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物散文 > 帳篷門前的白楊樹

帳篷門前的白楊樹

手機:M版  分類:寫物散文  編輯:得得9

  帳篷門前的白楊樹

  張毓新

  在我們駐地的帳篷門前,有一顆白楊樹,碗口那麼粗,它的存在給我們地質隊員的野外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愜意,也有了諸多的情趣和依戀。它沒有像茅盾的《白楊禮讚》里描寫的那麼雄偉高大,也沒有挺拔偉岸的氣質,更不具傲骨與豪放的特質,因為它就那麼一顆,獨樹一幟。

  我們每年出隊到這裡的時候,它的枝幹仍舊是光禿禿的,沒有什麼風采。等到了五月下旬,才開始慢慢發芽,一直到六月中旬樹葉才綠。綠色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光禿禿的大山溝里是多麼的耀眼啊,給人以平安祥和的美和融入大自然的快感。這裡的夏天乾燥多風,雨水貴如油,時常是晴空萬里,烈日炎炎。在驕陽似火的夏季里,清心寡欲你坐在白楊樹下納涼,乾燥的風吹過,給人一絲快意,和着樹枝葉隨風舞動的聲,幻想一下蛐蛐的蟬鳴,別是一番情調。當你看着它的身軀時,不由地讓你想起閻維文的那首《小白楊》,時而哼上幾句,陰霾的心情頓時豁然開朗。到了晚上,當你靜靜地躺在床上想想心事的時候,耳邊只有風吹着樹葉的催眠曲。偶爾下雨的時候,雨點敲打着帳篷夾帶着樹葉隨風的舞動聲,裊裊似天籟之音,給單調的野外生活增添一絲樂趣和慰藉,這也是大自然賦予的一種生活享受,在喧嘩的鬧市裡可無處尋覓。雨後白楊樹顯得更加精神,樹葉上掛了幾滴雨珠,在陽光和雨水的沐浴下,樹葉顯得更綠了,更精神了。看來白楊樹也是需要用陽光和雨露來滋潤啊。

  我喜歡白楊樹,是因為它太普通,太平凡了。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我家莊廓的附近有一片不大的楊樹林,直徑大多都六七寸,有百十來顆。春天的蓬勃喚醒了所有的植物,白楊樹葉好像也要和萬物爭春似的,爭先恐後地抽芽吐蕊了,嫩芽初上時,那顏色也不是絕對的鮮綠,從鵝黃、緋紅慢慢轉變成了嫩綠,一場春雨後,葉子似乎一下子變綠了。目睹着樹葉顏色的變遷,目睹着葉片一點點舒展開來,那鮮艷的綠讓人賞心悅目。到了秋天,金黃色的樹葉掛滿樹枝,秋風吹過,飄飄洒洒的樹葉吹落在地上,厚厚的一層,踩上去軟乎乎的,要比踩在地毯上鬆軟的多,並散發出有點發霉略帶苦味的味道。置身於樹林間,深深地吸一口清新的空氣,再分享一下樹葉悄然無聲地落在地上和身上的感覺,多麼令人心曠神怡啊。此情此景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是那麼的津津樂道。

  樹葉在陽光的照射下,通過光合作用,把有限的養分輸送給了樹榦,讓樹榦粗壯起來,那一圈圈年輪記載着樹葉的無私奉獻,多麼偉大而無私的奉獻啊。落葉歸根,腐爛在泥土裡的葉子,化作了有機肥,融入黑色的泥土,泥土才是它最後的歸宿,帶走了原本屬於它的美麗。然而,它更具備着能量,它燃燒起來的火焰足夠溫暖整個冬天。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帳篷門前的這顆白楊樹同樣也離不開這個輪迴。野外的秋天來得早,門前這顆獨領風騷的白楊樹要比其他地方的樹,葉子要黃的更早,落的也更早了。凋落的黃葉逐漸褪色,甚至被人們慢慢的遺忘,但它的從前卻是光彩照人,鮮嫩無比的,它把綠蔭給了人們,它把營養和生氣給了樹榦,才變得枯黃、瘦弱。離開樹榦是它無可奈何的選擇,也是依依不捨的分別。葉子的飄零承載了鳳凰涅槃的再生和夢想。

  這顆白楊樹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身處大山,不畏嚴寒,生生不息;它就那麼一顆,抵抗着風浪,不像成片的樹林,可以抵禦風寒;但它也獨享陽光的沐浴,沒人和它爭奪賦予大自然綠色的大愛和享受陽光的權利。

  一場沸沸揚揚的鵝毛大雪,把原本寧靜的大山溝裝扮的白茫茫一片,清清靜靜,乾乾淨淨。

  坐在收隊回家的車裡,看着方圓幾十里就那麼一顆在大西北隨處可見的就剩下光禿禿的枝幹和樹身的白楊樹時,心裡頓時一陣酸楚。又要和你說再見了。

  “親愛的,你寂寞嗎?”

  嗚呼!葉子的離去,是樹的無奈,還是風的摧殘。

  相信在下一個新的輪迴,你依然是那麼的光彩照人。

  2012年12月20日於野外五龍溝

您正在瀏覽: 帳篷門前的白楊樹
網友評論
帳篷門前的白楊樹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