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經驗交流 > 公文寫作技巧體會

公文寫作技巧體會

手機:M版  分類:經驗交流  編輯:pp958

  明確了撰寫公文目的先行的原理以後,要想寫好公文,還需弄清一篇好公文應具備的基本特點。

  第一條就是簡潔明了、短小精悍。古代公文篇幅短小,用語精確,言簡意賅,是一大傳統特色。殷商甲骨文有的只有十來個字,就包含了情況、理由、辦法。據統計:《諫逐客書》705字,《出師表》679字,《陳情表》475字,漢武帝《求茂材異等詔》68字,劉邦入關中的《約法三章》用“殺人者死,盜及傷人抵罪,余悉除去秦法”16個字,都已千古流傳。朱元璋主張為文短小精悍,他在《為公文革弊習諭》中談到,明主事茹太素給朱元璋上書陳事,長達17000宇,其中近16500個字都是廢話,以至挨了板子。還有古代的八股公文,等因奉此,空話連篇,也是不可取的。

  現在文章,尤其是論文,受西方影響,繁瑣無可復加。尤其領導講話,好像講少了就代表水平不夠,問題就說不清,道理就講不明。所以多年來一直提倡開短會,講短話。今年情況好多了,中央、省部級的領導一般都在講短話,效果很好。習近平總書記在神十航天員出發前發表重要講話,“看到你們精神飽滿、英姿勃勃,我感到很高興,在你們即將出征之際,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也代表全國各族人民,來為你們壯行。你們這次執行的是我國第五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這承載着中華民族的航天夢。這也展現了我們中國人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你們使我們全體中國人都感到驕傲,你們這個任務是光榮而又神聖的。為了這次飛行任務,你們已經做了認真、紮實的訓練,各方面也都做了精心、周密的準備,我對你們圓滿地完成任務充滿了信心,在此,我祝你們成功,期待你們凱旋。”試想,總書記要是繼續長篇大論,還不得把人急死呀!總指揮張又俠的講話更是精鍊,只有兩個字--“出發”。這一切都符合當時的場景,乾淨利索,絕不拖泥帶水。

  其次是論理深刻、深入淺出。公文寫作要有“釋理”,以理服人。這裡的理,就是公文在寫作時不能完全憑藉自己的主觀興趣,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即使話語再感人肺腑,如果不合常理、不合事理、不合法理,也要毫不猶豫地捨棄。什麼叫“釋理”?即闡明道理。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不能指望每個人都能理解所有的道理。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會因其環境和自身修養等因素,形成某種較為固定的觀點和立場。這種觀點和立場往往支配這個人的行為。如果某種事物與這個人的觀點和立場不符,那麼這個人的正常反應便是與該事物相斥。作為社會人必定或多或少具有這一特性,即使領導者也不會例外。對其“釋理”,就是使之排除原有觀點和立場的干擾,理解和接受我們提出的建議主張。但這種釋理,又絕非講大道理,而是結合實際做深入淺出的闡述,力求實在簡練,避免就理論理,老生常談,令人生厭。毛澤東主席如此闡述治國理政的道理,他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如果臣下一個個都寡廉鮮恥,貪污無度,胡作非為,而國家還沒有辦法治理他們,那麼天下一定大亂,老百姓一定要當李自成。國民黨是這樣,共產黨也會是這樣。誰要是搞腐敗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我毛澤東若是搞腐敗,人民就割我毛澤東的腦袋。”鄧小平同志在關於改革的論述中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在談到領導藝術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什麼叫領導?領導就是服務。”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頻就國計民生髮聲,妙語頻出,如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等,舉重若輕、通俗平和,既直面當下內政外交熱點,也折射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的自信、個性;在談到中國夢時,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每個國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在談到反腐倡廉時說,要“老虎蒼蠅一起打”,要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這些道理,無不是深思熟慮總結出來的,比現在有些場合的空洞說教不知強幾百倍。前幾年,鐵道部一名員工曾這樣評論春運,“中國的人均鐵路還不及這一根煙捲長!能不緊張嗎?”遼寧省原省委書記聞世震在一次會議上痛批形象工程,“城市建設得像歐洲,農村發展得像非洲”。這些也是聽眾最易接受的大道理。

  再次是要素齊全、慮事周到。任何一類公文,都有其必須具備的要素。一是格式上必備要件齊全,二是內容上必須詳盡全面。在格式上,容易犯的錯誤是抬頭缺失或不清,抄送、抄報缺失或不清,好在現在不用主題詞了,缺失或不規範的毛病不會出現了。過去黨的機關公文,除了請示等極少種類公文,其他都需要編寫主題詞。在公文內容上,有“三要素說”,即“主旨、依據、分旨”三要素。主旨、依據要素集中體現在公文的開頭,公文分旨含蓋公文的主體部分和結尾(有的公文結尾也表現為主旨)。同時,主旨又分為目的主旨與意圖主旨,依據分為事實依據與理論依據,分旨分為辦法與事項等各個二級要素,往下還可以繼續分解為三層以至更多層次的要素。也有四段論說,即“敘由、敘案、申述、結論”:“敘由”就是提出問題,“敘案”就是分析問題,“申述”就是提出解決問題的主張並加以論證,“結論”就是最後概括全文主旨。結合實際也無非就是由目的意義、方法措施、組織保障等方面組成,每個方面又要根據實際內容再細化、具體化,關鍵是做到目的明確、意義鮮明、方法具體、措施得當、保障有力、周全細緻、無懈可擊,讓人看過挑不出毛病,能夠取得預期效果。

