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安德的遊戲》有感

讀《安德的遊戲》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天地有大美而無言

  ——讀《安德的遊戲》有感

  姜甜

  一、小說簡介

  《安德的遊戲(Ender’s Game)》為美國作家奧森·斯科特·卡德所寫的科幻小說。主要講一個地球小男孩如何完成考驗戰勝了蟲族。

  安德是音譯過來的名稱,其實英文名為Ender,終結者的意思,也非常符合他的身份,他最終成為了另一個文明星球蟲族的終結者。

  1、故事背景

  安德的出生便是為了戰勝蟲族這一使命。人類和蟲族曾兩次爆發戰爭,第二次戰爭人類以極其慘烈的方式取得了勝利,為了防範蟲族進攻,人類需要選拔一個優秀的指揮官,因此他們挑選孩子,觀察他們,培養他們。安德的哥哥和姐姐都曾被選中,但是由於哥哥太過殘暴,姐姐又太善良,最終安德的父母被請求生下安德,希望他具備哥哥和姐姐的優點。勇敢又善良。

  2、主要內容

  小說主要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安德在地球上,第二是在戰鬥學校,第三在指揮學校,第四為戰爭結束。

  這篇小說的科幻色彩不是很重,除了星際戰爭這一背景,以及一些武器科技的設定,我覺得整篇小說更多的是在塑造安德這一形象。

  科幻成分

  1)安賽波ansible:視差即時通訊儀。在太空中超越做到超越光速即時通訊,便於太空指揮和交流。

  2)設備醫生:即分子分解設備,"兩束光波的匯聚之處,它會形成一個分解分子的能量場。能量場會擴展到一個球形區域,但擴展範圍越廣,能量就越弱。只有在它撞入到大量的分子當中時,它的能量就會增強並引起新的擴展。飛船的體積越大,所形成的新能量場就越強。如果他們的飛船靠得足夠近,它就會形成連鎖反應,將它們統統分解。然後能量場會慢慢消失,分子又會重新融合在一起,而原來的飛船則變成了一大堆含有大量鐵分子的塵土。不會造成輻射,也不會有碎片四下飛濺,剩下的只是一堆塵土。"

  3)馬澤·雷漢的生命:通過駕駛接近光速的飛船在宇宙中航行,然後再返回艾洛斯行星。這樣,他在太空中飄蕩了50年,而從技術上說,他身上只過了八年。此處利用了相對論中的鐘慢效應。

  形象塑造

  至於安德形象的塑造,其實也很簡單,全文貫穿始終的其實只有兩個套路,一是通過各種方式孤立安德,使他保持堅強敏銳果斷的領袖能力,二是通過遊戲的方式訓練安德的各項技能。

  比如說在安德前去太空學校的途中,格拉夫上校訓斥其他學員,但卻極力誇讚安德,並說假如學員中只有一個人能成功,那就是安德。於是安德被其他所有學員嫉恨,孤立。而訓練安德技能的遊戲,在最後被揭開,其實是真實的作戰,而安德就在誤會中摧毀了整個蟲族文明。

  二、細節探討

  1、安德哭

  雖然文章描寫的安德是一個天才兒童,但是非常真實的一點是,這個天才兒童也會哭,甚至在小的時候經常哭。比如說摘掉監視器的時候,要把一個在體內放了很多年的東西拔出來,非常疼,安德疼的痛哭不止。後來他暴打了一頓史蒂生,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個壞孩子,也哭了起來。還有剛進入戰鬥學校的時候,想回家,哭。總之,剛開始的安德,雖然聰慧,雖然從小就是肩負着不同的使命,但是他內心還比較敏感脆弱,遇到問題會和普通孩子一樣哭。但是後來,安德在戰鬥學校和指揮學校歷經磨難,他變得越來越麻木。不是沒有感情的麻木,而是有一些心理問題。他失眠,做噩夢,沒有胃口,不知道作戰的理由是什麼,甚至有一次,他還在做夢的時候把自己咬出了血。有點像我們所說的抑鬱症。但是安德卻再也沒有哭過。這大概也是成長的代價。

