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燦爛千陽讀後感

燦爛千陽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燦爛千陽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燦爛千陽》讀後感一

  最近,我讀了一本好書,它叫《燦爛千陽》。《燦爛千陽》由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胡賽尼繼他的第一本小說《追風箏的人》之後創作的。

  《燦爛千陽》主要講了私生女瑪利亞姆的童年生活在她十五歲生日時一去不復返。生日時因定期探訪的父親沒有來接她,她便乘出租車來到她父親家前,誰知父親卻不給她開門,無奈之下,瑪利亞姆只好再坐車回家。沒想到她媽媽娜娜在自家門前—— 一座破破爛爛的小泥屋前的大樹旁上吊自殺,靈魂歸天。

  安葬好她母親之後,她就被她父親接到他的宅邸住下。沒過幾天,她就被迫嫁給喀布爾市中年鞋匠拉希德。以後數年瑪利亞姆一共懷了6,7胎,但每次都以流產告終。與此同時,瑪利亞姆受到的待遇日益俱下,越來越多的家庭暴力在她的生活中出現。

  十八年後,生活在動蕩年代的少女萊拉失去了父母和戀人,因形勢所迫她亦被迫嫁給了拉希德。

  兩名阿富汗女性帶着各自不同時代的悲慘回憶,一起經受着戰亂的侵蝕,貧困和嚴重的家庭暴力的重壓。心底的悲痛與忍耐交織,曾經讓她們相處得水火不容。後來又因為幾件事讓她們互相感動,重歸於好,又讓她們締結情誼,如母女相濡以泣。隱藏多年的騙局終於被揭穿,她們將做出如何的選擇?她們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他們又將歸宿何方?

  《燦爛千陽》關於不可寬恕的時代,不可能的友誼以及不可毀滅的愛。它,讓我感動。

  《燦爛千陽》讀後感二

  我是先看完《追風箏的人》再看《燦爛千陽》的,感覺兩個故事都令人震撼,讓人深思。我想,沒有什麼能比戰爭更加給人帶來深重的災難。戰爭的勝利遠遠比不上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的悲痛。或許我們會在各種電影的感染下,對英雄充滿敬佩和嚮往,但是,真正面臨和經歷過戰爭的人相比,電影描述的任不夠真實。戰爭所帶來的創傷又是何等的深重啊。

  沒有食物,疾病蔓延,殘疾,死亡,冷酷,凶暴,陰險……隨戰爭一起滋長。能避免戰亂,實屬不容易。人的貪婪和野心無時無刻不不助燃着戰火。戰爭中受苦的人,他們能活下來,是萬分艱難的。和平只有經歷戰爭的人再懂得其珍貴。

  人性在災難面前則會盡顯。求生的本能會使人們干出瘋狂的事來。世界越來越動蕩,大國強國的人民的美好的物質與精神生活是建立在他國人民的生命上。放眼望去,由戰爭,可以進一步深挖人性,看到的是血腥的自然法則和人性道德的共存。弱肉強食的同時又存在幫助弱者的力量。沒有這力量,人類與野獸的距離也就不明顯了。這力量的根源,是一種愛,我們可以謂之“博愛”。

  我們可以自己問問自己,是否具有博愛之心。看完這兩本書,我先想到戰爭,隨後又考慮到戰爭所帶來的災難,從災難中,又思考人的本性,作者也將人的本性在兩本書中一一展現。思考人性,又進一步想到了人類的前進道路。由此,想到的是如何拯救人類自我毀滅的方法,因為,不論多麼文明的國家,都會有從盛轉衰。人類的盛衰在於自己的認識。這是取決於人類整體而不是少數智慧者。因此,我很想知道人類本身與戰爭的關係,以及人類自身與自己今後所面對的毀滅之間的關係。人類自身具有毀滅自我的性質,就是說,人類的毀滅很大程度上與自己的作為關係密切。但是,人類仍然具有其它生物所沒有的特性,人類能反省,會改正,能學習,能吸取教訓,能有智慧的思考。我相信,人的好品質與惡性是有一樣強大的力量,能讓人存活下去。因為人類仍然有好的本性,能讓其獲得不可小視的力量,從而生存下去。或許,人類會毀滅,但不會消失。人的惡劣行徑的確與日俱增,人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使得人與人之間,存在矛盾。我想,要思考出這些東西的根本需要花很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

