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景散文 > 曾經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曾經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手機:M版  分類:寫景散文  編輯:得得9

曾經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標籤:了不起的蓋茨比

  曾經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一 重遊韶山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坐在那輛陳舊的小巴里,想到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老歌。

  湖南湘潭來過幾次,沒能去趟韶山,難免留下遺憾。本想選擇涼快點的日子成行,偏偏天公不作美,一片毒日當空。看來在三伏天里指望涼爽,恐怕也難。於是清晨趕早,尚有一絲涼意可享。就去西站坐上開往韶山的小巴,直奔紅太陽升起的地方。

  車說是開往旅遊地,卻不像大城市的旅遊車。空調無力地吹起,像是沒有冷風,感覺坐在悶罐里一般,如在上海這樣的車早就淘汰了。客源不錯,十人座的車,無一空位。車一路開去,還不斷有人上客,最後竟又塞進了十人。本地駕駛員如此無視交通法規,令人詫異。

  身後坐着好幾位上海遊客,率先向駕駛員提出抗議。“師傅!你已經嚴重超載,這樣不行哦!很不安全的!”女遊客一口南音的普通話在責怪着駕駛員,同行者齊聲附和。駕駛員是個女人,自覺理虧,只當沒有聽見,也不與客人爭辯,依舊我行我素。身後仍是議論紛紛,我能聽懂。“身在他鄉,入鄉隨俗吧!”我說了一句滬語,那幾位同鄉聽了這句話,想來也有點道理,便也不吱聲了。

  人多空調不再起作用,把車窗打開,有風吹進來反倒涼爽些。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清晰地在耳畔迴響。家鄉不如上海這是肯定的,硬件軟件都有很大差距。有人問起故鄉在哪兒?會自豪地告訴別人和毛澤東同鄉!現在這情景也着實讓人汗顏,市場經濟下的家鄉,淳樸的鄉風早已不在。除了這裡出了個毛澤東能引以驕傲以外,其他卻無法苟同。

  改變卻是硬道理,窮怕了的老百姓總想要改變點什麼。筆直的柏油公路像能看到通往幸福的天路,綠色的原野讓人心曠神怡。四十年後再一次走在這條路上,心有別樣感受。文革期間有幸來過韶山,記憶已模糊,一切像第一次踏上這片紅土地,陌生又似曾相識。

  儘管車輛超載速度卻也不慢,道路寬暢,通行無阻,一個時辰已進入韶山市區。

  韶山市原來只是縣級行政區,1991年6月才特批成立了縣級市。全市只有11萬人口,是全國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袖珍性城市。

  汽車駛過市區只有幾分鐘時間,還沒能細看街景,車已抵達韶山車站。

  下了公交車,又上韶山的旅遊車。車況比來時的車輛要好許多,售票員兼導遊員,湖南腔的普通話使人感到鄉音親切。車一開動,她就沿途就着景色介紹起來。

  四十年前,這裡只有毛澤東同志舊居,那間半是草屋半是瓦房的居所在記憶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如今韶山已成為旅遊景點,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偉人故去,留下了許多傳奇的故事,被不斷地放大神化。方丈道人喜歡風水之說無可厚非,原本他們就是唯心主義者。文人學士也大肆蠱惑人心:“此乃風水寶地也!有帝王之兆。”韶山在無比的想象中尤如神聖之山,給毛澤東平添幾分神秘色彩。人的一生會遇上無數個逢九之日,一位成就偉業的領袖在逢九的日子成事也是再自然不過的,領袖喜歡九的數字嗎?不得而知。毛主席逝世是9月9日,然而他卻不知道自己會死。據說病重的毛澤東有個葉落歸根的心愿,回家鄉養病。如有不測,願意葬身故鄉的土地上。如此說來九月九日並不是他老人家選定的吉日,天有不測風雲,那時全國人民在九月九日一天,悲痛欲絕。毛澤東最後的願望未能了卻,成為他老人家一生中最後的遺憾。

  第一站是韶山毛澤東紀念堂,堂匾上“韶山毛澤東紀念堂”是毛致用同志所書。韶山沖毛姓居多,而毛致用並非韶山人氏。整個紀念堂園區規模宏大,採用中軸線對稱布局。紀念堂內多為複製的毛澤東生前系列照片,仿真蠟像等,爾等時代的人對他的照片早已熟悉,沒有細看。導遊講解也無新意,只是一些光怪離奇之事卻能吸引人。紀念堂內略顯空曠,反而是賣旅遊紀念品的商店比比皆是,儘管營業員吆喝着卻沒有人去買賣。出售的紀念品多為毛澤東人像,看得出來有點慘淡經營。嚴肅之地,不便調侃。文革期間最多的就是毛主席像章,至今家裡還有上百枚毛主席像章,多為鋁製。難怪周總理有這樣一句話:還我飛機!還我大炮!當年兵工廠把製造飛機的原料都生產毛主席像章了,因此像章在爾等眼裡不是什麼稀罕之物。共3頁,當前第1頁1『作者:咖啡茶12…』

  花了45元的門票,並無太大的收穫,心中不免有點遺憾。

  站在紀念堂的高坡上遠眺韶山沖,群巒起伏,縱橫交錯。如綠色的海,沒有盡頭。一位巨人倒下了,青山依舊,留下無限遐思。歷史從不會冷落時代的弄潮兒,幾代人都記住了他——毛澤東。

