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信仰觀后感1500字

信仰觀后感1500字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pp958

信仰觀后感1500字 標籤:春晚觀后感 100個品德故事

  信仰觀后感1500字(一)

  信仰,是一個民族前進的動力,是一個國家不斷向上的源泉,是一個政黨擁有旺盛生命力的最根本保證。

  紀錄片《信仰》詮釋了中國人選擇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用手中的槍桿和心中的信仰,用對歷史的感觸,和對未來的預測,在飽經風霜的中國大地上,進行了一次次猛烈的搏殺,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命運,這部紀錄片讓我更加深刻認識了我們偉大的黨,以及那始終引導我們堅定不移的信仰。

  在封建勢力和軍閥的統治下,無數仁人志士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嘉興南湖的遊船里悄然醞釀著時代的宏偉藍圖;在帝國主義的奴役下,無數抗日誌士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神州大地到處傳唱着保衛祖國的時代最強旋律;在一窮二白的困難中,無數有志氣的中國人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仰,艱苦創業、自力更生、改革開放帶來了新的希望、新的活力和新的生命。

  時移境遷,不變的是對黨的忠誠;滄海桑田,堅定的是社會主義信仰。從積貧積弱到繁榮昌盛,從山河破碎到祖國一統,需要我們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不懈求索,需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奮力前行,需要我們團結起來,繼往開來,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我們在歷史的坐標中,找到了屬於今天的方向;我們在信仰的指引下,走向美好的明天。

  信仰觀后感1500字(二)

  1921年7月,一個名叫"中國共產黨"的新型政黨在上海悄然成立,當時這個政黨在全國範圍內只有57名黨員,這個政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總共只有13名代表,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8歲,年紀最小的只有19歲。這個政黨到今天為止已經有了90年的歷史,60年的執政經驗,擁有八千萬黨員,是一個擁有十三億五千萬人口的國家的執政黨。

  以今日目光看,他們中的很多人,直至犧牲之時,最年輕的還只是"研究生",稍大不過"博士后",當下同齡人中,有的還在"啃老",有的剛剛立業,但他們已在那時的中國叱吒風雲,震撼日月,擎起照徹神州的通天火炬而直面生死。

  我們擷取了片段的紅色記憶,一起來思考,馬克思主義對這一代渴望拯救中國的熱血青年意味着什麼?又是什麼支持這些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員奮鬥、抗爭一生?

  是信仰。中國共產黨創造歷史奇迹靠的是什麼?就是信仰。湘江戰役陳樹湘斷腸而死,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毅的"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表達了對信仰的忠誠,張思德的為人民服務,劉胡蘭的"怕死不是共產黨員",無不是對信仰的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奮鬥的共產黨得到了人民的擁護。

  共產主義信仰猶如沙漠上的一片綠洲,黑夜裡的一盞明燈,90多年來,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鐵、百折不撓的優秀兒女忠誠踐行黨的宗旨,勇立時代潮頭,植根中國大地,與人民心連心,為旗幟添風采,我們黨和她所領導的民族偉業才能於艱苦卓絕中砥礪奮進,於風雲變幻中風光無限。

  先輩們用行動告訴我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要牢記黨的宗旨,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帶頭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更好地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新時代的我們依舊需要信仰,需要用信仰堅定我們的信心與恆心,用信仰堅定我們社會主義的步伐。

  希望扇動着黎明的翅膀/衝破黑暗的狂風巨浪/ /有一個聲音在前方高聲唱 /那麼的嘹亮 /讓我聽見了信仰 /生死抉擇 /有多少子彈會飛向胸膛 /把你腳步無情的阻擋 /抬頭仰望這滿天的星光 /溫暖在我胸膛 /我看見了信仰 /如果我倒下再醒不來 /請記住我熱血的澎湃 /如果我一去將不回來/請用燭光把我靜靜等待/我會化成微風/你知道我的存在英勇犧牲。

  信仰觀后感1500字(三)