  2、感情

  這篇小說里沒有描述愛情,但是描寫了很多的親情和友情。

  毫無疑問,安德和姐姐華倫蒂的感情最深。

  安德和他的父母則處於一種矛盾的關係。我認為安德的父母還是愛着安德的,在格拉夫要帶走安德時,他們非常不舍,也為格拉夫對安德的試探打抱不平。但同時,安德的存在,又一直提醒着他們自己所犯的錯誤。因為安德的爸爸是天主教徒,是家裡的第九個孩子。那時也有計劃生育政策,只許生兩個。安德的爸爸遭受了很多歧視和侮辱,後來就脫離了家庭,併發誓只生兩個。他媽媽也是生在違規家庭里。"對他們來說,你是驕傲的象徵,因為他們戰勝了法律,生下了第三個孩子;但你同時也象徵著懦弱,因為他們不敢繼續他們內心深處覺得是正確的違規行為。另外,有了你,他們也會在別人眼裡蒙羞。不管他們怎麼努力,只要你在,他們就難融入正常社會之中。"

  而最讓我看不懂的實屬安德的哥哥彼得。彼得生性殘暴,經常欺負安德,還會用非常殘忍的手段虐殺小動物。安德剛剛摘掉監視器,彼得就欺負了他,揍他,還說要把他弄死。但是晚上,當安德睡覺了的時候,彼得又悄悄對安德說"安德,對不起,我很抱歉,我明白你的感受,我很抱歉,我是你哥哥,我愛你"對於這件事,我覺得彼得對安德還是有愛的,但是這些都抵不過他內心的邪惡,彼得應該有心理問題,所以才這麼極端,雖然平時偽裝的很好。其實彼得並不是唯一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後來的安德,還有更多被淘汰的孩子,從小生活在使命和競爭的壓力下,難免會出現問題。

  3、行文基調

  這篇小說情節曲折,節奏緊湊,戰術和戰鬥場面也很有水準。但是整篇文章看下來,並不是激情澎湃的宇宙戰爭文的感覺,反而總是為安德感到心疼和痛苦。雖然安德是主角,但是你會感到,他從來沒有機會選擇自己的命運。他的出生不是基於父母的愛,他被安裝監視器又摘掉,他打死了自己的同學,被人孤立,甚至最後成功全殲蟲族,都不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像是一把手槍,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他最後成為了飽受爭議的英雄,他沒有為這個榮譽高興自豪,這是和以往有星際戰爭的小說不同的地方。

  4、設計背景(由吳琪老師補充)

  1)為什麼選擇年幼的孩子作為小說主角

  在斯巴達武士訓練里,斯巴達人從嬰兒時期就要接受生命的考驗,剛出生的時候由長老檢查其身體是否健康,如果不健康就被拋到棄嬰場。母親用烈酒為嬰兒洗澡,如果他抽風或者失去知覺,就證明他體制不堅強,任他死去。七歲前由父母撫養,培養他們不愛哭、不挑食、不怕黑暗、不怕孤獨的習慣。七歲后就編入團隊過集體的軍事生活。對比斯巴達的訓練計劃,《安德的遊戲》中對孩子的篩選和培訓並不突兀。

  2)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安德的遊戲》里塑造的孩子形象,人格鮮明,比如姐姐華倫蒂的善、哥哥彼得的惡。小孩子是否真的具有與生俱來的善惡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戈爾丁早在他的《蠅王》里就探討過人性的惡這一主題。故事發生於未來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場核戰爭中,一群六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撤退途中因飛機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島上,起先尚能和睦相處,後來由於惡的本性的膨脹起來,便互相殘殺,發生悲劇性的結果。

  劉慈欣在《超新星紀元》里,也是創造了一個孩子掌控的世界。

  3)英雄的救世情懷

  無論是災難片,還是科幻小說,美國的文化里有一部分滲透着濃濃的英雄主義。比如蝙蝠俠、蜘蛛俠,或者變形金剛、阿凡達。這種英雄主義的起源在哪裡呢?值得探討。

  三、科幻小說設定上的一些相似之處

  1、無需語言交流,相互可以"聽到"對方的思維

  《安德的遊戲》蟲族的生存方式。蟲族沒有語言,他們用思想來交流,是即時性的。即時性的意思是,他們之間沒有思想交流的過程,整體就像一個人,而每一個蟲族戰士就像是他的手或腳。母后控制着整個蟲族,就像人的大腦。光速也不再是障礙,地球人也因此發明了安賽波。而上次戰役的勝利,就是馬澤·雷漢碰巧轟炸了母后所在的飛船,母后死了,其他蟲子也就死了。

