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景散文 > 天長水悠黿頭渚

天長水悠黿頭渚

手機:M版  分類:寫景散文  編輯:pp958

  太湖風光,融淡雅清秀與雄奇壯闊於一體,碧水遼闊,煙波浩淼,峰巒隱現,氣象萬千。號稱“太湖明珠”的無錫就位於太湖之濱。舊時人們稱無錫為“烏龜看太湖”,其實這中間並無半點對無錫人的揶揄和不敬。無錫舊城形似一隻浮遊在湖水中的巨黿,橢園形的環城路酷似烏龜的頂蓋,黿頭渚就是從太湖中淺水浮遊伸出來的黿頭。無錫與太湖,親近得須臾不可分離,而黿頭渚實在是觀賞太湖的極佳處。

  一脈青峰,從充山逶迤而下,伸入太湖洪濤之中,而後又奇峰突起,那塊被神化了的渚頭巨石,在三面湖水的擁抱中衝波兀立,山巒峻秀,林木蒼翠,而危亭高樓,高踞卓立,登高望遠,視野空闊。北面是清波綠漪的蠡湖,有杭州西湖的嫵媚,更有一種杭州西湖所沒有的深秀;南向則是煙波浩渺的太湖,波光粼粼,帆影點點,更有一種跨越時空的深邃和奇妙。近觀三山,宛如翡翠鑲玉盤;遠眺馬跡,動如駿馬馳疆場。郭沫若曾有登黿頭詩紀之:“信步上黿頭,龜丘水面浮。四周橫碧波,萬頃泛金漚。范蠡祠猶在,女夷風正遒,光明無上處,帆影與孤舟”。黿頭渚以其山不高而景色綺麗,水不深卻風月無邊而動人心旌。那浩渺的湖水,滌盡了人間的囂塵;蒼茫的遠山,開闊了遊人的胸襟。“鷗侶無猜,四面雲水誰作主;鴟夷安在,五湖煙雨獨忘機”。煙波變幻春陰夏雨,濤聲吟哦明月清風,山頭路邊充盈着春花秋樹的清芬淡香,長亭高閣留下了歷代文人的淺斟低唱:明時華雲鋪陳“瑤台倒映參差樹,玉鏡屏開遠近山”之句,無錫的狀元孫繼皋也寫下了“天浮一黿也,山挾萬龍趨”。當代文壇巨擘郭沫若留下了“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感嘆,一代大師趙朴初也發出了“黿頭渚景色勝天堂”的讚揚。

  從“太湖佳絕處”牌坊入園,牆壁上飾有鳳凰牡丹圖案,背面有半亭“涵萬軒”。右側櫻堤分隔湖水,一泓碧水中,高聳着一座形似頤和園中的玉帶橋的古式拱橋,橋洞映日成渾圓形,橋堤兩側遍植櫻花。每當4月,花開如雲,淡紅粉白相間,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分外明媚鮮艷,燦爛如錦,而幽香微透,沁人心脾,“長春櫻花”便自然成了景名。長春橋後有絳雪軒,古式樓閣半露水面,毗連的還有雲逗樓、在山亭、澗阿小築、松下清齋等亭台。坡上有花神廟,建於1931年,中供“花神女夷”像,高髻雲裳,姿態端麗。唐駝為“花神廟”書有聯句“春色斗燕支,天教萬紫千紅,都歸主宰;濤聲吼黿渚,地勝十洲三島,合住神仙”,恰盡無錫花神廟的妙處。

