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慰藉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哲學的慰藉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哲學的慰藉讀後感(一)
靈魂的修行
作者:鈕如黎 單位:滸浦學校
假日午後,清茶相伴。俗話說,茶能清心,書能靜心。此刻,打開書本,將自己置身於喧囂之外,任由思緒隨之遠行。
作為凡塵中的一員,一直不敢去觸碰與哲學相關的著作。在印象中,哲學就如同神祇一般高不可攀。但翻開此書的剎那,一股清新之風撲面而來。細細讀來,不由暗暗讚歎作者的慧心,譯者的用心。
此書是被譽為"英國文壇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蘭·德波頓的重要著作,自2000年出版以來,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全球暢銷不衰。書中,並未將哲學道理一一羅列,泛泛而談,而是針對六個不同的人生問題——與世不合、缺少錢財、受到挫折、被認為有缺陷、傷心、困難,分別向蘇格拉底、伊壁鳩魯、塞內加、蒙田、叔本華、尼采這六位哲學家取經,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哲學對於人生的慰藉作用。
人生在世,總會有所追求。人人傾盡畢生所追求的,無非就是"快樂",無非就是"幸福".然而,人生中總會存在種種不如意之處,其中有些是可改變的,有些卻是不可改變的。對於那些不可改變的,哲學提供了一種視角,幫助我們坦然去面對,去接受。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哲學是一種慰藉。但是,哲學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幫助我們去調整看待世界和人生的眼光。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或許為與人意見不合而煩惱,也為缺少錢財而心焦;為受到挫折而沮喪,也為有所缺陷而自卑……內心一直處於困頓,痛苦之中,便也離我們尋求"快樂,幸福"的初心越行越遠。讀過此書,你便會明白:人生中無論遇到何種情況,只要退後一步,回到事物本來的位置,換個角度,換種眼光去看待,去思考,並能智慧地採取相應的態度和策略來解決問題,那麼,所有的一切,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糟糕。
人生其實很簡單,簡單到只有去,沒有回;人生其實很複雜,大千世界,紛繁蕪雜,看不盡,摸不透。人生其實也很精彩。只要能擁有一顆"智慧的心",用"智慧"來對待一切,那麼,一切皆不是問題。多一份"智慧",也便多了一份"快樂","幸福"便也會常伴身邊。
如果說,靜靜地坐着思想也是一種旅行,那麼,閱讀此書,不僅僅是一種旅行,是對人生的慰藉,是對心靈的啟迪,更是對靈魂的一種修行。
午後,一縷陽光,一杯清茶,一本好書……不忘初心,踏上修行的旅途,我們都是人生的旅人。
哲學的慰藉讀後感(二)
沐浴在初陽的熹微中
文·駱錦勇
最近,剛讀完古羅馬著名思想家波愛休斯的《哲學的慰藉》。雖然這樣生吞活剝的淺讀近乎囫圇吞棗,甚至是對被西方學界普遍稱譽為影響力僅次於《聖經》的這部偉大著作的不恭和褻瀆,但在閱讀過程中我卻能真切地領會到莫大的享受和收穫——多了一份恬靜,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份洞穿,少了一些功利。正如波愛休斯這部經典著作書名所示的那樣,這是哲學對靈魂的親切慰藉。
但凡讀過《哲學的慰藉》的人,掩卷之後大多會情不自禁對波愛休斯施以膜拜之禮。因為,這部一千多年來洗滌和啟迪了無數讀者靈魂的不朽之作,並非波愛休斯悠閑自得地喝着咖啡抽着雪茄在窗明几淨的圖書館或者寬敞舒適的書房裡慢條斯理完成,而是他蒙冤入獄之後在灰暗陰冷的牢房裡奮筆疾書所就。顯然,如果沒有超凡脫俗的智慧,心如止水的品質,堅貞不屈的意志,樂觀豁達的修養,身處逆境煎熬的波愛休斯是絕對不可能通過與哲學女王之間的一場心靈對話,在死神降臨之前坦然從容實現似史詩般的靈魂救贖的。
《哲學的慰藉》是一部關於人生思辨的哲學著述。全書共分為五卷,第一卷描述作者的境遇,第二卷指出世俗的幸福不可靠,第三卷討論最高的幸福和至善,第四卷論惡的本質,第五卷討論天命與人的自由意志的關係。從曾經顯赫一時的羅馬執政官到被誣陷下獄的階下囚,出生羅馬豪門望族的波愛休斯在獄中等待受刑的那一年時間裡,以善惡問題為中心,用散文及詩體抒發了自己的委屈心情,娓娓而談人生的悲苦、困頓和慾望引起的煩惱,進而在哲學智慧中尋找到靈魂的慰藉。可以肯定的是,對於身處於浮躁社會的人來說,如果能用心去品味波愛休斯闡述的幸福的含義、惡的本質、天命與人的自由意志的關係等一系列哲思問題,那麼在讀完《哲學的慰藉》這部鴻篇巨著之後,許多思想疙瘩、精神迷茫肯定會茅塞頓開,給人有如"沐浴在清澈的陽光中"的輕鬆愜意之感。
"她一面深情地看着我那淚流滿面的苦臉,一面吟詩對我內心的糊塗進行哀嘆".在波愛休斯看來,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右手持書,左手執笏"的哲學女王,她能幫助人們擺脫一切愁亂、怨恨、悲憤、痛楚、沮喪、迷茫的困擾,拂去蒙蔽他們雙眼的煙霧,擦乾他們臉頰上的縱橫淚水。而正是這位萬能的哲學女王拯救了自己的困頓和墮落,幫助自己康復,從而在厄運降臨之時能從容堅定面對,確信"沒有什麼事是不幸的,除非你自己要這麼想;同時,只要人能隨遇而安,他就到處都能發現幸福""既然我們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惡人的嫉恨,那當我們暢遊在今世生活之海的時候,便註定要經受風吹浪打的襲擊".
