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大家都在學教學反思

大家都在學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大家都在學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小學數學教師五項修鍊

  篇一:大家都在學教學反思

  《大家都在學》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在學習中長大”的第四課。

  上完這節課(第一課時)以後,我總體感覺是成功的,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的,完成了既定的教學任務。教學中學生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性中學習。我的教學流程是根據學生的思維波動而變化的。整個教學流程體現了開放性、活動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本節課我的收穫有如下幾點:

  第一、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為主線,設計教學流程,安排生活案例。

  教學中我首先利用課前幾分鐘和學生交流,展示學生作品,教學生們表演魔術等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心靈深處產生學習的衝動。

  第二,讓學生積极參与,在活動中主動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感悟。

  這堂課的學習內容比較少,因此在設計教案時我注意多方面拓展,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人(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和事來體會學習的重要性,並且能夠將這種認識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在教學時,我注意做到與生活緊密聯繫,通過魔術表演、課外調查、小組討論、互幫互學等系列活動,創設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我還根據三年級孩子年齡特點,對表現好的學生贈送精美的小禮物作為獎勵,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趣味性。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特體驗,知識在活動中生成,在探究中收穫。

  不足之處和努力方向:

  1、教學基本功還需修鍊,如板書欠工整,兒童化的語言表現不夠。

  2、如何更巧妙設計活動、挖掘活動的深度,達到課堂教學目標;如何在課外實踐中培養學生社會調查能力等這些問題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

  篇二:大家都在學教學反思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我大膽改變教材沒有使用課本上的情景圖,安排了複習積變化的規律,通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而在實際的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知道當成整數計算,然後點上小數點,但對於為什麼要這麼算,豎式的寫法還很模糊這一現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這樣的問題沒有挑戰性,學生不會感興趣,於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安排: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複習,我在教學中卻將當它是新知,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0.3×2,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3.85×59時,學生不再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為什麼這麼寫,部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數點為什麼不對齊了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將3.85擴大100倍,計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而不是小數乘法了,最後還得將積縮小100倍。

  4、突出小數的位數的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為這個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判斷小數的位數,在判斷小數的位數后選擇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並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學生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的思考,運用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而讓我覺得困惑的是,在前面這一部分我讓學生髮現規律,運用規律去口算,然後去筆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學的過程是流暢的,順利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擴展,學生掌握的情況也是很好的,

  但過多的暗示是否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如果不鋪墊,直接出示小數乘整數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否好些?

  課的下半部分,學生對計算已經不感興趣了,有幾個孩子已經開小差了,事後調查得知,他們覺得問題太簡單了,就是積的小數位數的問題,只要移動小數點位置就行了,計算沒有什麼多大意思。學生說得是實話,最近學的都是計算,都是討論計算方法,而計算方法的發現有時不需要讓他們經歷發現、探究的過程,更多的是老師的提醒和告訴,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怎麼喜歡被動的接受呢。看來計算的教學還需要教師將練習的形式變的豐富些,吸引學生的眼球和大腦。

您正在瀏覽: 大家都在學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大家都在學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