  看完《信仰》這部紀錄片,有一些感觸和想法。自五四運動以來三個歷史背景截然不同的時期,中國共產黨承擔著不同的歷史使命,存在差異的政黨構成與成分,政黨路線和策略變化多端,然而其核心凝聚力卻保持一以貫之的存在。在這部紀錄片中,這種凝聚力被概括為"信仰".共產黨的信仰由具體與抽象兩個層面構成,前者一般結合於國家民族的特定任務(獨立解放、建設、發展),後者則涉及個人道德(忠誠、堅毅)與理想(為人民服務、共產主義)。從片中彭湃到楊善洲時間跨越近百年的數十位最優秀的共產黨員身上所凝結的,無一不是雖然表現各異但內涵相近的此種"信仰".

  作為現代中國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面臨著處於社會轉型時期多方面繁複的自我調適任務。如何在此種背景下延續片中所強調的共產黨傳統上的信仰,既關係到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大國發展的前景,同樣也影響着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有力執政黨的靈魂基石。不可否認的是,在急速變化的治理環境及任務要求面前,任何一個現代執政黨都能感受到現實沉甸甸的壓迫感;不能適應並作出及時調整的政黨,則意味着執政生命潛在的終結可能。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治理對象空前的擴大與平面化使得"塑造"的作用日益下降。這意味着,在樹立新時代共產黨員的應有"信仰"上,新的視角與思路存在需求。

  信仰的珍貴恰恰得益於它的稀缺性,這是一個根本性的事實。它造成了另一個事實是,真正擁有這個層次標準並貫之以相應行動的人少之又少。然而,第三個事實同樣存在,即信仰的建構自身存在着超越性,它低估了自身的內涵,卻高估了載體的能力。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信仰以一個寬泛而籠統的狀態存在反而削弱了其感召力,因為它不能與日常生活產生共振。被人為拔高與模糊的信仰是無效率的意識形態,這類似於宗教改革前天主教冗長而繁雜的宗教儀式及邏輯,它試圖取代更有效的解釋模式,代之以模糊而生澀的抽象宣示,一定程度上勢必與日益萌發的個體意識相抵觸。所以,在看完《信仰》后,我的一個啟發是,信仰理應享受一個更微觀層次的話語環境,即個人責任。

  個人責任並非割裂於公共責任,它是公共責任在另一個層次上的形象。縱使以共產主義這般宏大的視角觀摩,其聯繫依舊緊密。每一個人所能掌控的是個體行為,再由之產生個體影響。無數的個體行為是構成歷史最小的分子。個體責任的解釋力來源於其具象化,例如當醫生和軍人同時在一個公共場所出現,他們所必需遵循的規則和秩序是相同的;但在自己的職業領域,這一點卻是不同的。他們所履行的個人責任是對公共責任的最優回應,這同樣可被認為是共產黨人應有的信仰。較之傳統,它並非受到了"取代",而不過是"與時俱進"的表現。信仰適度的"稀釋"將加強黨在新時期的執政基礎,它不必再飽受"虛無縹緲"之苦,而建立了更簡單卻更有效率的意識形態影響。唯一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討論個體責任和公共責任之間的區別和聯繫,以及界定和推論,都尚屬難題。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信仰"是時候真正地從會堂里走出,開始切實地為人民服務了。

  信仰觀后感1500字(四)

  在這部由《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三集組成的歷史文獻記錄片中,向我們展示了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新時期跨度長達九十年來,優秀的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仰、敢於犧牲、甘於奉獻的感人事迹,為我們樹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記得第一次看電視劇《長征》的時候,自己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紅軍的不畏犧牲,英勇頑強和堅定地革命信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時我就在想,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支持着中國共產黨人征服了兩萬五千里的漫漫征途,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留下了火種,為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今天,《信仰》告訴了我們答案:那就是信仰的力量,一種對共產主義信仰的堅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的信念和決心。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信仰觀后感1500字
網友評論
信仰觀后感1500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