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在彩雲升起的地方

在彩雲升起的地方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小景

在彩雲升起的地方 標籤:了不起的蓋茨比

  五月,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是心情蕩漾的季節,也是夏風習習、外出旅遊的季節。應戰友之邀,我們一家三口去雲南保山市,看望戰友,順便瀏覽祖國邊陲的大好河山和絢麗風光。

  保山,古稱永昌,位於雲南省西部。保山為雲南歷史上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公元前21世紀,保山的先民就在這裡建立了哀牢國, 東漢永平12年設永昌郡,為當時全國第二大郡。是古代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的要衝,是中國通往南亞、東南亞陸路大通道的重要連接點和歷代中緬貿易的集散地。

  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蜀漢時期雲南郡太守呂凱、清代人稱"王半朝"的三部尚書王宏柞、清末回民起義領袖杜文秀、辛亥革命元老、北洋政府代總理李根源、還有被毛澤東譽為“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艾思奇等先賢聖哲。

  一

  我們在襄陽乘車,經過三十多個小時的旅程,到達昆明。然後再坐上去保山的高快,又經歷了八個小時的顛簸,這才來到保山。怪不得我的戰友老郁在部隊十幾年,他的家屬探親才去過一次。因為在路上就需要一個多星期的煎熬。再帶上小孩,確實夠辛苦的了。那時火車、汽車速度還很慢,道路狀況又不好,長途坐車真是受罪!

  客車剛剛停穩,戰友老郁、老徐就衝上來了。幾雙長滿老繭、老斑的大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飽經風霜的臉上掛滿了喜悅和淚水。這是分別三十年後的重逢!也是我們之間多年的相約!生死之交的戰友今天得以見面,了卻了心中多年來的願望!是啊!在部隊分手時都還是年富力強、風華正茂的青年,而現在都是六十多的老人了!

  我們下榻在清和大酒店,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看來,為我們的住處,老郁他們還真是費了心思:不能讓遠來的戰友受委屈呀!我的心裡一陣激動:在部隊,我和老郁是在一個處里工作,天天住在一個宿舍,有整整五年的時間!後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打響,我們又一起上了前線,我在軍前指,他在偵察連,浴血奮戰,生死與共,締結了一般常人所沒有經歷過的戰爭之情、戰友之情!

  晚餐是相當的豐盛,全是保山當地的特產食品。老郁風趣地說:“放心吃吧,都是綠色食品!”他的話裡有話,當前食品安全是全國百姓最為關心的問題。前不久的“毒大米”就鬧得全國沸沸揚揚,連香港都急忙出台“不得攜帶15公斤以上大米出境”的規定,否則就會面臨坐牢一年的危險。

  在保山的戰友老黃、老楊、老孫等,都來了,大家舉起盛滿當地風味米酒的酒杯,起身祝賀我們的到來。我激動得不知說什麼才好,只好一飲而盡。記得我們從前線下來時,那段時間喝酒也是非常爽直,因為我們沒有死,活了下來!我們慶幸,我們經歷了生死考驗!而現在,我們慶幸的是還活着,活得有滋有味,經歷了那麼多的人生歲月磨練,酸甜苦辣,嚴寒風霜,我們都挺過來了!

  第二天上午,我們來到了山頂公園。沿途晨練的來往人群絡繹不絕。老郁不時地和熟悉的人們打着招呼。在山頂上,我們俯瞰着保山全景。市區延綿數十里,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煞是美麗壯觀。

  老郁饒有興趣地講起了保山的歷史。他說道:“你們知道博南古道嗎?”他娓娓道來:“中國境內有三條絲綢之路,那就是西北的路上絲路、南方的海上絲路和西南的路上絲路。其中以西南絲路發展得最早,在公元前四世紀時便已開通。這條絲路在漢代時稱為“蜀——身毒道”,蜀是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稱,是指從四川出發,經過雲南、緬甸直至印度的商路。

