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記事散文 > 尋找頂糕

尋找頂糕

手機:M版  分類:記事散文  編輯:得得9

  頂糕是個什麼東東,估計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其實以前我也不知道。認識頂糕,還是女兒的功勞。

  那年女兒四歲,上幼兒園中班,我探親休假,天天接送女兒。有天放學,接女兒回家,剛走一半,女兒就不走了,嘟着小嘴非要吃頂糕。當時並不知頂糕為何物,只好隨女兒來到一個小攤前。

  小攤前早已圍滿了一群流着口水的小朋友,個個手裡舉着角票,爭先恐後,生怕沒了。我走前一看,只見靠牆角的地方,放着一付擔子,一位六十上下的老爺子忙得滿頭是汗。

  擔子一頭放着一個煤爐子,一頭放着一些原料。爐子上套着一個木製的小蒸筒,中間有個圓孔,蒸氣從孔中直透蒸品—頂糕,頂糕裝在一個木製的小杯里。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頂糕。所謂頂糕其實就是一種小糕點,有點象北方的窩窩頭,只是用料不同,製作方法各異。窩窩頭用的是麵粉,一次可蒸很多。頂糕用的是糯米粉和食糖,一次只能蒸一個。頂糕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白色,一種是黃色。白色是糯米粉和白糖結合而成,黃色是糯米粉和紅糖合作的產物。頂糕出爐很快,不到一分鐘就能出一個,價錢也不貴,一毛一個,講講價幾分錢也能成交。

  頂糕最大的特色在“頂”字上,每蒸熟一小杯頂糕,老師傅便會從蒸筒上取下,再放到案板上用個小木棍頂一下,頂糕便頂出來了,這大概就是頂糕名字的來由吧。女兒對頂糕有個很全面的概括:看起來饞,聞起來香,吃起來爽。這大概就是很多小朋友喜歡頂糕的原因。

  女兒小時候隨姥姥生活在洞庭湖邊的一個小鎮上,在那個經濟還不十分發達的年代,頂糕成了她童年的最愛,也成了她童年最美好的回憶。雖然以後隨軍來到了部隊,也嘗到了很多比頂糕好吃得多的東西,可她對頂糕還是一往情深,每年回老家,只要有機會就會到街上找找。

  兔年春節我們是回岳陽老家過的。岳陽已經沒有頂糕的蹤跡了。初六回華容縣城給我大姐過七十大壽,報過到后女兒便拉我上街找頂糕。

  老家縣城的春節比廣州這邊還熱鬧,人多、車多、鞭炮多、辦喜事的更多,還有一多就是垃圾多,可能是環衛工人還沒上班吧,這一點比起廣州來就差遠了。縣城雖不大,但小街小巷也不少,凡是記憶中可能會出現頂糕的地方都找了,還是一無所獲。後來又問了問街上的小朋友,他們說在一個學校的門口經常有的。當我們趕到那裡時,頂糕師傅又剛剛離開,只好自認倒霉。

  無奈,我們往回走,正要穿過一條步行街時,突然女兒停住不走了。

  “老爸,你聞到沒,頂糕香”女兒拉着我的手說,我死勁地聞了聞,還真有股糯米粉的香味。可抬頭找了半天,也沒發現頂糕擔子的影子。

  正要離開,女兒卻獨自向前走去,站在一輛板車攤位前停住了。“老爸,找到了!找到了!”女兒回頭朝我興奮地叫道。我緊走幾步趕上去,只見一位中年婦女,一邊好奇地看着我們,一邊和女兒交談着。

  “這是頂糕嗎 ”我指着板車上象豆腐塊的類似頂糕的東西問老闆娘。“是啊,你嘗塊試試”老闆娘還算大方。我也不客氣,拿一點放到嘴裡,還真是頂糕味。

  我開始仔細打量這個所謂的頂糕攤。煤爐子還在,比以前的還大,但上面架的是大鐵鍋,鍋里放着大蒸籠,蒸籠里擺着幾十塊長方形的所謂的頂糕。而那個最富特色的蒸筒,那個盛着頂糕粉的小木杯卻再也找不着了。我和女兒都有些失望,我問老闆娘,這還是頂糕嗎?老闆娘笑笑說,現在還真不叫頂糕了,叫狀元糕,不過用料和味道都一樣。

  聽完老闆娘的解釋,女兒的興奮勁一下子沒了。不過出於禮貌,還是買了點。老闆娘不解地問,多買點,一樣的。女兒沒有回話,只是笑笑,轉身就走了。

  回來的路上,女兒一句話也沒說,平時歡樂的臉上寫滿了憂傷。我知道女兒的心思,她苦苦尋找頂糕,其實是在尋找童年的一種記憶,尤其是那充滿歡樂的頂糕製作過程和孩子們等待的喜悅,可當這一切都無從尋覓時,光吃幾塊頂糕,還有什麼意思。

您正在瀏覽: 尋找頂糕
網友評論
尋找頂糕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