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明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日月明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日月明教學反思
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是一篇識字韻文,它通過韻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本課主要是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喜愛,並掌握一些識記漢字的方法。備課時,我想:怎樣才能把枯燥的識字課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漢字呢?於是我就在激趣方面入手。
激趣先是體現在新課導入環節。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課的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觀察古人用來表示事物的圖,並讓他們寫出相應的漢字,告訴他們這些叫象形字。象形識字課顯然為本課會意識字做了很好的鋪墊,實現新舊知識的鏈接,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識記字形並發現會意字的結構特點,我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髮現會意字的規律性的東西,使學生舉一反三地學習課文其他會意字。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圖畫的出示和我的一些肢體語言能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字意,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原本設計是先扶着學習“明”和“鮮”,再放手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其他的會意字。可當學生在彙報時沒有結合圖畫和會意字的結構特點來談的時候,我就沒有更好地去引導,反而顯得有些緊張由自己一人包辦。因此,這時學生的積極性有所減弱,表現為注意力不夠集中;老師講課也顯得嗦了,以致後來時間顯得較為倉促。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讓我深深地感到要想上好一節課,備課時每一個環節的設計必須要細,必須要考慮到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情況以及應對的策略。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這也是我要努力的方面。
篇二:日月明教學反思
《日月明》一課共有13個生字,其中11個生字是會意字,所編排的韻文也朗朗上口,易讀易記,所以在備課時我個人認為學習會很容易的。但在實際上課時,學生的表現距離我預期的效果有很大差距。細分析,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首先,因為本課都是一些會意字,在備課時認為學生藉助韻文在讀書過程中就能明白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所以對於本課的生字並沒有進行詳細的講解高估了學生的實際水平。
其次,在處理本課生字上與以往相比過於倉促,學生認讀時間短、形式單一,以至於拿出某個生字,還有部分學生不認識。
鑒於以上不足,再來教學這樣的會意字,我會做好以下工作:
1、首先結合韻文讓學生明白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以“明”為例,先引導學生了解“日”、“月”所表達的事物,再進一步引導太陽也好,月亮也好,它們都會發光,給人帶來光明,所以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明”。
2、結合漢字字形“表意”的特點進行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會意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字形表意,例如:“休”字,一人靠在樹上歇歇腳,就是“休”字。聯繫字義識記和分辨字形這種方法比較簡便,經過一段時間的示範引導,學生就能基本掌握。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他們就能自主識字,提高識字能力。
3、拓展延伸。漢字是非常有意思的,但對孩子來說,卻是非常抽象的,如何將抽象的字符變得有意思起來,在結合漢字的構字特點、基本規律的同時,增強識記的趣味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日月明》這一課,學完文中的會意字,還可以拓展想一想:自己認識的、熟悉的還有哪些類似的字。如:三口品,三日晶等等。
識字教學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不容易,對老師來說更是一個挑戰,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反思,才能找准突破口,帶領學生扎紮實實識字,掌握有效的識字方法。
篇三:日月明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了解許多漢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漢字組成,而且知道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對於這種會意字,學生非常感興趣,在學習中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日月明》一課包含13 個生字和一篇提示會意字構字特點的小韻文及三個會寫字,既要使學生把韻文讀得朗朗上口,又要使學生興趣盎然地認字,可以說並非易事。為了設計好這節課,我設計了以 “ 明、鮮 ” 兩字引路,學生主動學習其它會意字的思路;。我出示 “ 日 ”“ 月 ” 的圖畫,而後出現 “ 明 ” 時,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他們有的說 “ 明 ” 是由 “ 日 ” 和 “ 月 ” 組成的;有的說 “ 日 ” 很亮, “ 月 ” 也很亮, “ 明 ” 就更亮了。緊接着我出示了 “ 鮮 ” 字,問他們 “ 看到它,你又發現了什麼? ” 時,學生們有的說: “ 魚肉很好吃,羊肉也很好吃。 ” 有的還說: “ 魚肉、羊肉都很有營養 ” 他們的主動 的學習,帶給我驚喜。學生學習其它會意字時,主動學習意識強烈,敢想,敢說,尤其問題意識濃厚,如教到“ 田力男 ” 時,我告訴孩子們,古時候男人們都在田裡耕種,女人則在家紡織,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很多男孩子驕傲地說: “ 男人力氣比女人大,所以男人就在田裡幹活。 ” 我笑笑說: “ 那平時班上有體力活,我們的男孩子就要多出力哦。 ” 一陣歡笑;教到 “ 滅 ” 字時,平時最調皮的任意 提問:“ 老師,滅火要用水,為什麼上邊不是 ‘ 水 ’ 字呀?。一節課在極為融洽、民主,學生熱情高漲的氛圍中愉快地進行着,使教者與學者都身心愉悅。我相信 13 個生字已無需課後去識記了,課文也能當堂背誦了。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首先,在識字過程中,可以適當滲透些識字知識與識字方法,漢字中有大量的會意字,讓學生掌握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對於初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教生字時一定要將字音、字形與字義結合起來教。這樣,學生就能很快認識並運用這些字,並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識字興趣,他們就會到生活中去主動識字,從而培養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其次,我深深感覺到自身的知識儲備太少,還滿足不了學生突發的一些需要。這就要求自己要多讀書,多積累。
第三,我認識到:教,是為了不教。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指導中悟出方法” ,心理學家奧托指出: “ 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驚人的創造力。 ” 作為教師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 粗想,去問,去說,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好奇心和興趣。
然後老師要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別看他們都是一年級的孩子,一樣有你值得學習的地方。
不足之處,在處理本課生字讀音上過於 倉促,學生認讀時間短,還有部分學生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