作為一名無神論者,我當然不會接受波愛休斯諸如"神即至善、至福""神將善作為舵柄統治萬物""誰都不會幸福,除非他也成為一個神明"等觀點,因為我們必須始終堅信命運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在慾望和財富、最高的幸福和至善問題的思想修行上,波愛休斯仍然堪稱今人的精神導師。因為財富讓人患得患失,他在《哲學的慰藉》中寫道:"貪婪會討人嫌,而慷慨則會使人聞名""因為按照常理,只要少許、微小的一些東西就足夠了;而你如果在滿足之外還要追加奢侈,那麼你的所加,或者讓你難堪,或者大大有害""珠寶也會有某種低級的美,可和人類的卓越品質相比較,它們還差得很遠,無論如何它們都不值得你去膜拜""當你肯定地說最低等的事物是屬於你的財富時,你實際上在自己的心目中,已經心甘情願地把自己放在了它們的下面。"再比如,波愛休斯還講到:"我的確明白了財富不能帶來滿足,王權不能帶來力量,職位不能帶來尊敬,榮譽不能帶來名聲,享樂不能帶來歡愉""你所抱怨的失去的東西,假如真的屬於你,那它們就絕不會失去""官位和尊榮很難恆久""不會是美德因為職位而受到尊重;而是因為任職者的美德而受到尊重""慾望讓你頭腦糊塗,你貪圖往日的好運,你認為這僅僅是命運中的一次波折,而實際上這命運已經使你一蹶不振""而如果你的脖子被命運深深套住,你就只能在她的地盤上,默默承受任何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事實上,這些通俗易懂的人生哲理,無論對唯利是圖、怨天尤人的喧囂社會,還是對利欲熏心、好高騖遠的浮躁官場,都是一劑苦口良藥,一通逆耳忠言。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波愛休斯對幸福、至善及惡的本質的闡述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並且與我們幾千年來一直推崇的人性向善的儒家思想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波愛休斯認為,"幸福是一種完美的狀態,因為所有善的事物都在其中會聚""善是人們對各種事物進行追求時最為重要、最為關鍵的動因""善和幸福在實質上是一致的""假如肉體享樂能夠使人感到幸福,那就沒有理由說野獸不會幸福,因為它們的所作和所為,正好是為了滿足肉體的需要".而在論及"善的強大"與"惡的虛弱"時,他又確信"好人總是充滿力量,而壞人則是無力的""善就是幸福本身,就是做事的目的。因此,善本身應該被視為人類一切行動的共同獎賞""因為善本身就是幸福,所以,所有善的好人顯然也都是幸福的""你如果看到有誰想作惡、能作惡並且正在作惡,你就能夠肯定他在遭受着三重的不幸".
當然,在閱讀《哲學的慰藉》一書過程中,我們既應秉持兼收並蓄和尊崇科學的立場,不斷重塑順應時代發展的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同時也應堅持在批判中承繼的態度,剔除那些與辯證唯物主義不相契合的精神遺產。在論及天命與人的自由意志的關係時,儘管波愛休斯也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誰擁有或正在增進、求取美德,那麼不管他有什麼樣的運氣,也都是好的;但對於那些頑固不化的惡人來說,無論什麼樣的運氣都可能是不好的""有些人因光榮犧牲,取得了世人的尊崇;有些人因不向苦難屈服,成為了旁人的榜樣——美德不向邪惡屈服""因為凡是生來就能夠運用理性的人,也都有用以決斷事情的判斷能力",但因為《哲學的慰藉》崇尚以認識神為獲得至善,因而得出的結論顯然也歸順於宿命——"命運聽命於神""至高無上的神佑還經常製造這樣的奇迹:壞人使壞人變好".
