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牡丹花似錦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得得9
洛陽牡丹花似錦
春季去洛陽,當看牡丹花。
牡丹是我國著名的傳統花卉。其花朵碩大,品種繁多,姿色萬千,冠壓群芳。觀古今花譜,佳麗360餘種,無一可與之倫比,因此,牡丹被譽為“花王”。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宋代歐陽修的詩句道出了洛陽牡丹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據記載,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北宋。聽導遊介紹,洛陽盛產於牡丹,民間有個傳說。天授二年臘月初一,西京長安大雪紛飛,武則天飲酒作詩,乘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連夜開放,獨牡丹抗旨不開。武則天大怒,將牡丹貶出長安,發配洛陽,並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難,枝幹雖被燒焦,但到來年春天,反而開得更盛了。這個傳說顯示出牡丹堅貞不屈的品格。
唐宋以來,不少文人騷客為牡丹留下了千古佳句。“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即是當時人們觀賞牡丹之風日盛的寫照。“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叢中十萬家,誰道群花如錦繡,人將錦繡學珠花。”、“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花開未當花。須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始樂天涯。桃李花開人不窺,花時須是牡丹時。牡丹花開酒增價,夜半遊人猶未歸。”唐代詩人劉禹錫、宋代文人司馬光、宋代理學家邵雍的一句句、一首首詩,充分描繪出唐宋時期洛陽牡丹的珍貴及人們對牡丹的摯愛之情。在諸多牡丹中,有的已二三百年,有的已上千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牡丹品種不斷細化豐富,人們對它的喜愛程度也與日俱增“啊,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1980年由喬羽作詞、呂遠作曲、蔣大為演唱的《牡丹之歌》,曾紅遍大江南北,這再次說明人們對牡丹花十分看好。
如今,四月的洛陽是牡丹的海洋。放眼望去,王城、西苑等公園一畦畦、一片片,紅的、白的、黃的、油墨、粉紅、海藍等奼紫嫣紅,蔚為壯觀。二喬、魏紫、黑花魁、姚黃、西施等牡丹名品爭奇鬥妍,佔盡人間春色,儼然一個牡丹王國。看花的人們你來我往,摩肩接踵,如痴、如醉、如夢、如幻。我和團友小吳觀牡丹萬事全忘自不知,直至團長打電話叫我們快走,我們才戀戀不捨的告別牡丹園,跟上了正在等我們的團隊。上車后,有團友戲稱:“這倆人看花看的掉到花堆里了”,眾人大笑。按說我不大喜歡花,可面對花枝招展、香飄四處的牡丹,我要說百花中只有牡丹配稱國色天香,它真有看過此花不看花的奪人心魄。
“洛陽牡丹天下最”,洛陽牡丹除了花色、品種各地無法與之媲美外,洛陽牡丹文化節也馳名中外。據《經濟日報》報道稱,30年來,牡丹節從一個市民遊園活動到2010年被文化部批准為國家級會節,牡丹已從簡單的觀賞發展成為特色支柱產業,形成了產業鏈條,年年上台階。2012年4月10日是第30屆洛陽牡丹文化節開幕之日,中外賓客在共同欣賞牡丹花的同時,也不由讚歎洛陽牡丹產業化的發展。
在洛陽牡丹文化節的催生下,牡丹花種植規模由小到大,目前已發展到9大色系、10種類型、1100多個品種。種植面積由2005年的1.6萬畝發展到現在的7萬多畝,建成牡丹催花基地、盆養牡丹基地100多個,年銷牡丹100餘萬株。形成了精品觀賞、生產種植、資源保護、科學實驗、產品加工的系列牡丹產業。
一榮俱榮。由牡丹產業的發展而衍生的產業鏈不斷拉長,較突出的是牡丹旅遊系列產品,如牡丹書畫、牡丹攝影、牡丹郵票、牡丹餅、牡丹茶等,這些系列旅遊產品已形成近億元的產業。牡丹產業從業人員已達3萬餘人,年產值10.8億元。此外,洛陽市還圍繞花會的舉辦借商招商。2011年全市簽訂招商引資合同項目199個,投資總額1051億元,接待遊客1770餘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87億元。
迄今,洛陽牡丹不僅走出了國門,而且還遠銷美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徹底結束了牡丹能看不能賣的歷史。隨之,牡丹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各項技術均有了新突破。牡丹花期由原來的10天延至20~30天,甚至更長,這為洛陽牡丹的進一步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洛陽牡丹花似錦,觀之能平添幾多風雅幾多樂趣,令人遐思萬端。 願洛陽牡丹花常開不衰,芳香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