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大歷史》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讀《中國大歷史》有感
財務總部馬時佳
近期,拜讀了黃仁宇先生所著《中國大歷史》,加深了原有記憶中有關中國古今歷史的條線和印象,體會了作者貫通古今中外的視野和心境,以及作者所採用的重點提取綜合評判的研究方法,有以下感想、感悟。
一、綜合與歸納的方法
正如自序篇中概括的一樣,以“中國大歷史”命名本書,作者力圖將宏觀視野這一觀念引導到中國歷史的研究里去。由於身在海外,授課對象是異國學子,作者曾懷疑講述歷史知識的意義及實用價值,輾轉反思之後,最終決定利用歸納法將現有史料高度壓縮,構成一個簡明而前後連貫的綱領。在閱讀“王安石的變法”、“數字管理還沒成熟”、“張居正與萬曆皇帝”等篇章時,我對作者的宏觀綜合分析法逐漸熟悉並認可,對其通過講說分析不同階段、不同朝代有關“政府抽稅”的歷史演變,論證“傳統社會不容產生現代型經濟體制”的觀點慢慢領會逐步接受。或許這些觀點在歷史課本、野史小說中早所提及,不敢確定是作者首創或獨創,但這種寫法確實是第一次跳出政治形態、道德意識去寫史,讓讀者體會經濟體制、技術條件等其他因素對於歷史、社會、朝代更迭的重要意義,以及它們對中國歷史的推進作用。
二、視野與胸懷的開闊
本書自華夏文明起源至近代中國景象作通史串講,宏觀看去全面系統,朝代更迭、烽火硝煙、分合之勢、民族聚散等展現的淋漓盡致,五千載煙雲換作寥寥數語,千古風流人物化為過眼雲煙,其中既有中華血脈的傳承,也有脈絡發展的足跡。在暢遊歷史的波瀾壯闊中感受世事無常、時事造人,一些大事件,借力於天時地利人和,順勢發生或無可避免;一些大人物,受命於危難,問鼎於亂世,有的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有的功虧一簣、遺臭萬年。在思想意識推演方面,本書將儒、法、道、墨等各家並舉,涵蓋佛說禪學、老莊之道、基督天主、伊斯蘭等各家宗教信仰,包羅萬象、交互輝映,爭鳴衝撞中不斷迸發出新的生命光彩。閱讀本書既是沉澱知識、開闊眼界和心胸的體驗,也是穿越今古,凝練智慧和思想的盛宴,深感受益匪淺。
三、遊歷與見聞的印證
讀史過程中,突然想起“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警語來。比如書中讀到“兵馬俑的幕後”、“佛教的普及影響”、“初唐的繁榮壯盛”、“西湖與南宋”等篇章時,因為曾經遊歷身臨其境,親見過、觸摸過、聆聽過、體味過,感覺就較其他更真實而親切,舊景、人物、故事都可以對上號,再回味歷史品讀作者點評時,條理更清晰,印象更深刻,或是豐富或是印證或是異議,更易得到共鳴或形成判斷。
四、讀史與研史的感悟
本書讀起來有些艱難,翻翻停停好多回,一遍讀下來,除了對中國大歷史進行史實梳理和印象加深外,對於作者的一些新角度、新觀點或評價雖然稱奇,但體會不足、尚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這或許主要源於我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知識積累不足或視野局限的因素。仔細想來,史實雖已既定、不可逆轉,但隨着研讀之人知識拓展、視野拓寬、閱歷豐富、境遇變化,是可以常讀常新的。讀史的基礎在於自身的知識、修養和眼界。同一段歷史不同人讀或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研讀,註定會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穫。
歷史雖已過去不能重演,但通過對史實史料的認知和對後人評說的解讀,仍可啟發後人、大有裨益。細細品味、辨識,理解和思考歷史,嘗試把眼界放得更寬敞,把胸懷放得更寬大,放下身段,汲取精華剔除糟粕,積極當下,勇敢嘗試大膽創新,歷史必將為今所用、造福當代、影響後世。
相關範文
- ·讀《中國歷史》有感
- ·讓歷史告訴我們——讀《中國通史》有感
- ·讀《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有感
- ·讀《中國哲學史》有感
- ·2011的兩會感想心得體會:肩負重大
- ·讀《宮崎市定中國史》有感
- ·讀《重說中國近代史》有感
- ·家族和階級——讀《中國法律和中國社會
- ·讀《中學歷史教學法》有感
- ·《中國近代農業經濟史》讀後感
- ·學習《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
- ·《中國大趨勢》讀後感
- ·讀《游牧民的世界史》有感
- ·讀《如果這是宋史》有感
- ·讀《儒林外史》有感1000字
- ·讀《西方哲學史》有感
- ·讀《潘懋元教育口述史》有感
- ·讀《萬物簡史》有感
- ·讀《中國人》有感1000字
- ·讀《中國震撼》有感
- ·讀《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有感
- ·讀《中國民間故事》有感
- ·讀《中國人》有感
- ·讀《中國人史綱》有感
- ·讀《中國精神》有感---大愛千秋
- ·讀《中國精神頌》有感
- ·讀《中國在梁庄》有感
- ·讀《中國文脈》有感
- ·讀《中國當代金獎對聯賞析與創作》有感
- ·讀《中國夢》有感
- ·讀《中國的新革命》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