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記憶中的石頭路

記憶中的石頭路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小景

記憶中的石頭路 標籤:雨中的樹 青澀記憶

  石頭路位於系馬口鎮,其實是一條路,老居民卻習慣把它分為兩段。從老正街出來到馬口棉紡廠後門,這一段稱為上石頭路;接下來的一段一直通到金馬大道的尾端,自然就是下石頭路了。站在下石頭路口,一眼就可以看到一個巨型的石碑,上書“系馬口”三個大字,旁邊題款是曹禺某年某月。系馬口的由來大家耳熟能詳,關羽將軍從荊州進漢陽,在此安營,牽馬飲於漢江,爾後系馬於石樁而得名。

  這段石頭路全長不過3里,寬度約為6米,全部用上好的青石鋪就。路中間用大石頭,大小約現在50至60厘米見方的磁磚,兩邊石頭略小。石頭與石頭之間地連接,經能工巧匠地調配,縫隙很小。石頭平整光滑,雨過天晴行人彷彿行走在鏡子上。入夏的夜晚,曾見兩邊的居民抬出竹床,搬來凳子,在路上納涼。小孩捉迷藏,看星星。大人拉家常,講故事。老人們有一搭沒一搭地搖動蒲扇,眯着眼睛,好似品味歷史的滄桑。

  據《漢川市志》記載,石頭路由清朝一位退休的官員回故鄉時出資修建。沒有人知道修建這條石頭路花費了多少銀兩,也不知道這些石頭從哪裡運來。出資人姓甚名誰,官居幾品,均不清楚。只知道這條石頭路是漢川有史以來最早也是最長的一條石頭路。系馬口鎮曾有“小漢口”的美譽,老正街和石頭路商賈如雲,百年老店潘同春豆瓣醬是其中的傑出代表,曾有9家分店開到省內外。由此可以證明歷史上的石頭路是“小漢口”當之無愧的當家花旦。

  1994年夏天,我在這裡搞城鎮土地登記。記得石頭路兩邊有好些棟全木製房屋。我們好奇地問,這房子有多大啊?上了年紀的人總是說這是九柱三間,那是幾柱幾間。幾間還好理解,幾柱呢原來指的是支撐房子大框架,單排所用的樹木數量。那時人年輕,不懂也很少關注房子所用的木料是什麼材質。但是從敘述人自豪的口氣中,可以感受到它昔日的主人所擁有的榮耀和輝煌。房子的外觀雖然有些舊了,但氣勢還在。細細打聽,才知道這些房子的年齡最小的都超過了100歲。一百多年的歷史呢,普通人得活過兩輩子。那一剎那,我恍然隔世,似乎穿越前朝,不經意間窺探了歷史的秘密。走進其中,但見幽深的天井,雕花的門窗,全木的牆壁,一塊長方形的石條上面雕刻着萬字形花紋……無聲地記錄著曾經的風光。出得門來,又見年輕姑娘們身穿鮮艷衣裙,笑靨如花,從石頭路上迤邐而行,高跟鞋敲擊路面,清脆作響。至此我又回到當代,歷史的厚重與文化沉澱與我們擦肩而過。

  再回系馬口,已物是人非。石頭路竟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平整的水泥路,兩邊是整潔的小洋樓,一派欣欣向榮景象。問及變化,人們或笑着搖頭,或懶得作答,或一走了之,彷彿我是天外來客,不食人間煙火。人們忘記了石頭路的歷史,這條路也早已改變了性格。前年五一,我們幾個人組織戶外游,騎車到孝昌縣,沒有去雙峰山風景區,而是去了孝昌縣小河古鎮。那裡留下的石頭路和房子,還是明末清初的。想起系馬口曾經擁有的石頭路,我悵然若失。顯然又好又快的發展不是石頭路從人們視野里消失的原因,那又是什麼讓呢?是懷舊的情緒使然,還是因為工作關係,我真的不曉得了。有一個答案,不知道對不對,這裡沒有梁思成,也沒有類梁思成,因為斯人已去,其志難繼。

您正在瀏覽: 記憶中的石頭路
網友評論
記憶中的石頭路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