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都維也納
手機:M版 分類:寫物散文 編輯:小景
音樂之都維也納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它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北麓一個青山水秀、風景如畫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過市區。
維也納也是古典音樂的搖籃。18世紀以來,世界上許多著名的音樂家,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等,都在維也納度過大部分音樂生涯,譜寫了許多優美的樂章。維也納的博物館里,至今還陳列這讓他們的樂譜和手跡。
從地圖上看,奧地利就像一把小提琴。
十八世紀,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在維也納生活和創作,那裡濃濃的音樂氣氛給了他們創作的靈感和激情。這三位“樂聖”開創了歐洲古典音樂的先河。
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開的城市。在維也納,到處可以看到大音樂家門的銅像或大理石像。為了紀念樂壇大師,維也納的許多街道、公園、禮堂、劇院、會議大廳等,也都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就連王宮花園的草坪上,也用鮮花組成了一個巨大的音樂符號作為裝飾。
“音樂神童”莫扎特的白色大理石聳立在內環城路王宮公園的入口處。雕像前的綠色草坪里,一組高音譜號格外引人注目。每一朵花瓣都似一個跳動的音符,在向人們訴說一段動聽的音樂故事。
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人們在漫步時,隨時可以聽到那優雅的華爾茲圓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園裡還舉行露天音樂演奏會,又讓的樂聲慘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風中洋溢、回蕩。維也納的許多家庭有着室內演奏的傳統,尤其在合家歡樂的時候,重要演奏一番,優美的曲調傳遍街頭巷尾。更有趣的是,在舉行集會、慶典甚至政府會議室,會前會後也都要演奏一曲古典音樂,這幾乎成了習慣。
在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布,其中以創建於1869年的維也納國家音樂院最為著名,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它的造型大方美觀,色彩和諧,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她得觀眾席有1642個座位、576個站位。樂池可以容納一個110人的樂隊。舞台的總面積達1500平方米,配備有現代化的照明設備。
被稱為“金色大廳”的音樂之友協會大廈,裝飾精美,金碧輝煌。正廳兩邊的金色牆壁前,樹立着16尊大理石雕的音樂女神像。樓上兩翼包廂的金色大門口,放置着歷代音樂大師的金色胸像。大廳頂上金色鏤花樑柱間,畫著音樂女神的彩像。在巨大的吊燈照射下,到處金光閃閃。
維也納金色大廳是維也納最古老、最現代化的音樂廳。是每年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法定場所。1939年開始,每年1月1日在此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后因戰爭一度中斷,1959年又重新恢復。維也納金色大廳
金色大廳始建於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外牆黃紅兩色相間,屋頂上豎立着許多音樂女神雕像,古雅別緻。維也納交響樂團每季度至少在此舉辦12場音樂會。1870年1月6日,音樂廳的金色大演奏廳舉行首場演出。1872年到1875年間著名音樂家勃拉姆斯曾負責組織音樂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蜚聲世界,1993年新年音樂會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過電視衛星收看實況廣播,收看人數達10億以上。廳內有收藏館,館分兩室。一間是展覽,定期舉行收藏品展覽,供人參觀。一間是檔案室,一邊的書架上放滿大量歷代手寫的、木刻的、鉛印的音樂書籍和樂譜;另一邊是一排鐵箱,藏有音樂大師的樂稿、書信和其他手跡,其中有莫扎特的樂稿:《最後一個交響曲》、舒伯特的手稿:《未完成交響曲》等。屋子中間是一長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閱資料之用。檔案室原為勃拉姆斯的辦公室,他臨終前一再囑咐,要把他珍藏的幾千冊音樂書籍和樂譜全部捐獻給檔案室。
維也納金色大廳外景音樂廳屬於奧地利音樂之友協會,該協會擁有會員7000多人,據說是世界上歷史最久、人數最多的音樂組織。1187年的首場演出,就是由協會同仁擔任演奏的。
