揮,他主政廣東的時候,在黃花崗旁邊的紅花崗,於1954年修建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幸好國府改名的時候,只改了與陵園有關的山崗,免了共產黨又多費一道功夫,把名字再改回來。從此一黃一紅兩個山崗遙遙相對,星月輝映,成為廣州著名的兩大景點。

  為創建民國而犧牲的英雄躺在右邊,為推翻民國而獻身的英雄躺在左邊。短短一程柏油路把他們連在一起,白雲在天空來來往往,投下一片多情的陰涼;還有調皮的鳥兒吱吱喳喳兩邊飛翔,銜來東面的枝葉,還去西面的花種。

  其實, 這些都與烈士們不相干了。

  兩個烈士陵園都靜靜地躺在市區中央,接受人們的憑弔和景仰。或許這裡沒有信仰之別,或許這裡沒有主義之爭。兩代烈士英靈有知,都會欣慰地發現他們的理想後繼有人。他們鍾愛的祖國已經丟掉東亞病夫的恥辱,躍身於世界強國之林。黃花崗鮮花如海,紅花崗殘陽如血,無不在昭示人們,珍惜今天。

您正在瀏覽: 殘陽如血---廣州印象之一百九十七
網友評論
殘陽如血---廣州印象之一百九十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