  登上建有燈塔的山渚岩石,三萬六千頃浩淼煙波奔趨而來,使人為之胸襟開闊。黿頭渚上的燈塔,是1924年夏錫湖輪船公司通航時所設。1982年翻修,加重檐琉璃頂,金山石貼面,高度從原來的12.6米增加為13.1米。燈塔之後,兀立着高2米余的黿頭渚刻石,正面刻“黿頭渚”三字,為光緒間無錫舉人秦敦世所書。背面題刻“黿渚春濤”,原為清末狀元劉春霖所書,毀於“十年動亂”,後集唐駝題“花神廟”聯補刻。由此向東,隨山勢錯落布置涵虛亭、霞綺亭、閬風亭、飛雲閣等。從涵虛亭一帶下坡,沿湖灘,攀巨石,越小坡,涉水而進。山腳下有一個大水灣,奇峰怪石危峙聳立,絕壁懸崖。如雲橫天際,吐波吞濤,而巔連峰接,宛如石陣,稱作“橫雲”石壁。這裡有地質景觀“海蝕平台”,還有許多摩崖石刻,其中二處最為人稱道。一處為明末東林黨首高攀龍的遺迹“明高宗憲公濯足處”,高攀龍心繫國家安危卻不為朝廷信用,只能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佤可心以濯我足”來高標清韻,“馬鞍山上振衣,黿頭渚下濯足;一任閑來閑往,笑看世人局促。”便是他無奈的感慨,雖然東林黨人沒有大的建樹,但他們那“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憂國憂民情操卻深深打動了世人。另一個著名的石刻則是無錫縣令廖倫所題的“包孕吳越”摩崖,四個大字,氣勢恢宏,蘊涵無比,回味雋永,寫出了太湖波瀾壯闊的雄渾氣魄,寫出了無錫人襟懷天下的壯志豪情,遊人駐目,不由擊節長嘆。無錫人鍾愛此山此水,卻含蓄地把那份珍愛巧妙地蘊寓在一句“千金能買太湖石,難買斷岸此千尺”的讚譽中,那份自豪,那份愜意,着實讓人艷羨。

  澄瀾堂位於黿頭渚的高處,雄峙於充山半山腰,是一座仿明式宮殿建築,初建於1931年。“澄瀾堂”面闊五間,四周遊廊,寬敞豁達,氣宇不凡。堂上有清末無錫華世奎所書的匾額“澄瀾堂”,澄瀾堂的“澄”是指湖水清澈,水天一碧,雲悠山閑;“瀾”則指波瀾起伏,風去變幻,氣象萬千。堂上掛有林開謨書於1933年的楹聯:“吳越有具區,襟江帶湖,經始樓台都入畫;春秋多佳日,陶元浴素,默參龍象欲逃禪”。而中間的匾額直書“天然圖畫”,可謂畫龍點睛,畢盡此景詩情畫意。澄瀾堂踞山臨水,驚濤來自腳底,長風起於眼前,沙鷗翱翔林間,孤帆游移天際,波濤偕松濤齊鳴,秋水共長天一色。如此風景,就連唐朝文學家王勃《滕王閣序》中的“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佳句也黯然失色。在澄瀾堂看太湖,那見地,那氣勢,不知比贛江要壯觀多少倍;那神韻,那風味,不知要比滕王閣醇醲多少倍,那感受,那回味,不知又要入夢多少回,沁心又幾層!難怪清末江蘇巡撫陳夔龍言出鏗鏘:“山橫馬跡,渚峙黿頭,盡納湖光開綠野;雨卷珠簾,雲飛畫棟,此間風景勝洪都。”共2頁,當前第1頁1(作者:sunmg)

  坐山觀景,已覺情味無窮。但太湖的神韻更在“出沒風波里”。蕩舟西子湖,彷彿船行鏡中,水天相映,人在圖畫中。荷風送來菱芰香,愈覺得西湖的嫵媚旖旎,那心卻是漸入溫柔鄉。泛舟太湖,風簸浪顛,有一點驚心動魄,更有一種說不出的舒心快意。裹着長風,掀起波濤,腳下銀珠飛落,碧波擁回,耕波犁水,心曠而神怡,何其豪放!遠處馬跡煙籠,三山霧罩,二百里的煙波遂入飄渺,所感所受也就彷彿超然物外。明時吳門才子唐伯虎題有《泛太湖》詩:“具區浩蕩波無極,萬頃湖光盡凝碧。青山點點望中微,寒空倒浸連天白。鴟夷一去經千年,至今高韻人猶傳。吳越興亡付流水,空留月照洞庭船”,多少也說出了一些感慨和聯想。

  共2頁,當前第2頁2(作者:sunmg)

您正在瀏覽: 天長水悠黿頭渚
網友評論
天長水悠黿頭渚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