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散步摭談

散步摭談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張賽鵬 2013.4

  翻開我中華之文化史,記載散步者不為不多。“千秋仁義之師,萬世人倫之表”的孔子,可能頗喜散步。且不說他的周遊列國之行是一次大規模散步,單講那句“逝者如斯,不舍晝夜”的名言就很可能是他散步到河邊的由衷感嘆。以忝列於孔子門牆之外而自豪的我,於2008年執教於高平迎豐校區,散步之旅從茲開始。總想“附驥尾”而顯,散出一點品位來。

  高平迎豐校區,位於黃花侖迎豐水庫之側。連接校園與迎豐水庫的是一條長約一公里的水泥路。我等常於晚飯之餘,散步至迎豐水庫大堤。寒暑易節,行蹤不斷;而一年之中以春秋兩季為盛。

  洞庭湖濱的夏季,驕陽如火。水泥路面經一天暴晒,滾熱如炭,至傍晚時分,仍餘熱未盡。若行於此途,則汗珠直冒,頭腦發暈,兩眼發花,兩腿發軟。如此散步,恐非享受。然而假若患有感冒,聊借散步以“清感”,可能有立竿見影之效。

  隆冬也不宜散步。因水泥路兩旁,樹木稀少,寒風獵獵,塵土飛揚;而迎豐水庫長堤上,兩邊惟有衰草。疾風撲面,眼眥難開。此時散步,寒氣逼人,砭人肌骨,體未熱而心已寒,腳難移而眼招損。緣於此,年邁之人,也以不“散”為佳。

  若待春和景明,萬象更新。野芳發而爭香,嘉木醒而競秀,清風拂面,路潤無塵。如攜三五校友,漫步於此,則談笑風生,步履輕盈。於是下校門之坂,越319國道,穿黃花之野,登水庫之堤。縱目遠望,群山如笑;近觀水面,碧波如鏡;俯看田疇,淺綠如氈。韶光親笑臉,飛鳥送佳音;青山獻媚,紅花迷眼。倘於此時,捧詩文一卷,登高巘,臨東風而誦之,雖不敢奢望聲迴碧野,韻引飛禽,卻也能使心神為之一爽,五臟為之一清;功業之心頓起,皓首之情漸消,血涌而鬚眉俱動,感極而壯志凌雲矣。

  及盼至金秋佳日,四野爭暉。此時散步,若帶一壺清酒,伴幾位親朋,“三杯竹葉穿心過,兩朵桃花上臉來”,邊走邊聊,且斟且飲,三步一回眸,五步一停歇,迤邐行至水庫之畔。但見一湖兩岸,霜風漸起,紅葉飄飛;庫堤之下,黃犢白羊,出沒於草叢之中,時而低頭啃草,時而抬頭甜叫;雌雄相逐,母子相隨,其樂融融;或見水庫之邊,矮山之下,黃髮垂髫,怡然坐釣,錦鱗躍於淺水,笑語盪于山涯。而丹楓融落日,倦鳥返巢林,萬簌蕭蕭,群山穆穆。若於堤邊兀坐,則秋聲貫耳,秋肅凌人,酒氣為之一斂,躁心為之漸息,引退之情陡增,山林之意油然矣。

  由此看來,散步之於我,眼觀景物之盛衰,而心生躁靜;耳聞造化之節律,而情隨憂喜。此非散步之最低境界乎?

  散步之餘,我也曾略涉文史。先賢留連山水之時,遊目騁懷之際,借景消愁者,亦有不少。田園詩人陶淵明的“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的辭句,就是他散步之記錄之一,散步之時見“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而心存慰藉,知他棄官歸隱恰逢其時。近人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寫出了他散步的心曲。“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於是披衣而起,借月下之荷塘,塘上之月色,暫時偷得片刻歡愉。據說一代明君乾隆皇帝,經常忙裡偷閒,堅持散步。每於晚餐之後,繞御花園一行,以消日理萬機之煩惱,因此他在位60年,而活到80多歲,為我國帝王中屈指可數的長壽者。

  如果說上述散步之情形可稱為“散心”的話,則還有一種可稱為“散志”。以我中國之大,自然不乏博學之士,睿智之人,他們持狷介之操,抱非常之志,不因物喜,不以景悲。能在危難之際,臨之而不亂;劇變之時,處之而不驚。所以此等人散步,“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故屈原蒙放逐之冤,而有“登崑崙兮食玉英,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的遐思;劉禹錫遭永貞改革之敗,而能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奇想;毛澤東能於中國革命前途未卜之時,漫步橘子洲頭,而生“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感慨;於抗戰艱難之際駐足黃土高原而抒“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之豪情。

  由是言之,若境為心造,景為情馭,則心之所向,風雲因之變色;志之所趨,天地為之賦形矣。而散步之時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一切均可超然於物外,決不會拘之於常情。

  我等三尺微命,一介俗儒,鮮有大志,惟有閑情。故散步生涯之中,多有“散體”,偶有“散心”,難有“散志”。然而有時也未免突發奇想:若能於散步之微而解大道,俯仰之隙而悟天機,神遊萬仞,心鶩八極,觸類旁通,左右逢源,此當為散步之神者也,我輩當欽而效之,步其後塵,望其項背,追其倩影。以游於聖哲之鄉,達於天人之境,此則高平之行名不虛矣。或許晚輩問我,六十人生有何心得,我即以散步之感以答之。此則簡蹇之生平當與散步之途徑可並世而不朽。

  偶感於此,書其心跡,謹以此就正於大方。

您正在瀏覽: 散步摭談
網友評論
散步摭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