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迷失東京影評

迷失東京影評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pp958

  迷失東京影評(一)

  我一直篤定地相信,兩個在艱難時分互相溫暖的人,會滋生出微妙的愛情。於千萬人之中遇到了那個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電影《迷失東京》便是這樣一個故事。

  讓我們先拋開愛情不說,說一下二位主人公。

  一個新婚兩年的年輕女子,因為丈夫在東京的工作而隨他來到了這裡,可丈夫卻忙於工作冷落了她,連一起坐下說話的時間都沒有,更別提了解她因為身處他鄉而產生的內心的孤獨。她唯有借吸煙、泡酒吧、聽CD、獨自短途旅行來排解。

  一個已婚20多年的中年男人,和妻子育有孩子,無可避免地面臨中年危機。而且事業上,不巧作為一個老影星他又行將過氣。這次是來東京是為了拍攝一個威士忌酒的廣告,日本的接待方對他很和善,甚至為他安排了“特殊服務”,但是東京的一切還是與他格格不入。

  他們淪落異鄉,偏偏這個異鄉不是英國不是澳大利亞,而是日本東京,這裡沒有他們熟悉的語言,沒有他們熟悉的面孔,甚至連人們做事情的方法都讓他們感到陌生。二人既然“同是天涯淪落人”,那就“相逢何必曾相識”了。在酒店的酒吧里他們開始了交流,眼波傳達出綿綿友善的情意,並在接下來搭起訕來。

  慢慢地,兩顆心開始靠近,並滋長出了微妙的情愫。可是現實的條件下兩個人不可能有結果,在短暫的心靈交匯之後,他們又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而這段在東京的經歷也許只是會變成影響他們一生的美好回憶。

  如果注意過《迷失東京》的海報,就會發現海報的最上面有一行字,“Everyone wants to be found.”這是整部電影的主旨。作為Charlotte,她希望她的攝影師丈夫能多關心她一點,把她從每天在東京的“留守生活”中解救出來。她的丈夫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的妻子在夜裡坐在窗邊看着東京的夜景那些絢麗的霓虹時心裡是多麼無奈,而在白天Charlotte一邊給美國的朋友打電話一邊抹眼淚的那種落寞。那種感覺我想只有親身經歷過寂寞的人才能真正地體會——那種即便世間熱騰喧囂卻依然與你無關的感覺,你對於世界,只是個陌生人。作為Bob,他已面臨了生活上的中年危機和事業上的瓶頸,30多種雷同的地板顏色放在他面前,妻子逼問他做出一個選擇,這無疑是家庭生活的一個悲哀——在感情的熱潮慢慢退去之後所無可避免地進入每日柴米油鹽醬醋茶階段。他與妻子的交流想必除了家務瑣事之外,也沒有什麼別的話題了。但作為家裡的頂樑柱,Bob也需要被理解被關心。

  如果片子的結局是男女主角義無反顧追求愛情私奔了,那我想這片子可能就會變成一部超級爛的片子。這部電影的意義其實不在於告訴我們愛情有多麼美好,以及在人群中如何如何遇上了那個對的人。影片最後男女主角沒有選擇轉眼即失的愛情,而是選擇了愛情過後那漫長的責任,也許比追求愛情更勇敢的就是接受直面生活的本來面目。這樣的結局才更令人唏噓、更震撼人心。

  導演Sofia Coppola以刻畫人物細膩心理而見長,這次她以她獨特的女性視角關注了當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暢”。她的鏡頭善於直接、赤裸地介入片中人物的生活,但卻有意識地通片中人物保持一定距離,製造出一種隔膜感和旁觀感。這種方法用來處理《迷失東京》這種題材的片子最合適不過。影片中導演又刻意強調東京的燈紅酒綠、霓虹鬧市、川流不息,同時與男女主角的慢速生活做出鮮明對比,更能突顯男女主角與東京的格格不入。片子的色調是冷的,在影片最後Bob坐車去機場的路上那鉛色的雲給人一種離別時的壓抑感,但天還是高遠的,生活還是要繼續,就像公路上行駛的汽車,駛過立交橋,駛過地下通道,無論如何,它還是要繼續地行進着。

