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援疆工作體會

援疆工作體會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pp958

  說說我的援疆生活

  如果沒有這次援疆機會,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走街串巷穿梭在疏勒縣方圓2262平方公里、107所中小學之間,深切感受這方熱土,品味維族人聚居的異域教育風情。

  我在疏勒縣教育局督導室工作,督導室在崗3個人。日常工作狀態是下鄉督導,每周下鄉督導3-4天,每月對全縣107所中小學隨機督導一遍。

  這裡最遠的學校離督導室約105公里。下鄉通常用一輛小型五菱麵包車,麵包車後部透風撒氣,汽車尾氣總能被風翻卷着鑽進車裡,車內的汽油味特別大,不暈車的人坐在裡面都有噁心的感覺。屬於“車在路上跳,人在車裡跳,心在肚裡跳”的“三跳”路段,司機是個年輕的小夥子,車子開得比較猛,雖然頭頂距離車頂棚有20多公分的距離,還是會有幾次被顛起來,頭重重地頂到車棚上,又重重地被車頂“拍”到座子上。兩手抓住前排座椅,身子除了前後搖還穿插着左右晃,多虧我的腰杆子硬且直,否則真享受不了這坐花轎的福分。

  督導室在疏勒教育系統承擔著“鯰魚”的角色。傳說,以前挪威人的漁船返回港灣,多數漁民捕來的沙丁魚已經死去,只有漢斯捕來的沙丁魚還是活蹦亂跳的。原來,漢斯將幾條沙丁魚的天敵--鯰魚放在魚箱中。因為鯰魚是食肉魚,放進魚箱后使沙丁魚們緊張起來,為了躲避天敵的吞食,沙丁魚自然加速遊動,從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因而它們才存活下來。如此一來,沙丁魚就一條條活蹦亂跳地回到漁港。經濟學把這種現象稱為“鯰魚效應”。這裡的督導室,在教育系統這個魚箱中恰恰發揮着鯰魚的作用。

  督導工作紮實務實、嚴肅認真,真刀實槍,沒有漂浮扯皮。3個人不多,但發揮的作用真可謂“以一當百”。每天出發時,在車上進行工作分工,臨時確定督查的學校,沒有事先通知,想到哪裡查直接插進學校,查的就是學校的工作常態。走進學校,分頭行動,各司其職,由傳達室開始查起,從到校率到教育教學管理、校園安全穩定、教師隊伍建設、中職招生等各個方面,利用1個小時左右,把學校查個“底朝天”。然後將鄉鎮教育黨總支(職能相當於教管辦)、學校中層以上幹部叫到一起召開反饋會,有時鄉鎮分管教育的副鎮長也到場。反饋會上,基本不表功,誰也不會顧及誰的顏面,一針見血地指出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宿舍、溝渠(引水灌溉用,這裡乾旱少雨,每個學校都有溝渠)、廁所等處存在衛生死角;各類制度牌匾、獎狀等懸挂歪斜,破損標語清除不及時;宣傳欄內容陳舊,有的宣傳欄空白無內容;學習園地內容更新不及時,班級標識牌調換不及時;玻璃破損,瓷磚掉落,校園雜草叢生……只反饋缺點,不提工作亮點。從鄉鎮教育黨總支書記到校長,乃至學校中層幹部,俯首帖耳地認真聽記,眼睛純凈的如一汪清水,心底沒有絲毫怨恨,真誠接收批評指導。督導組提出整改要求、限定整改時間,校長、書記簽字確認,下一輪檢查時,整改項目是重點檢查的內容。學校管理差、問題多的校長,在每月的綜合反饋會上做檢討。問題特別嚴重的,督導室有權提議校長免職,或調離工作崗位。返回督導室之後,我們匯總情況,行文通報。督導通報經分管教育的副縣長親自簽發。

  下鄉督導沒有事先通知,入校即開始檢查,學校自然沒有茶水等準備,每個工作人員都是自備水壺。上午查完,在伙房裡吃拉麵、喝水,飯後坐車趕往下一所學校,由於校際間路途較遠,到達下一所學校時,基本趕上下午的入校時間。