  《三體》三體人思維方式,其中有段描述是:他們靠發射腦電波交流,不懂得欺騙。但是三體這本書爭議很大,有讀者認為這是三體人的偽裝。這個不談。

  《深淵上的火》共生體的思維方式。這本書中有一個新的種族,他們由幾個個體組成,每個個體單獨沒有理性思維,組合在一起之後,通過思維交流。若是一個共生體與另外一個共生體距離太近,則會互相干擾彼此的思維,失去自我。

  2、速度

  《安德的遊戲》一開始人類是受光速限制的,後來通過研究蟲族發現了如破光速的辦法。

  《三體》宇宙中的速度無法超越光速,但是可以通過光速飛船,降低空間里的最高速度,使其低於光速甚至為0,稱為黑域。

  《深淵上的火》技術分層。銀河分為三界,爬行界、飛躍界、超限界。爬行界中,飛行速度不可逾越光速,許多智能化設備也無法使用。飛躍界沒有此類限制,飛躍界之上是超限界,其中的居民被稱為天人,威力無比,遠遠超過下界的想象。一句話,屆區越高,技術的發展就越不受限,一般而言,技術也就越發達。

  3、文明共存

  《安德的遊戲》消滅蟲族,但理由給的比較淺,只是因為曾經爆發過兩次戰爭。認為不先滅掉蟲族,就會被蟲族滅掉。而且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蟲族與人類無法交流。"所有我們用作交流的事物他們都無法理解。這和能不能將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沒有任何關係,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語言。我們用了各種各樣代表交流的方式與他們聯繫,但他們甚至連接受我們信號的通訊設備都沒有,他們不知道我們正在給他們發信號。或許他們也向我們發出了思維波,但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們沒有作出回應。"但是書的最後,蟲族留下了一個蟲蛹,並成功與安德取得了聯繫,打破了不同文明間交流的困境。不過兩個文明是否可以共存仍然未知。

  《深淵上的火》技術分層,和諧共存,宇宙各文明間的關係類似地球各國之間的關係,戰爭、結盟、貿易等都井然有序。

  《三體》黑暗森林學說。我剛看三體的時候,年齡還比較小,邏輯思維不嚴謹,非常推崇劉慈欣構建的黑暗森林體系。但如今重讀,卻覺得這個體系不太嚴謹。文明的相互殘殺不應該是宇宙的最終圖景。

  黑暗森林,就是說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伏於林間。森林中有很多同樣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不管是嬰兒還是老人,都只有一個選擇:開槍。他人即地獄。

  宇宙文明的兩條公理: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質量保持不變。生命成指數增長。如果海洋中有一個肉眼看不到的細菌,半小時分裂一次,只要有足夠的養料,幾天之內它的後代就能填滿地球上所有的海洋。人類文明很小,只是處於文明的嬰兒階段,只要文明掌握的技術超過了某個閾值,生命的擴張就會變得非常恐怖。比如說,按照人類目前的航行速度,一百萬年後地球文明就可以擠滿整個銀河系。一百萬年,按照宇宙尺度只是很短的時間。

  現在建立一個非常簡潔的宇宙文明模型,整個宇宙只由兩個星球組成,稱作你和我的文明,兩個世界相距遙遠,假設有一百光年。現在你探測到了我的存在,但不知道更詳細的情況,而我完全不知道你的存在。

  下面再定義兩個概念:文明間的善意和惡意。善惡放在科學中是不嚴謹的,所以對它們的含義加以限制:善意就是不主動攻擊和消滅其他文明,惡意則相反。

  現在你已經知道了我的存在,那麼你要選擇。不過在選擇的過程中要時刻牢記宇宙文明公理,還要考慮太空中的環境和尺度距離。假如你選擇和我交流,那麼你就會暴露自己的存在。暴露有很多種,最強的是暴露在星際的精確坐標,其次是暴露大致方位,最弱的只是暴露存在。但即使是最弱的暴露,也可能讓我搜索並找到你,從技術發展角度來看,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你可以冒險和我交流,甚至想着,如果我也是善意的,或許我們可能聯合成一個更大的善意文明。但是即使我是善意的,我能否在交流開始就判斷你也是善意的呢。顯然不行。這裡要再引入一個概念:猜疑鏈。