  在片中,導演Sofia Coppola極力營造出一種日本的陌生感來,片子一開始Bob坐在車裡望着東京燈紅酒綠的街頭卻依然打不起精神,因為映入他眼帘的都是日文的招牌,唯一能吸引他眼球的是遠處的麥當勞的招牌,那個大大的黃色“M”,只有這個才能讓他察覺到一絲自己國家的痕迹。當然片子是拍給美國人看的,所以為了極大地凸顯日本的陌生感,她甚至將日本有些妖魔化了。例如在酒店的電梯里,高大的Bob鶴立雞群般地站在一群日本男人中,那些日本男人共同的特點就是身材矮小,與Bob站一起時更是這樣;還例如在廣告拍攝現場講了幾句就開始嘰嘰呱呱咆哮跳腳的日本廣告導演;再例如Bob去錄製的那個綜藝節目,那個節目的主持人動作神態語氣無不誇張之極,甚至在我們看來如同小丑一般;甚至例如那個要為Bob提供“特殊服務”的應招女郎的誇張的舉止和糟糕的英文發音。這些在片中都成功地將日本“異化”。不過這無傷大雅,美國人不在乎,日本人也不在乎。原來在美國人的眼中,西方之外的所謂東方是這樣的“怪異”,即便是亞洲最發達國際化的國家日本也不例外。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這部電影的原聲,有人說如果沒有聽過這部電影的原聲,那就只等於看了二分之一的電影。其中無論是The Jesus and Mary Chain的Just Like Honey還是Death in Vegas的Girls都為影片增色不少。

  迷失東京影評(二)

  這段時間一直在忙畢業的事,很少有時間做自己的事,由於實在是被逼得有些喘不過氣來,於是便擠出點時間找了些文藝片看,來舒緩心情。前幾天終於是下決心看了很久就做打算卻一直沒看的《迷失東京》,發現果然是一部很好的電影,難怪都說是文藝片迷心中無法取代的經典。

  很多人都說《迷失東京》是給孤單者看的電影,因為電影從頭到尾貫穿的主題就是“寂寞”,看后我也認同了這個觀點,有很多感觸,甚至心底產生了莫名的共鳴感。男主角是中年失意年衰過氣的演員,女主角是在婚姻中迷失看不到未來的少婦,兩人在喧嘩又寂寞的城市——東京相遇,他們一起吃喝,一起玩樂,很快成為了彼此慰藉傾訴的對象。兩人之間沒有性的關係,更多的是一種曖昧又單純的情感,像友情又非友情,在偌大的鋼筋混凝土的森林中演繹他們看似快樂卻註定悲傷的短暫故事。電影沒有太多跌宕起伏的劇情,更多的是平緩簡單的敘述,也有很多輕鬆搞笑的鏡頭,但總是縈繞着淡淡的憂傷,他們快樂,卻不能發自肺腑。看着男女主角穿梭在城市街頭,就如同看見了自己,相同的迷茫和失落似曾相識。

  我從不承認自己是個寂寞的人,因為身邊圍繞着很多人,沒有什麼時候是空虛的。但是如果靜下心仔細思量,其實很多時候,自己是寂寞的。那份寂寞不是因為沒有夥伴,也不是因為缺少關懷,更不是沒有生活目標,而是偶爾對生命的茫然和無助。

  現代社會中的人,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五彩斑斕的新鮮事物充斥在周遭,然而,正因為如此,人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愈加貧瘠,過去伸手既得的簡單快樂現在卻用盡財力都無法獲得,有時只是想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都難如登天。這時大多數人會質疑,到底是怎麼回事?是自己變了?還是這個社會讓自己變了?

  當你站在人流涌動的街頭,看着形形色色的人從你身邊走過,帶着不同的表情,不同的情緒。有的人在談笑,有的人在思考,有的人在忙碌,看着他們,你會覺得很有趣,會無意識地去觀察他們,模仿他們,甚至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審視他們,但這時的你卻沒有因為這喧鬧的畫面感到充實,而是更加寂寞,越是喧嘩越是孤單。這種寂寞,來源於我們的內心,我們無法與他人真實的交流,也無法向別人敞開心扉,生怕一旦這麼做自己就會受到傷害,一旦被傷到,傷口就難以癒合。所以,我們習慣性地選擇逃避,逃避別人的眼神,逃避真實存在的事實,無法給自己定位,也無法為別人定位。

