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感受中國製造觀后感

感受中國製造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感受中國製造觀后感(一)

  您印象中的"Made in China"用什麼樣的形容詞最貼切?是廉價而低劣的小商品?落伍的產能?還是不差錢的土豪?您對中國製造的印象來源於哪裡呢?是一次糟糕的購物體驗?還是出國瘋搶外國貨時,真切感受到的"物美價廉"

  金融危機的浪潮席捲之後,在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的進程中,除了改造升級傳統"強項"製造業之外,新興產業與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最先進的國家從沒放棄過製造業。日本的機器人生產已經在"高、精、尖"的方向上大踏步的邁進。格力為企業的發展設立了創新的獎勵機制。瀋陽機床廠更是清醒的認識到了中國機床製造業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瓶頸期,要麼創新突破,要麼垂死掙扎。最後,他們獲得了新生。

  服務業替代製造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是工業化的客觀規律,這在發達國家已經得到印證,我國的發展趨勢也是如此。但同時也必須認識到,除了極個別人口少、面積小的發達國家(或者說高收入國家)依靠的是金融、旅遊等第三產業,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是工業強國。

  美國雖然整體淘汰了一些傳統製造業部門,但資源卻不斷向新的產業聚集,形成新的增長點,在新興產業領域,美國佔全世界的比重其實並不低。日本企業雖然將生產製造環節大規模轉移到國外,但仍然將核心部件的生產和新產品、新工藝開發的"母工廠"保留在國內,以至於在遭受地震和海嘯之後,全世界電子信息和汽車產業的供應鏈都受到影響。

  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製造業的力量不言而喻。中國,更要重視製造業的發展。目前,中國已成為12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製造"遍布世界。相信通過產業升級,技術創新,中國製造業定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世界經濟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主角。

  一言以蔽之,中國要從過去生產消費品的"世界工廠",升級為向世界提供先進裝備的重要基地。我們要結合中國國情、中國工業企業的實際,把發展的路徑選擇好,走一條更好更快的發展道路。

  事實上,"中國製造"的升級,與"一帶一路"及"走出去"戰略,構築了一個宏大而立體的國際化鏈條,旨在構建互利共贏的全球價值鏈。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

  未來的"中國製造",將打破產品輸出為主的傳統出口形態,形成產品、技術、資本全方位"走出去"態勢。 "中國製造"不是代加工廠,"中國製造"是自信、產能、質量、需求的結合。是"裝備中國"的先頭兵,是中國發展的重頭戲。

  (文:國際工程公司團總支張婷 責任編輯:集團團委)

  感受中國製造觀后感(二)

  在觀看《感受中國製造》大型現實題材影片后,我覺得中國製造業在新的國際製造業的格局下,中國企業在面臨新的挑戰、新的變化、正在努力的實現自身的跨越。

  《感受中國製造》是一部非常精彩講述中國發展的專題片,它以故事的形式告訴我們從製造的競爭力、品牌的發展、創新、走國際化之路及升級中國製造等方面,深入探討分析了"中國製造"的現在與將來。在整個影片中,有一些成功的企業家在面對重重困難和挑戰的情況下取得成功的事迹,也有知名經濟學家和國際著名管理大師對中國製造業發展的見解。

  以前只是覺得國外是如何的發達,彷彿一切好的產品、一切有競爭力的企業都是外國的,對中國製造業的理解遠遠不夠,認識不深,不知道中國製造業的發展進程情況,甚至連自己的工作的企業也不是很了解,以為中國還遠遠的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但是在觀看過《感受中國製造》后,了解了有很多的企業在提高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創造品牌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創新的世界觀走國際化道路並且在升級"中國製造"為"中國創造"的道路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我們蘭石集團在出城入園搬遷,產業升級后,企業慢慢的正在跨越另一個新階段,努力朝新的方向發展,以及許多國內及國外一些重要領導人來集團參觀,慢慢地對這個有幾十年發展歷程的老企業開始深入的了解。

  2001年以來,格力電器轉入管理深化與大規模擴張時期。2001年11月,在廣西北海召開的中高層幹部會議上,格力電器提出"整頓工作作風,打造百年企業"的目標,開始深化內部管理,健全完善各種制度,向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規範化邁進。2003年初,格力電器提出了"爭創世界第一、打造國際品牌"的目標,向世界冠軍發起衝擊。2005年,格力電器的家用空調銷量突破1000萬台套,順利實現銷售世界第一的目標,成為中國家電業唯一的全球"單打冠軍".