  我們的常規工作模式就是“下鄉督導--總結通報--再下鄉督導--再總結通報”,一月一輪,每月15天以上在學校轉,剩餘的時間總結、反饋、通報,穿插其他常規工作,循環往複。

  在援疆期間,我積極推介濰坊、高密優質教育經驗,做好高密經驗與疏勒教育結合文章。期間,起草了《疏勒縣關於聘任兼職督學的通知》、《疏勒縣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辦法》、《疏勒縣骨幹系列班主任評聘、考核暫行辦法》、《疏勒縣名校長評選和名校長工作室管理暫行辦法》、《疏勒縣名師評選與名師工作室管理暫行辦法》等10多個推廣經驗的文件,多次舉辦兼職督學工作常規培訓會,“一磚一瓦”地打造,手把手教他們如何勝任督導工作。由此,疏勒縣教育督導室被喀什行署作確定為經驗交流單位,作了題為《加強督學責任區建設 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經驗交流。針對當地暴恐事件頻發實際,為摸清輟學學生去向,杜絕輟學學生參與恐怖組織,起草了疏勒縣《關於組織人員赴外地尋找輟學學生的意見》、《關於申請赴外地尋找輟學學生活動經費的報告》,縣政府撥款11萬元,成立兩個工作組分赴新疆內外尋找輟學生。

  積極推廣高密市教育文化管理經驗,受到疏勒縣教育局的高度讚揚,疏勒縣教育局以便函《關於邀請楊宗榮同志到疏勒縣考察指導教育工作的函》(勒教函【2013】17號)的形式,發傳真邀請楊宗榮局長赴疏勒縣考察指導教育工作,活動因故推遲。

  在下鄉督導期間,注意發現當地典型,發揮個人特長撰寫《在平凡中孕育不凡--記疏勒縣塔孜洪鄉克然木蘭小學體育教師安外爾阿卜杜熱合曼》,被《喀什日報》2013年12月6日第9版採用,《今日疏勒》2014年1月1日第4版全文轉載,《中國體育報》2014年4月11日以《平凡中孕育偉大》報道,喀什電視台、疏勒電視台“百姓故事”欄目先後採訪報道,安外爾老師被標樹為疏勒縣“群眾路線教育”先進典型。這是近年來當地免費大篇幅報道教師個人事迹的鮮例,被當地教育系統傳為美談。疏勒縣教育局領導高興地跟我約談,要求我為機關人員培訓寫作技能。

  因為維族人的漢語水平有限,每月一次的督導通報,均由我執筆,督導室向縣委、縣政府以及喀什行署上報的各類交流材料、請示彙報、工作計劃總結等文字材料,也全部由我撰寫,所有日常文字材料,都由我最後把關才能印發。得益於我在研究室工作多年的經歷,公文雖多而雜,但工作起來比較得心應手。

  我春節返鄉探親期間,恰逢新疆清退機關借調人員,開展“萬名機關幹部下萬村”活動,疏勒縣教育局工作人員由原來的84名,減少到20多人,多數科室只有1個人在維持常規運轉。督導室主任借調到政府部門工作,現在督導室由我這個主任助理領着下鄉督導檢查,工作任務更加艱巨與繁重。

  疏勒,離高密9800里路,可謂萬里之遙。儘管臨行前已經做好了各種吃苦的心理準備,可是進疆之後,面對着巍峨的雪山,穿梭於遼闊的戈壁灘,我還是有些茫茫然,我那興奮的心情慢慢冷卻。在這塊風沙懷抱的偏遠國土上,農村不是富饒,而是讓人心痛的貧窮和落後。離家遙遠,飽受思念親人和惡劣環境之苦。背井離鄉,裡面的苦楚沒經歷的人難以體會。我知道,援疆一年的付出,對新疆教育可能是杯水車薪,我也知道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我會真情付出,真心工作,用實際行動為民族融合和新疆發展努力工作,當我離開新疆的時候,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的援疆人生沒有虛度,我為祖國的教育發展作出過貢獻。

  朋友們關心我過得好不好,親人祈禱我平安,感謝大家對我的牽挂,我一直安好,請大家放心!遙祝家鄉的親朋好友幸福安康!

  2014年4月7日夜

您正在瀏覽: 援疆工作體會
網友評論
援疆工作體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