  儘管古道難行,但古代的商旅們利用馬匹、駱駝以至人力,運載着絲綢、布匹、瓷器、鐵器、漆器、茶葉等到印、緬各地,又攜回寶石、珍珠、海貝、琉璃等輾轉販賣。印度的佛教也在沿線傳播,撣(緬甸)人的樂隊和雜技在東漢時就經此傳入洛陽宮廷。

  西南絲路從四川起步,最後匯合於大理,從大理往西,經過漾濞縣城,就進入博南山區。再向西跨過瀾滄江,便進入保山地區。

  我們繼續前行。忽然,兒子驚叫起來:“山上怎麼還有一座武侯祠呢?”大家順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不然,一座小巧玲瓏、但氣度不凡的祠堂屹立在山頂東南角。“我們襄陽的諸葛亮怎麼會出現在這裡?”見我們一臉疑惑,老徐接過來說道:“諸葛亮出祁山,擒孟獲,火燒藤甲兵,就是在這裡呀!打完仗后,那些受傷的士兵,在此屯兵的部隊,就留了下來。保山附近還有諸葛亮的後代村呢。”

  老郁回憶起當年當兵時的情景。他指着山下的一片營房說,那是我軍原來的駐地。有一天,他和幾個戰友出去搞地形、社情調查。沒有東西吃,餓得沒有辦法,只好去找當地武裝部,武裝部的同志好好地招待了他們一頓。沒想到,剛吃完飯後,就接到部隊的通知:“迅速返回部隊!”剛剛回到部隊,就開拔了。部隊是往北行進的,一直到了河南的湯陰縣,他們才停了下來。後來才知道,那是按照林彪的“一號指令”緊急調動的。周恩來知道這個情況后,立即詢問部隊動向。並下死命令:“43軍不準過黃河!54軍不準過漳河!”結果,部隊立即就地停了下來。而老郁在湯陰一住就是十年。

  午飯後,我們驅車前往市郊,去參觀卧佛寺。

  卧佛寺位於雲南省太保山入口處,其前身為永昌府文人詞客集中之地翠微樓。旅緬華僑付鳳英居士所捐玉卧佛,體長6米,重達9.5噸,安放於唐代古剎佛寺內,為國內最大的玉質佛像。保山於是被稱為“玉佛之鄉”。中、緬、泰的傣族群眾每逢節日就相攜來此朝佛,絡繹不絕。1961年緬甸前總理吳努偕夫人曾專程取道保山,身着黃綾袈裟,前往參拜,並樂捐功德。

  同行的老趙告訴我們,這裡還有一個奇怪現象呢。我們很是好奇,她神秘地告訴我們,這裡的魚兒會磕花生!大家半信半疑,她連忙起身買來花生,抓一把向魚群投去。魚群雀躍搶食,一會兒,水面上漂浮起一些花生殼來。原來,魚兒真的把花生籽吞下,把殼吐了出來。見到此景,我們這才信服:這裡的魚兒成神了!

  二

  騰衝,是保山所轄的一個縣。我小時候就從書本上知道,騰衝是個火山集中噴發地。從保山出發,大約兩個小時的行程,我們就來到了騰衝縣城。

  進入縣城,我的眼睛真不敢相信:筆直寬闊的瀝青馬路,綠樹成蔭的濕地公園,別墅成群,高樓林立,許多高檔小車穿梭於市區,百姓穿着比起大城市來毫不遜色。

  騰衝,這座南方絲綢之路上的歷史文化名城,歷經滄桑,積澱了豐實深厚的歷史文化。

  邊陲古道的馬鈴聲,記錄著中、緬、印的商貿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的銅案、銅鼓凝集着兩千多年悠久燦爛的文明;

  石雕佛像,閃爍着中原與東南亞文化交流的光芒;

  我們被安排在玉都酒店休息。在騰衝,我們第一站是去熱海。騰衝地熱資源豐富,全市年流出熱水約1.6億立方米,熱水、熱氣年攜出熱量約23019億千卡,相當於燃燒33萬噸標煤,騰衝地熱受到國內外專家的極大關注。