  我是很願意去思考,想弄明白宇宙,人,生物,以及世間的種種奧妙。我知道,自己才疏學淺,這的確是事實,但我覺得,努力去試試,肯定會有點進展的。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思考一些難以解答的問題,或許能改變人的思想,起到好的引導,這也是有可能的。書籍還是很好的,這個時代,書籍所起的作用,沒有減少,而且,也有越來越多的其他形式的事物出現,讓人們的認知和理解有了增強和提高。我們需要思想火花的碰撞。越多的交流,就會有越來越多的進步,可以改善人的思想,得到更多的智慧結晶。批評和包容,使我們更應該學習的品質。而現在,批評似乎多於包容,這需要平衡。和諧,是共存知道,但絕不是解決人類自身問題的良方,和諧能解決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問題,緩和人與人的矛盾,但不能真正完成指引的使命,但我們的確需要先做到和諧,這是必須做的。

  一千個燦爛的太陽能照亮這片苦難的土地?能溫暖這些冰冷徹骨的心?

  當世界上絕大多數土地都逐漸走出了那些深切的苦難之後,這些被我們遺忘或者根本就不熟知的無法想象的苦難的時空,只能讓我們記住兩個字——感恩。

  關於不可寬怒的時代,不可能的友誼以及不可毀滅的哎是真的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耳畔縈繞着安果曼的詩句:我夢想有一天我可以打開鳥籠我可以操出失去欣喜地鳴一段詩我並非脆弱如微風中顫抖立柳樹,我是個阿富汗女人,而我一定得哭泣。

  《燦爛千陽》讀後感三

  《燦爛千陽》是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作品。裡面展現了半個世紀阿富汗婦女所要忍耐的種種。個人,要忍耐飢餓、病痛的約束。家庭要承受戰爭的創傷、難民的流離失所。國家要忍耐前蘇聯、塔利班與美國的戰爭。這裡描寫的不僅僅是主人公的悲慘經歷,這更是一部阿富汗忍耐的歷史。

  瑪麗雅姆在阿富汗一個偏遠貧窮的地方長大,她想上學,母親卻告誡她:“學校怎麼會教你這樣的人?一個女人只要學一樣本領,那就是忍耐。”那時候小小的雅姆並不懂的這句話的含義。但是她的童年在十五歲生日時一去不復返:母親自殺,定期探訪的父親也彷彿陌路。她成為了喀布爾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動蕩年代的家庭暴力陰影下。小說的另一位女主人翁萊拉,是拉希德另一個妻子。在與前蘇聯的戰爭中,萊拉失去了兩個哥哥。炸彈奪走了她父母的生命。她深愛的男孩也被迫逃離阿富汗,生活里到處都是失落與絕望。剛開始,兩位妻子相互敵視,漸漸的,兩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越來越親密無間。她們的友情在拉希德的虐待,國家的無情戰火中留存。兩個女人苦難深重,某種程度上,她們慶祝塔利班的到來,希望能結束她們的苦難。但她們的夢想並不能實現,等待她們的確是更深層次的苦難。

  卡勒德·胡賽尼以細膩的筆調再現了當代阿富汗婦女的悲慘生活,主人公的悲劇不僅僅是阿富汗的悲劇,更是人類文明的悲劇。阿富汗的很多婦女都喜歡戴布卡,布卡是一種束縛,它是對阿富汗婦女人性的一種束縛,她們只能通過布卡與外界的事物溝通。這是對婦女的不公。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罪惡仍舊存在,戰爭仍舊肆虐,世界上的許多人民仍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理解。戰爭毀掉的不僅僅是一所所房屋,毀掉的是一個個幸福的家庭,毀掉的是人類的文明!戰爭讓多少人民流離失所,妻離子散!我們能說這樣的戰爭是正義的嗎?!不,不能。那些打着正義的旗號發動戰爭的人,我想問問,你們是真的正義嗎?!正義難道就一定得通過戰爭來取得嗎

您正在瀏覽: 燦爛千陽讀後感
網友評論
燦爛千陽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