  格力憑藉什麼能做到世界第一?憑藉什麼能一步步走向輝煌?因為他們憑藉著艱苦奮鬥、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的精神,在一步步的發展過程中都是嚴要求、嚴管理,從始至終都有一套嚴格的管理體系。我想我們應該要學習格力這種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的精神,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細節決定成敗。當今世界已進入快速發展時代,無論是發達國家的企業,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企業,都將面臨共同複雜的挑戰,我們要堅決擁護集團實施"1333"發展戰略目標,要有信心、有決心,才能獲得很大的生存空間,才能更好的讓我們自己的企業發展越來越好。

  通過觀看《感受中國製造》,看到了中國製造業的發展,看到了中國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的的奮鬥過程,深深的了解到我們國家製造業的輝煌,自己腦海里再也沒有那種比別國落後的思想,同時還有很多國際經濟學大師及成功企業家對中國製造業發展過程的探索,以及他們付出的極大努力,在新的市場經濟環境中,中國的企業也必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以後的"中國製造"不僅會變為"中國創造",也會有更多像格力、聯想等國際知名品牌的誕生。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拚搏,不斷的創新,作為企業的一員,我們也將會不斷努力學習新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把自己的一份力量貢獻給企業,讓我們的企業越走越遠,越做越強,發展之路更輝煌。

  (文:集團機關團總支 集團團委編髮)

  感受中國製造觀后感(三)

  孟書琴

  最近公司組織全員觀看《感受中國製造》視頻,央視2套財經報道出來后,畫風一轉,隆重大氣的京腔主持人把我們拉近了中國製造的海洋里,任爾翱翔。

  家喻戶曉的互聯網搜索引擎商,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圖片激發了中國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而中國第一個吃螃蟹的就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汽車企業——中國"一汽".由原先的硬件投入為主轉化為軟件和服務佔主導的經營模式,無人駕駛汽車經過五萬多項公路試驗,最終馳騁在了中國大地上。車輪上的故事還沒有講完,上天入地的戰績便鋪天蓋地而來。航空航天和鑽井平台的貢獻在全球同行業中保持了領先水平,他們秉承的是順應時代、改革創新。其中也不乏與我們公司情況相類似的企業,例如特種鋼和裝備公司,他們的生存之道是沉下心來,半步為先。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成功之道,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適合我們自己的發展,因為行業不同、產品不同、真實情況就不完全相同。不難發現,我們公司也有較之他們的長處,雖然邯鄲新型特種鋼有限公司是半機械化為主,但是他們的現場6S跟我們倒還有一定差距。

  中國製造業正面臨著一個轉型發展的新挑戰,豐富的資源、廉價的勞動力等有利條件已不復存在,隨着資源枯竭和創新能力低下的現實問題湧現,我國製造業必須優先發展技術,向自動化靠攏,規避管理能力弱、生產水平低的劣勢。利用好豐富的經驗以及區域優勢,做好工業結構調整,加強管控能力;加強技術創新,增加研發投入力度,實現技術跨越性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利用好市場競爭的優勢,發揮品牌效應。

  通過《感受中國製造》的視頻學習,逐步認識到自身不足,汲取各製造企業透過生活點滴摸索竅門的方法,爭取從日常的工作中轉變思路,不斷創新,適應發展規律。40%的創新都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出現的,我們搭上了通向創新的列車,就能在行業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您正在瀏覽: 感受中國製造觀后感
網友評論
感受中國製造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