  回望毛澤東紀念園,心不再是沉重。水塘里一眼荷色,湘蓮隨風搖弋,粉色的芙蓉如仙子般容貌,有的含羞,有的靦腆,有的釋懷,嬌媚無比。站在荷塘邊,留連忘返。

  人們在這裡想得到點什麼呢?一批批人來了又去了,在這塊讓人思索的土地上匆匆而過。毛澤東留下的財富,不是他的身影和猜想,也沒有玄妙與神奇,而是他——感性和理性地觀察這個世界的想象。愛人民是領袖所具備的基本素質,所以今天人們還在懷念他。紀念堂是韶山人緬懷故人的地方,但同時也是億萬人民緬懷的地方。導遊的解說詞太單薄了,沒有點到精髓,很不盡人意。

  這裡更像是一個廟宇或者是神殿,給我留下了感嘆和遺憾。

  二 毛澤東故居

  出了紀念園往東走一里路,來到了毛澤東故居。

  這裡沒有什麼較大改變,遠遠望去依舊是那麼眼熟。和四十年前一樣,莊重而整潔。門前的池塘里漂浮着浮萍,池水靜靜地享受着柳的倒影,時而搖動。這裡比幾十年前喧鬧了,烈日炎炎,居然還有許多參觀者,可見人氣之旺。

  想起了紀念園導遊說的話:據說郭沫若來到毛主席舊居,前後一看,連說:“好地方啊!好地方!”隨同者連問為何是好地方?“前有照,後有靠,風水寶地也!”何謂照與靠?故居前池塘如明鏡,古時鏡也謂照,前程似錦(鏡的諧音),照妖辟邪。故居後有小山,俗話說後有靠山,吃喝不愁。雖不信風水之說,但此地確是環境幽雅,青山綠水相擁,極適合居住。

  隔水相望,故居如無人打擾,定處在一片寧靜中。

  故居半是瓦房半是草屋,使人感覺有點怪怪的。農村多是獨居門戶,少有共一山牆。難道毛家家境無力修建一間整屋嗎?不得而知。過去講成分時,毛澤東的家庭成分是中農,我看應該是富裕中農才是。家有耕地,耕牛,在當時湖南農村來說也算是不錯的家庭。

  參觀者絡繹不絕,故居門前有點擠擠嚷嚷。

  故居門楣上掛着的牌匾隨着歷史也已更換三次。原先這裡叫“毛澤東故居”,故居乃過去的居所,故也有死去的釋義,所以後改為舊居。毛澤東去世后,又改為故居。

  參觀人雖多,秩序井然,大家魚貫而入,肅穆安靜。屋內陳設和過去沒有兩樣,都是一些起碼的生活用品,用現在標準來看,可以用簡陋來形容。邊走邊看,容不得停留腳步,容不得沉思細想。數分鐘已從邊門而出,站在那裡眼神凝視着故居。心中又迴響着熟悉的旋律,“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就是這間屋子誕生了一位領袖,而且是統治着有十億人民的大國。歷代的統治者都沒有像他那樣管理的有聲有色,令人折服。出身於農民家庭,但他不是農民,是個知識分子。從歷史中感悟到,智者與智者的較量,謀略上乘者勝。毛蔣之爭,潤之確是天才,遠在中正之上。

  故居的池塘那邊,不知何時修建一排商店,破壞了恬靜的格局,大殺風景,確是一個敗筆之作。這點蠅頭小利韶山人也要去賺,有失顏面。是想借“前有照,後有靠”的靈氣發財嗎?啞然失笑了。

  聽路人說前面的山坡上有毛澤東父母的墳冢,倍感興趣,欣然而去。此去不遠,片刻就到了。

  一到墓地,有點出乎自己意料。墳冢極其平常,和普通墓沒有什麼兩樣的地方。要知道這是一代領袖的父母雙親埋葬的地方。墳冢呈外半圓格局,墓牆為石塊壘砌,高約二米。半圓中部是墓碑,碑文是“顯考毛公順生(右)毛母文氏(左) 大 人妤合墓”。墓前燒香磕頭的人很多,甚是奇怪,可能視毛公毛母為菩薩一般。毛順生於1870年10月出生,病逝於1920年1月,享年50歲。文氏生於1867年2月,於1919年病逝,享年52歲。毛澤東青年時就失去父母雙親,想必是萬分悲痛。在墓旁邊,有毛澤東的祭母文,全文386個字。此文記敘母親生育七子,最後只留下毛澤東,毛澤民,毛澤覃三兄弟,兩男兩女先後夭折。文中頌揚了母親的博愛善良,慈祥賢德。從文中能感受到毛澤東痛失母親的悲切之情,字字如泣。共3頁,當前第2頁2『作者:咖啡茶12…』

  原墓是土堆土圍,解放后立碑為志,毛澤東去世后,於上世紀78年和89年先後經過兩次修繕,方有此規模。面對這一切,心中不免有些酸痛,也對毛澤東肅然起敬。在墓前深深一個鞠躬,表示後人一往仰慕之情。

  站在山坡上,眺望韶山沖。兩次來韶山,相隔四十年,彈指一揮間。自己一生可能不會再來了,想到此淚濕眼帘,無限感慨在心中。

  默默祝願韶山沖青山永在,史垂千載!

  共3頁,當前第3頁3『作者:咖啡茶12…』

您正在瀏覽: 曾經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網友評論
曾經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