由奧地利格拉茲交響樂隊伴奏的合唱金碧輝煌的建築風格和華麗璀璨的音響效果使其無愧於金色的美稱。在每年的新年音樂會的電視轉播中,全世界的愛樂者都可以在聆聽音樂的同時一睹“金色大廳”的風采。自大廳落成那天起,維也納愛樂樂團就在這裡“安營紮寨”。“金色大廳”與維也納愛樂之聲相得益彰,“世界第一樂團”與“世界首席音樂廳”交相輝映。
與阿姆斯特丹的音樂大會堂和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相比,這個“長方形鞋盒”雖然是狹長了些。然而它的聲音流動性特別好。在這裡,弦樂器與木管樂器、木管樂器與銅管樂器的平衡達到了巧妙無比的境界。也正因如此,每年一度的新年音樂會才帶給全世界音樂愛好者難以忘懷的視聽享受。[1]
金色大廳,全稱為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德語:“gro?ersaal”或“goldenrsaalwienermusikvereins”),是維也納也是世界上着名的音樂廳之一。金色大廳並非一座獨立的建築,而是音樂之友協會大樓的一部分,該建築物中有多個音樂廳,除金色大廳外,還包括勃拉姆斯廳和莫扎特廳等演出大廳,以及辦公室。金色大廳是維也納音樂生活的支點,也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常年演出場地。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按照傳統都會在這裡舉行,每年隨着新年音樂會通過電視轉播將該大廳金碧輝煌的裝飾和無與倫比的音響效果展現在全世界的觀眾面前。該協會大樓由th·漢森於1867年至1869年建造。
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金色大廳”曾令全世界多少音樂愛好者神往,也正是“金色大廳”孕育了維也納愛樂之聲。說起來,這座大廳也有一百幾十年的歷史了。它落成於1870年,正式的名稱應該叫作音樂協會大廳,由建築大師奧菲爾·漢森設計。
大廳內共有1654個座位和大約300個站位,金碧輝煌的建築風格和華麗璀燦的音響效果使其無愧於金色的美稱。自大廳落成那天起,維也納愛樂樂團就在這裡“安營紮寨”。在每年的新年音樂會的電視轉播中,全世界的愛樂者都可以在聆聽音樂的同時一睹“金色大廳”的風采。
與阿姆斯特丹的音樂大會堂和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相比,這個“長方形鞋盒”的確是狹長了些。然而它的聲音流動性特別好。在這裡,弦樂器與木管樂器、木管樂器與銅管樂器的平衡達到了巧妙無比的境界。也正因如此,每年一度的新年音樂會才帶給全世界音樂愛好者難以忘懷的視聽享受。
維也納的專家們在協會大廈建成125周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金色大廳”的屋頂為平頂鑲板,兩側有樓廳和音樂女神的雕像。這些具有美學意義的裝飾物使原本直接撞擊到牆壁上的樂音有延長和舒緩的作用。“金色大廳”的木質地板和牆壁就像是小提琴的共鳴箱一樣,使樂隊演奏的聲音在廳內振動和迴旋,餘音裊裊。“金色大廳”的確是獨一無二,稱得上是世界上音響效果最出色的音樂廳。
“金色大廳”在新年這一天總是花團錦簇,充滿着春的氣息。這些鮮花都來自意大利的“陽光之城”聖雷莫,是意大利人民送給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最好的賀禮。維也納的園藝師們,包括各界的退休人員,都前來參加會場的布置工作。每一年主題花束的品種和色調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衛星電視轉播時,細心的電視同行們總是詢問一下花的顏色,避免在設計電視字幕時疊加上相同顏色的標題,影響觀眾的收視效果。
金色大廳也見證了中國民樂走向世界的歷程。自1998年中國民樂樂團第一次在此演出並引起巨大反響,受到熱烈歡迎,中國民樂已經開始在世界廣泛傳播,成為西方上層社會素質和品位的表現。
相關範文
- ·維也納動人的音樂
- ·重聽小澤征爾指揮02年維也納新年音樂
-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讀後感500字
-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讀後感
- ·世界藝術之都
- ·濕地之都——雙鴨山
- ·《音樂之聲》觀后感
- ·音樂之聲讀後感
- ·音樂之聲觀后感650字
- ·電影音樂之聲觀后感
- ·音樂之聲觀后感
- ·音樂之聲觀后感800字
- ·音樂之美
- ·紫色家園音樂之四《剎那永恆》
- ·紫色家園音樂之九《預約白髮上的月光》
- ·紫色家園音樂之十《一盅冷茶,在早春》
- ·行走在瑜伽音樂之中
- ·音樂之聲
- ·音樂,音樂!
- · 情人音樂節,音樂情人節
- ·音樂是心情的記憶,心情是音樂的寫真
- ·慈善讀本讀後感:互助友愛,快樂之源
- ·關於寫快樂之事的詞語句子和段落
- ·讀《hr的快樂之道》有感
- ·愛樂之城觀后感
- ·十把鑰匙幫你打開快樂之門
- ·快樂之道
- ·快樂之旅
- ·.我乞求上天把你得悲傷全部鑲嵌在我的
- ·快樂之道
-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農家樂之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