  來到熱海,我們看到從地下冒出來的熱水有一百多度,雞蛋放進去一會兒就熟了。景區小販到處拿着生雞蛋兜售,生意好的很。這裡有各種熱泉170餘處,什麼珍珠泉、投胎泉等,五花八門,到處熱氣騰騰,滿山雲霧繚繞。用水洗手,一股滑溜溜的感覺。硫磺味很濃,老徐認真地說,在這裡洗一個澡,保你三年不得皮膚病。有詩為證:澡身潔白無雙水,瑞氣氤藴第一湯。

  歷史上有一個鎮守邊關的將領,曾在這裡洗澡,被人暗殺。“問蒼天少帥音容今何在?”昭示着人們對他的懷念之情。對於熱海,一副對聯說得好:池底生珠吐玉色,山根護寶耀龍光。

  我們的第二站是和順古鎮。它是中國魅力小鎮,據說評選時,崔永元解說道,這裡的農民不去好好種地,辦什麼圖書館?是正話反說:全國範圍內,就他們村的圖書館,是1928年建立,規模最大、藏書最多的鄉村圖書館。最後,他們捧回了第一魅力小鎮的金色招牌。

  在這裡,走進一座座清幽古老的院落和一道道石板小巷,你會在一種特別的文化氛圍中,受到極大的震撼。

  在通往小鎮的小橋旁,有一座碑。上書八個字:橋倒碑修,碑倒自修。立意深刻,智慧過人,令人回味無窮。

  在滇商館,門前對聯是:愛我貨還須愛我和,得人金更要得人信。這樣的商人講和氣,講誠信,生意肯定是做得好的。

  在馬幫館前,一副對聯引得眾人駐足審視:馬幫載來朱波友誼,商旅送去華夏文明。

  在木雕房裡,人們不禁地為對聯的內容深思:漫雲廢物難為用,誰說朽木不可雕?

  就連當年總兵也知自己的職責所在,在總兵府門前的對聯是:到海得深瞻天見大,升階有級入室知門。後人見后也頗為感觸地寫道:昔日統兵而來卜築定鄰只因到此安邊土,如今異地而建新基舊料還是當年故門邊。

  路過一個公廁,見柱子上也有一副對聯,頗耐人尋味:為方便屈身過之,求解脫鞠躬如也。讀後讓人忍俊不止,在這五穀輪迴之處也有這樣的文化!這樣的斯文!

  回來的途中,突遇大雨,沒有雨傘,只好以正人君子之態,仍舊泰然處之,冒雨趕路。一群打着雨傘的人匆匆擦身而過,忽然,老郁大叫起來:“老陳!”被叫者一楞,旋而反應過來:“老郁!”大家在雨中停下,相互對視,更大的喊聲響起:“老王!”“老都!”老陳!”……原來,大家都相互認識!這是484團機炮連的老戰友們,他們是從全國各地來“投奔”他們原來的連長、指導員的。老戰友在這樣的環境里重逢,分外親熱。他們中間也有認識我的,“這不是軍部的葉參謀嗎?你怎麼來這裡了?”雨中的氣氛愈加熱烈。有人提出照相,於是,我們幾個在附近的屋檐下集中,站成兩排,我兒子自告奮勇地拿起相機,給大家來了一個合影。

  在這和順小鎮,邂逅多年未見的戰友,雨中留下珍貴的合影,這是上天的安排,人生的緣分啊!昭示着今後的人生道路和和順順!