  當你和家人在一起共進晚餐,當你和朋友一起談天說地,當你和愛人親密相擁,你會感到愉快,感到幸福,但你卻沒有察覺,你的內心同時也滋生着痛苦。因為一個人來到世界上,也註定要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自始至終其實都是你一個人。我想起曾經看到過的一句話:“人在宇宙中本身就是獨立的個體,所以無論遭受怎樣的未來,都得一個人堅強的活下去。”當時小,不懂其中的意思,現在回頭想想,覺得的確有一定的道理,也許這個想法有些消極,但是這就是事實。事實是醜惡冷酷的,但就因為如此,才稱之為事實。

  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寂寞的特質變得愈發明顯。不像上一輩的人,他們的情感是克制和壓抑的,而我們這一代則是選擇釋放和展現,我們對外界事物的感受更加敏感更加深刻,因此我們也更加無法去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我們要面對學業,面對工作,面對婚姻,面對未來,面對各種各樣我們不想面對卻必須去面對的事情。周邊的人會不斷地給你灌輸各種各樣的想法,告訴你去怎麼做,可事實就算你如此去做了,結果也未必像他們所說的那樣。我們會焦躁,會不安,會懷疑社會甚至懷疑自己,最終發現,這一切都不關乎別人,只關於自身,不管別人怎麼去幫助和引導你,最後的路還是自己一個人走,過去如此,未來也如此。就算途中會有美好的邂逅,可到最後還是會悄然逝去,就如同電影中的男女主角,雖然彼此捨不得對方,可在離開的時候卻沒留下對方的聯繫方式,沒有試圖去挽留對方,因為他們知道,這一切只是徒勞,也許保留這段美好的記憶比海枯石爛的纏綿來得更加深刻吧,就像婚姻一樣,時間一長終究會變味,與其看它枯萎凋謝還不如將其留在最美的時刻,在寂寞孤單的時候還可以拿出來回憶一番。

  人的寂寞是與生俱來的,會跟着你的成長放大或縮小,但不管如何,它都在那裡,無法迴避。但並不是說寂寞的人就不幸福,就沒有未來。寂寞會讓你變得堅強,也可以讓你變得軟弱,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摧毀一個人,這取決一個人對其的態度。不要再去嘲笑那些常常曬寂寞曬憂傷的人,我相信他們的那種感受你肯定也經歷過,只不過一種是躍然表面,一種是深藏內心,而在這種孤獨和寂寞面前,我們都是一樣的。

  迷失東京影評(三)

  《迷失東京》所帶給我最大的震撼是來自於敘事風格上,看是輕描淡寫,實則意蘊無窮。兩人的情感發展細膩得無可挑剔,感情衝突的處理處處都做得恰到好處,是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場景總是會在最恰當的那一刻變換毫不拖沓,又能留給人思量的餘地。這種簡約的敘事風本身格恰恰又能夠配合起男女主角感情上的那份克制,使敘述的內容跟敘述的風格配合天衣無縫。由於要在有限的時空場景內成功地表現感情的變化,這就要求演員的表演必須精準到位,要做好每一個細節,而比爾莫瑞和斯嘉麗約翰遜的表演完全符合這一點。

  除了男女主角的情感瓜葛,影片還有兩條很出色的婚姻家庭線。比爾莫瑞面臨中年危機,突出的是對於家庭瑣事的煩惱和家庭責任的恐懼無奈,有句對白很有代表性“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日子是你一生中最可怕的一天,你的生活,在你察覺之前,就已經完了 ,一去不返。”斯嘉麗約翰遜徘徊於婚姻與理想的邊緣,過早的婚姻,失意的工作,對於丈夫外遇的恐懼都處處煩擾着她。這兩條副線都是通過豐富的細節逐步構建起來,小到一份傳真,一個眼神。

  在兩人訴說婚姻和理想的這場高潮戲上,導演索菲亞科波拉的掌控能力得到最大的展現。舒緩的節奏,平靜的剪輯,細微的感情變化,精湛的表演都結合在導演精確的鏡頭下,真情流露,自然感人,絲毫不煽情。

  談到東京,不得不說的還是強烈的文化衝突。主人公跟東京格格不入的感覺從第一個鏡頭就能感受到,隨後的衝突遍及日本文化的發發麵面。

  各種文化傳統的選取又配合起主人公的心境。最難忘的一場戲是斯嘉麗聽完比爾的訴說后在京都看到的一場日本傳統婚禮,其中的妙處不言而喻。

您正在瀏覽: 迷失東京影評
網友評論
迷失東京影評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