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生活隨筆 > 記憶中的農村

記憶中的農村

手機:M版  分類:生活隨筆  編輯:得得9

記憶中的農村 標籤:雨中的樹 青澀記憶

  時間流逝,掐指一算,參加工作已有4年之餘,父母也已經離開土生土長的農村,搬到了城裡和我一起生活,安享晚年,我也已經為人丈夫,成家立業。但我仍無法忘記有着美好童年記憶的農村老家,那裡有我童年的夥伴、有我無法忘卻的父老鄉親、有我親手澆灌過的菜園,有我最喜歡吃的葡萄樹,有我曾經修理過的泥巴牆,還有那條從小養大的忠實的大黃狗……我是農民的兒子,有着農村人的樸實與厚道。父母是勤勞、堅強而有信念的地地道道的老一輩農民,也是我們村子里出了名的能幹人。

  曾經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每到春天就經常站在村子河邊,看父親下水撈魚柴,剛剛初春解凍的河水是透骨的冰,一般人是不敢下水的,當時由於生活拮据,父親為了在夏天家裡柴火夠用,就根本顧不上河水刺骨的寒冷,聽不進母親的勸說,每次父親都說,“要不現在趁着老河來水把柴火弄夠,夏天還得另外去摟柴火,這時整夠了,等以後就不用為柴火的事擔心了,而且等到春耕的時候就可以安心的耕作了”。所以母親每次勸說都以無果而告終。看着父親凍得發紫的嘴唇和讓水泡爛的棉褲,年幼的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我一定要讀書,絕不在家種地”。

  每年入冬以後,在別人每天都在打牌玩耍的時候,父親總要每天上午都挑着挑子到大街小巷撿豬糞,為了第二年給莊家當肥料(當時根本買不起化肥)。等吃過了午飯,拿上磨好的劈斧,到山上去砍柴,我經常也跟着父親去砍柴,父親砍下一塊我就給撿起來裝到框里(大小塊分層裝),每次父親劈累了就坐在木堆上,給我講怎麼樣劈才省力氣,把幹活的技巧講得頭頭是道,年輕的我也確實學習了很多劈柴火的技巧(有時我還拿起來也劈兩下)。等劈夠兩框后就算完成任務,多半這時也已經太陽將近落山,父親挑上劈好的柴火,我為父親提着劈斧,很有收穫的屁顛屁顛的跟在父親身後,但那時我很少說話,只是覺得農活太累了。記得每年冬季父親劈好的劈柴都能賣好多的錢,劈夠一馬車就拉到集市去賣掉,買點家裡生活用品,偶爾也給我買個冰糖葫蘆,那時能吃到冰糖葫蘆真是幸福死了。

  等到了夏天,父母的農活開始忙起來了,可能是農村的孩子早當家的緣故吧,我每天放學回家洗碗、做飯成了我的習慣。當時只有九歲的我個子不高,比同齡孩子還要瘦小,雖然只有農村的鍋台那麼高,但是為了父母下地幹活回家后能吃到熱呼呼的飯菜,我每天放學到家后先寫作業,完成作業后就燒火做飯,有幾次由於邊寫作業邊做飯,把飯給做糊了,母親回來后還打罵過我,當時心裡很不理解母親的行為,有一種恨的感覺,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呢(不過現在已經想通了)。隨着年齡的增長,上了小學的我也逐漸學會了很多東西,一年四季幫父親收拾院子、打掃房前屋后、收拾馬廄、喂馬、放馬全成了我的“專利”。

  那時的我天真、幼稚,根本就不懂什麼是生活,什麼是日子,受父母的影響,有一雙勤勞的小手和一顆善良的心靈,還有那剛直的性格與敢闖敢拼的膽識。曾無知的認為上學比上山幹活輕快,但確從不知上學的意義是什麼,那時真的無知透頂了(現在想想真是可笑)。每天雖然有父母的責罵和嘮叨,但是一旦與小夥伴在一起玩耍起來就會忘記所有的煩惱,基本上處在沒有理想,沒有目標的隨意的生活狀態之中,可以說是:簡單、快樂、單純,父母就是我的天地。三口之家過着不富裕但也不算貧窮的純樸的鄉村生活,幸福而滿足!

您正在瀏覽: 記憶中的農村
網友評論
記憶中的農村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