  我們來到了第三站——國殤園。

  一進大門,園中林木茂密,植被繁多,景色怡人。

  進大門上至第二台階,建有莊嚴肅穆的忠烈祠。忠烈祠為重檐式建築,上檐下懸蔣中正題“河嶽英靈”匾額,靈堂正門上懸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手書的“忠烈祠”匾額。

  繞過樓閣進入後園,入目一條蜿蜒小徑通向山上墓地,小徑兩側鬱鬱蔥蔥,伴隨着露水,感受着襲人的霧氣,踏階而上,清新芬芳。而墓地里的數千墓碑傲然挺立於蔥蘢翠柏之中,讓人感到心情肅穆、沉重。

  1942年,騰衝陷落,日本人企圖誘降縣長張問德,可張縣長是個很有民族氣節的舉人,他悲憤地寫下了《告田島書》,痛斥日本人的侵略本性和狼子野心,絕不妥協,表達了高尚的中華民族正氣。連蔣委員長也發布公告,作為國人的楷模,號召國人效仿。

  1945年1月,重組后以衛立煌上將為首的20萬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向盤據滇西的數萬日寇發起全面反攻,經過8個多月的浴血奮戰,斃敵21000多人,最終將侵略者都趕出國門,取得了滇西抗戰的最後勝利。

  在數千名烈士安息的墓地前,于右任老先生寫下了“天地正氣”四個大字,字體蒼勁有力。我忽然發現“地”字少了一豎,老郁解釋說,他老人家憂國憂民,當時祖國山河破碎,失地還沒有全部光復。所以就故意少寫了一筆,以警示國人。

  三

  走馬觀花看完騰衝,我們立即趕往瑞麗。

  美麗的邊境口岸城市瑞麗,位於雲南省西部。瑞麗是古代南方絲路的重要通道,是中緬兩國貿易的中轉站和集散地,也是發展國際陸路運輸業的交通樞紐。瑞麗風光如畫,景色迷人,旋律優美的歌《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就在瑞麗創作而成。

  瑞麗西北、西南、東南三面與緬甸山水相連、村寨相依。在這個美麗富饒的壩子上,分佈着中緬兩國的五座城市,即中國的瑞麗、畹町和緬甸的木姐、南坎、九穀。到處是“一院兩國、一井兩國、一街兩國、一橋兩國”的標識,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獨特景觀。

  老郁提議去“一寨兩國”看看,我們欣然前往。

  來到這裡,舉目眺望,到處是鳳尾竹流綠,大榕樹垂髯,一派美麗的亞熱帶風光。一條小河曲曲彎彎地在寨子里延伸,不時發出淙淙的流水聲。它就是中緬邊界線。你跨過去就是越界,嚴重地說,就是在偷越國境。

  可寨子的人們還在一個水井裡吃水,怎麼辦?就在水源處建立兩個水井口汲水。其實,我們不必太擔心,他們都有邊境證,可以自由地來往。外地人是不行的。有詩云:“共飲一井泉,卻升兩國煙;信步銀邊寨,憾對芒鄉蓮”,兩國邊民同走一條路,共飲一井水,通婚互市,友好往來,胞波情誼,源遠流長。

  寨子里有許多小商店,銷售着緬甸來的小物品。實木做的大象態度可鞠,憨厚可愛,栩栩如生。我來了興趣,買了一大一小兩個大象。價格很便宜,才花了一百二十元。

  兒子看到林子里的鞦韆,躍躍欲試。大家開玩笑地說,你這一來一去,就是出國了許多次呢。

  來到瑞麗口岸,讓人耳目一新。這裡是國家級口岸,是中國唯一按照“境內關外”模式實行特殊管理的邊境貿易區。邊貿街十分繁華,貨物琳琅滿目,而且有很多具當地傣族特色的木雕、皮革、紡織等工藝品。

  在口岸左側,有一塊碑刻:天涯地角。我不禁奇怪:海南有一塊天涯海角碑,這裡怎麼成了地角呢?老郁笑着說,起自上海的320國道由瑞麗出境與緬甸的史迪威公路相連,從昆明到瑞麗的高速公路於2008年全線貫通,即可進入印度洋。繞開了“馬六甲困局”的瓶頸,縮短了運距5000多公里。這裡成了連接東南亞的重要通道。

