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科學課教學心得體會

科學課教學心得體會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小景

科學課教學心得體會 標籤:科學發展觀 語文教學 軍訓心得

  我對科學課教學的一點認識

  浙江省龍泉市教育研究培訓中心 陳永飛

  2004年度,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市全面展開,新課程實施以後有什麼樣的變化成了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為適應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新的教學理念層出不窮。下面,本人根據科學課教學實踐,對教師、學生及教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產生的變化

  1.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需求。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的關注點過分側重於自己的表現,不會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不會想“學生在做什麼”、“他們的學習進行得怎麼樣了”、“他們需要什麼”、“我得想辦法幫助他們”等問題。隨着新課程的開展,教師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學生的需求上,改變了過去只顧自己的教學進度不顧學生感受的做法,想方設法讓更多的學生捲入到活躍的學習活動中來,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留意觀察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方式,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例如:在科學課中,教師讓學生取一個指紋,大部分同學用膠帶,有少數同學則用印泥、橡皮泥、墨水等。在課堂上,教師沒有批評哪位學生,而是讓他們介紹了方法,並讓全班學生對這些方法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在討論時就引發了思維的碰撞,從而深人思考,開闊思維,激發創新的慾望。

  2.教師必須參與教學研究。在傳統的教師角色界定中,教師只需按書本傳授知識,無需研究創新。對教育科研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傳授知識方面,認識較片面、膚淺。隨着新課程在學校的逐漸實施,教育科研能力的不足已成為走進新課程的“絆腳石”。在新課程實施中,面對新課程,我們必須全力提升教育科研意識。新課程從本質上否定了傳統單向的灌輸做法,強調教師、學生、課程的互動關係,重視課程的生成性、體驗性,從而迫使小學教師從被動的傳授者走上主動的研究者。在教學中,要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觀念開展教學。例如:在教學中面對課本中諸多體驗性的教學內容時,我和學生一起共同搜集有關資料,整合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當學生面對眾多問題時,我就引導他們自己動手研究解決。課程改革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科研意識對走進新課程的作用,也真切感受到了新課程的實施沒有既成的模式和預成的教案,確實需要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結合自己的課改實踐,我認為教育科研的目的與價值,是要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真誠地投入,其更重要的價值是在於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領悟教育的真諦。我應把教育科研視為教師的一種需要、一種手段和方式。

  3.在教學中體現人本主義精神。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師充滿民主精神和愛心,體現人本主義精神。傳統師者總要塑造這樣一個形象:什麼都在學生之上,教師要扮演一個居高臨下的聖者的角色,這就導致了師生關係從本質上講是上下尊卑的關係,無法建立起平等的關係,使得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定位發生扭曲。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現在的學生髮展的研究者轉變。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逐步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同時受到激勵和鞭策,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和體驗,拓寬學生自我表現的空間,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例如:對怎樣比較出水多少方法的討論、用哪些方法觀察我們身體內部結構、怎樣設計一輛既結實美觀又能跑的遠的紙車等等活動中,鼓勵學生敢於否定所謂“權威”的定論,敢於奇思妙想。

  只有在愛的基礎上進行教育,教師才會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教師對學生應不偏愛與溺愛,不遷就和姑息;在平時的教學中以鼓勵為主,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樹立“自立、自強、自信”的觀念,讓每一位學生都愛學樂學。

  二、學生在新課程中的變化

  新課程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形成了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中,小學生的學習方式除了聽教師講課外,親身實踐的機會也逐漸增多,動手實驗、尋找資料、小組合作學習和社會調查已經成為重要的學習方式。例如:在上《螞蟻》這一課時,先讓孩子們自己通過平時的生活經驗畫出螞蟻的簡圖。這時,大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畫出簡圖,卻急於尋找正確的答案:到底螞蟻的各部分是怎樣的?接着,他們分組觀察螞蟻,參與觀察實驗的熱情很高。孩子們很快展示出了觀察結果,較準確地畫出了螞蟻的簡圖。這之後,再讓學生分組玩小螞蟻,繼續探究、討論平時自己了解小螞蟻的哪些生活習性。在討論中,孩子們暢所欲言,甚至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課後,他們將小螞蟻送回家,繼續觀察。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改變了以往以聽、記為主的學習方式,而是經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從而不僅獲得了表面看到的知識,而且在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都得到了發展。

  三、科學教材帶來的新變化

  《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教材從內容的選擇、組織到呈現方式都緊緊圍繞培養科學素養的宗旨,擺脫以科學知識為中心的模式,全面關注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等各方面的發展。教材突出強調了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經歷、動手操作和實驗來學習科學。科學探究活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小學科學課程實施的主要形式。三年級上冊教材由4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在典型活動的設計中,教材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上,還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上。同時,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四、問題與思考

  目前,在科學課中實施新課程的主要問題是:學期課時明顯不足,有些單元的教學內容不能完成;要完成課堂作業,在時間上得不到保證;同時,由於受學校條件的限制、教具的限制,配套的教學資料相對少,部分探究學習活動不能進行。

  那麼,教師該為學生的探究提供怎樣的支持?在新課程實施中,由於學生主體地位的凸現,怎樣做到有效指導呢?對“活動結構、活動價值、科學素養”的理解是當前課堂教學值得研究的問題。

  另外,目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科學教育要求尚有差距,教師既要提高專業知識,又要提升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能力,任重而道遠。

您正在瀏覽: 科學課教學心得體會
網友評論
科學課教學心得體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