  如果你認為我是善意的,但這並不是你感到安全的理由,因為按照第一條公理,善意文明病不能預先把別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所以,你現在不知道我認為你是善意還是惡意。即使你知道我把你想象成善意的,但是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我怎麼想你怎麼想我的。這個邏輯鏈條可以一直延伸。這種東西在地球上不常見,因為人類共同的物種、相近的文化、同處一個相互依存的生態圈、近在咫尺的距離,猜疑鏈會被交流所消解。但在太空中,不同種族之間的差異很大,距離遙遠,猜疑鏈可以延伸的很長。

  那假如我比你弱很多,你是否可以選擇和我交流呢?這裡引入第二個概念:技術爆炸。人類有五千年歷史,地球生命史長達幾十億年,從宇宙的時間尺度上看,這根本不是發展,而是爆炸。我比你弱小,收到你的交流信息之後得知了你的存在,猜疑鏈成立,這期間我隨時可能發生技術爆炸,一下子變得比你強大。畢竟在宇宙尺度上,幾百年只是彈指一揮間,而我得知你的存在和從交流中得到的信息,很可能是技術爆炸最好的導火線。所以,即使我僅僅是嬰兒文明或萌芽文明,對你來說也是充滿危險的。

  那你可以保持沉默嗎?也不行,如果我比你強大,總有一天我也能搜索到你,猜疑鏈成立;如果我比你弱小,那就可能隨時發生技術爆炸,然後變成第一種情況。總結起來就是,讓我知道你的存在以及讓我存在下去,都是對你的威脅。

  所以,交流和沉默都不可行,只能打。

  (以上關於黑暗森林學說的解釋均來自於劉慈欣的《三體II·黑暗森林》。)

  關於黑暗森林學說,值得推敲的地方有以下幾點,引自知乎答主Raketenfaust,鏈接http:///question/37200974/answer/80331204

  ①、"任何物體的速度都不能突破光速"這個原作設定導致"宇宙資源有限"這個命題毫無意義:人類已知宇宙已經接近千億光年,這意味着一個光速限制下的文明就算從宇宙大爆炸的第二天開始在99%光速下拿出馮諾依曼機的效率擴張,到宇宙塌縮那一天也佔領不了全宇宙的千分之一。在這種條件下外星文明會關心"全宇宙的資源有限"是十分不自然的,就好像你我絕對不會關心火星表面二氧化硅儲量是否有限一樣。

  ②、基於第一條,大部分文明的有效勢力範圍(注意勢力範圍和活動範圍是倆概念)也就百十來光年。估計大多數文明終其一生都沒機會見到其他文明,要麼就是遠航船偶爾在"公海"上打個照面,是多大仇多大怨要花幾輩子的時間來打一仗……?(更不要提按照大爆炸理論,各個星系會隨着空間膨脹越離越遠)

  ③、任何物種,只要還是消耗資源維持生存的,必然會在生存競爭中養成"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習慣。既然"生存為第一要務"成立,那麼"追求利益最大化"這個支撐第一要務的法則也必然成立。那麼對一個落後文明最有效的利用方式是不對稱合作而非滅絕,而如果文明水平差距已經大到連不對稱合作的價值都沒有,那"消滅"這樣一個沒有價值的東西更沒有價值。

  ④、基於前一條理論,如果一個種族出現技術爆炸的徵兆,高位種族應該第一時間控制、征服或者籠絡,把技術爆炸的成果據為己有。而不是滅絕之——這不符合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第一要務法則。

  ⑤、"宇宙是擁擠的"與"文明都在隱藏自己"也是矛盾。如果宇宙擁擠那麼就意味着無處可藏,如果大部分文明都藏得很好就說明宇宙里充滿了未知區域,一點都不擁擠。而且"光速不可超越"這個設定本身也極大地否定了"宇宙擁擠論"成立的可能性。

  (更多討論請移步鏈接,若對邏輯推敲感興趣的,可以繼續看評論區探討,來來往往間,邏輯漏洞和缺陷會變得越來越清晰。)

  我本人比較認可Raketenfaust的觀點,而且他總結的比我好太多,因而直接在此引用,對此觀點有異議者歡迎留言,也可以移步知乎。

  科幻小說的經典之作還有很多,例如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系列、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系列,電影《星際穿越》等等。雖然《三體》很經典,但莫要局限於此。

  宇宙很大,他隱藏一切,這是最可怕,也最美的光景。

您正在瀏覽: 讀《安德的遊戲》有感
網友評論
讀《安德的遊戲》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