  午飯安排在一家正統的傣族農家院里。小院不大,但體現了傣族的民俗景色。古榕垂須、金塔映日、膠樹滴翠、綠竹婆娑,呈現出千般奇景和萬種風情。“香蕉原來是長在樹上呀?”兒子一陣好奇。“這是人蔘果嗎?它怎麼生長在仙人掌里呢?”負責招待我們的黃總急忙解釋說,那不是仙人掌,而是人蔘果樹。“這次來,真長知識。”兒子自言自語地說道。

  第一道菜端上來了!是撒苤。老郁說,它不僅是傣家人最喜好的傳統小吃,也是到傣鄉觀光、旅遊的人們所青睞的一道民族風味菜。

  他接着介紹撒苤的製作:用凈瘦黃牛肉l公斤剁成肉醬,再把剛殺的黃牛苦腸的液汁兌水煮開,用紗布過濾後備用,然後把新鮮韭菜細切后擠去水分,再配以香柳、鹽、辣椒面、味精等調料把牛肉醬、苦水在一起拌勻,即可食用。

  撒苤吃的方法是:用米線或牛肚絲、肉片在撒苤汁里沾一下即食。撒苤因有牛苦腸水,不但具有豐富的百草營養成分,且有清熱解毒和健脾開胃的功效。你如果有胃熱上火、風火牙痛等炎症,食用撒苤一次,最多兩次后即可消炎止痛,常吃撒苤還有預防癌症的作用呢。

  我試着吃了一口,初食有點微苦,再食回味悠甜。

  還有更多的風味小吃呢。如樹葉炒牛肉,泡餌絲,細米線,螞蟻蛋炒土豆絲,真是大快朵頤。這些都是我在內地從來沒有吃過的。

  最後上的一道菜“大救駕”,它有一段歷史故事呢。傳說是明朝崇禎皇帝當年逃到雲南,多日沒有飯吃,當地老百姓就做了一道菜給他吃,他覺得味美爽口,比皇宮裡那些御廚們做得好吃多了,是天底下最好吃的菜了,就命名為“大救駕”。

  在到芒市的路上,老郁特意安排我們去看一處風景“獨樹成林”。

  榕樹在瑞麗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無論山壩間、村寨里、道路旁都有種植。人們視榕樹為神樹,只種不砍。

  這棵樹位於芒令村旁,遠看路邊左側是一片綠油油的樹林,而您仔細一看,就可以發現這片樹林實際上只是一棵榕樹,它長在國道邊,好像是專門站在那裡的等候遠方的來客,瑞麗人因此稱它為迎客榕。

  這顆迎客榕並不算大,但它樹型奇特,左右前後姿勢多變,於是為眾多影視專家所青睞,如《邊寨烽火》、《孔雀公主》、《帶手銬的旅客》、《西遊記》等影視片都在這裡拍攝過外景,著名影星王曉棠在這樹上打過鞦韆,劉曉慶等到此樹林中流連忘返。

  在接下來的行程中,我們游畹町,在中緬邊境橋上留影;逛龍陵,在遠征軍遺留的碉堡上逗留;看芒市,聽老團長講那過去的故事……

  日子如白駒過隙,我們就要離開保山回家了。我們在這裡看到的只是鳳毛麟角,走馬觀花,甚至是霧裡看花。加上年老記憶力差,文字表述的只是隻言片語,詞不達意,也可能是斷章取義。但不虛此行,增加見識,加深友誼,感觸頗深,卻是不爭的事實。

  年華,在鏡中徐徐遲暮;容顏,在眸中慢慢蒼老。指間的光陰,一寸寸流走,唯有戰友情在心中,濃濃如舊。思念穿過時光的手,在心裡綻放;牽挂守望在流年的盡頭,靜靜地回味;在今後的歲月里,我會懷抱着冷清,伴隨着孤獨,唱着溫暖的歌謠,等待着一場今生難再見的再見……

  衷心祝願戰友們快快樂樂,健康長壽!

  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於襄陽夫人城陋室

您正在瀏覽: 在彩雲升起的地方
網友評論
在彩雲升起的地方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