《哲學的慰藉》之所以能成為西方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有影響力,並且也是最後一部堪稱經典的西方著作,顯然是因為波愛休斯出神入化般地把古希臘羅馬哲學和中世紀經院哲學銜接起來,勸誡人們棄惡揚善,追求至善至美。這充分反映了作者以哲學沉思為莫大安慰的宗教思想和道德哲學觀點,並構成了西歐全部文化精髓的來源。當然,對於波愛休斯書中表達的很多精妙觀點和深奧思想,我還來不及很好地消化和吸收。儘管如此,我至少已找到了初陽的熹微,願意一直堅守自我良心的自由,維護原則、遵守規矩,哪怕最終理所當然的是我也極大地冒犯了那些罪惡,也不想自欺欺人。
哲學的慰藉讀後感(三)
生活無處不慰藉
說起哲學,它似乎總是給人一幅高高在上,古板深奧的面孔。這個詞彙總是承載了許多人生與世界的問題。讓人為之苦行求索,苦想冥思。也許我們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哲學是什麼?是舊書中艱深晦澀的文字,還是神聖不容褻瀆的真理呢?當然,看到這本書的書名,也許會覺得難以理解。但是,這本書既不是難以理解的學術專著,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心靈雞湯。而是以一個閱讀者的視角向我們講述哲學對我們生活的意義。
古今中外,能夠讓眾人皆知的哲學家或許寥寥無幾,但他們的哲學思想卻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哲學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信仰;而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份慰藉。而這份慰藉並不來源於宇宙深處,而來自於我們內心。
我們樂於從生活中的點滴尋求慰藉,以此讓我們的身心得到一絲安慰。而哲學家們則善於把這份慰藉升華為哲學,並用他們的哲學反映生活:莊子可以從螻蟻中品察天地,慧能可以在冥想中看遍人生;叔本華從日常的喜怒哀樂中看到意志的表象,尼采從登山的勞累中感受到超人的心境。在這些平淡無奇的事物中,總蘊含著豐富而通俗的哲理。生活無時無刻都在慰藉着我們,而我們又有幾次能夠察覺的到呢?
相隔幾世紀,總會有一小群思想相通的哲人們,他們共同的愛好便是直面痛苦,忠於哲學,向我們訴說一些寬慰而切合實際的話語,為平庸而苦痛的人生開出一劑劑慰藉的藥方。他們用生命實踐哲學,把最深刻的慰藉留給世人。當我們去閱讀那些蘊含哲理的文字時,又何嘗不是在對自己的生活重新做一次定位呢?
真正的哲學,往往是從最普通的生活中去提煉,並用最樸素的思想給予我們最溫暖的慰藉:當我們無法得到認可,我們求助於內心的堅持,於是我們從信心中得到慰藉;當我們感到生活無趣,我們求助於書本,於是我們從精神中得到慰藉,當我們遭遇挫折,我們訴諸內心,於是我們從內心的安寧中得到慰藉;當我們遭遇困難,我們於是我們從拼搏中獲得慰藉。他們用哲學為生命作禮讚,用超脫的慰藉詮釋生命。也許,他們的哲學我們並不能完全理解,但至少讓我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認識,讓我們對生活做出最好的定義。
書中,作者對哲學給予了這樣的描述:哲學的任務就是幫助我們解讀自己弄不清楚的痛苦與慾望的脈搏,從而讓我們摒棄錯誤的方案,制定的幸福的計劃。作為一個哲學外行的我,也許會難以完全理解哲學帶給我們生命與生活的意義,但是,生活無處不慰藉。哲學家把他們的生活體驗講成了一個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故事。與其說是我們從他們的智慧中尋找慰藉,不如說是我們在對自己的生活的了解中得到了慰藉。實際上,哲學的意義遠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艱澀高深,只是把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加在一起,組合成了充滿智慧的哲理。
要知道,這世上任何一種哲學都無法讓你的心靈得到滿足,這世上任何一本書也不會帶給你幸福,但是他們會用思想和文字悄悄地告訴你,讓你成為真正的自己。
相關範文
- ·天堂里的慰藉聲
- ·冬日裡的慰藉
- ·悲離的慰藉
- ·哲學的魅力──《詩人哲學家》前言
- ·《學哲學 用哲學》讀後感
- ·《學哲學 用哲學》讀後感
- ·《學哲學用哲學》一書心得體會
- ·十大經典哲學故事的管理哲學
- ·祝福祖國,永遠是慰藉心靈的一縷溫馨感
- ·碎語詩情——我有、自己的風景、慰藉
- ·孔子人生哲學的精華
- ·試述文藝復興對近代哲學的影響
- ·我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觀
- ·放棄—人生哲學的別樣選擇
- ·“澳洲的兔子”——法律經濟學的興起及
- ·玄學的奧妙,心學的浮景
- ·上學的要珍惜。輟學的要努力
- ·京瓷哲學讀後感
- ·馬克思主義哲學十講讀後感
- ·哲學與人生讀後感
- ·我的人生哲學讀後感
- ·教育哲學書籍讀後感
- ·《哲學與人生》讀後感
- ·西方哲學史讀後感
- ·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讀後感
- ·兒童精神哲學讀後感
- ·西方哲學簡史讀後感
- ·石中英教育哲學讀後感
- ·哲學片斷讀後感
- ·“松下哲學”讀後感
-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