  最後是公文要有質有文、一氣呵成。古人講,“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就是這個意思。我國最早的公務文書彙編《尚書》提出公文“辭尚體要,弗惟好異”, 就是說,文章的語言一定要體現文章主旨和要點,而不能一味追求標新立異。唐代韓愈力主“文以載道”,堅持寫文章要“唯陳言之務去”。清代康熙主張公文要“簡當”、“簡要”,他批評明代公文“多排偶蕪詞,甚或一二千言,每日積滿几案,人主豈能盡覽”。從以上材料看,古人對公文寫作的主要要求與我們今天對公文寫作的要求是一致的。公文既要講究內容的規範性、思想性、可操作性,也要注意形式美,在遣詞造句、布局謀篇、邏輯關係等方面也要講究藝術性,切忌生硬枯燥、形同嚼蠟,否則,即使再好的思想、觀點、措施,也難以得到認同和支持。

  讓人十分感動的是,古人就連請假條,也寫得字斟句酌、實在感人、毫無虛飾。下面是南朝著名文學家鮑照的一篇《請假啟》,“臣啟:臣居家之治,上漏下濕。暑雨將降,有懼崩壓。比欲完葺,私寡功力,板鍤綯塗,必須躬役。冒欲請假三十日,伏願天恩,賜垂矜許,干啟復追悚息。謹啟。”這可以說是歷史上流傳最久的請假條,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實用公文。

  綜上所述,一篇公文是政策策略性、針對可行性、時效性、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寫好公文(一般事務性短小公文除外),就必須把這五個方面當作一個有機“系統”去研究。

  首先是佔有材料。材料是公文中的事實、數據、根據等,是形成公文中心思想的基礎;其次是確立主旨,明確寫作意圖、主要觀點;再次是謀篇布局,圍繞主旨來組織材料,考慮如何入手,如何引申,如何結束,如何劃分章節,如何安排主次詳略,等等。謀篇布局的結果是形成一個比較詳細的提綱,對於起草者個人而言,接下來就是形成文字並潤色修改了。

  清朝劉熙載在《藝概》中提出撰文有五體,五種寫作原則。

  1.“微而顯”,即顯微兼顧。寫大事、大道理,要注意細節、具體道理,從小處落筆;寫小事、具體道理,則要把意義、價值、道理顯現出來。大不忘小、小中見大。

  2.“志而晦”。記錄事實而不直接亮出觀點,含而不露,避免直白無味。

  3.“婉而成章”,講究敘事技巧,曲筆成趣,避免平鋪直敘、平淡無奇,新聞報道常用。

  4.“盡而不污”。敘事詳盡,不拖泥帶水。

  5.“懲惡而勸善”。即褒貶結合,正反對比。

  治文有六法,六種修改文章的方法:

  1.“紛者整之”。文章忌零亂不堪,要有條理。

  2.“孤者輔之”。文章忌單薄簡單,要豐富多彩。

  3.“板者活之”。文章忌呆板平塌,要巧妙變化。行文如觀山水,平地顯山高。只有平地和只有高山都是呆板。

  4.“直者婉之”。文章忌直來直去,要曲徑通幽,適當使用修辭手法。

  5.“俗者雅之”。文章忌過於通俗,要雅俗共賞。

  6.“枯者腴之”。文章忌乾巴瘦弱,要豐滿多姿。

  起草一篇文稿之後,要好好看看頭緒亂不亂,事例、道理孤不孤,文字平淡不平淡,寫法是否過於平直無趣,格調是否過俗,材料、語言豐富不豐富。如果我們能找出文章的毛病,又能自覺糾正,我們在寫作上就一定能更上層樓。

  行文有七戒:

  1.“旨戒雜”。文章的主旨、主題、中心思想,最忌雜亂、分散。

  2.“氣戒破”。寫文章講究“一氣呵成”,一股氣勢貫通到底,忌諱形散神也散,站不穩、立不住。

  3.“局戒亂”。文章很講究布局,布局最怕混亂。寫作之前,必須安排好文章的結構:全文分幾部分,先寫什麼,后寫什麼,做到心中有數。

  4.“語戒習”。語言是文章的外貌、衣裳,最忌似曾相識、陳辭濫調、千篇一律。

  5.“字戒僻”。文字要力戒生僻。有的人以為生僻字用得多表示自己學問大。

  6.“詳略戒失宜”。文章要有詳有略,不能從頭一路“詳”到底,也不能從頭一路“略”到底。當詳則詳,當略則略,完全按照文章主旨去取捨。《史記·衛青傳》:“校尉李朔、校尉趙不虞、校尉公孫戎奴,各三從大將軍獲王,以千三百戶封朔為涉軹zhi侯,以千三百戶封不虞為隨成侯,以千三百戶封戎奴為從平侯。”《前漢書》但云:“校尉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各三從大將軍,封朔為涉軹侯、不虞為隨成侯、戎奴為從平侯。”比於《史記》58字中省23字,卻比不上《史記》樸實豐滿,令人可喜”。這在撰寫講話稿多用,也體現對人的尊重、重視。比如,在通報表揚或講話稿中,提到二個以上人時,若分別說出姓名職務在內的全稱,會讓聽眾感覺很舒服,對達成共識、求的理解很有好處。

  7.“是非戒失實”。文章不真實,道理不明白,是非判斷混亂,一定難以找到知音。

  這些對我們今天寫作,仍有啟發、借鑒和參考價值,不能過耳、過目即忘。

  下面,探討最後一個問題。

  如何成為優秀的公文撰稿人

  眾所周知,寫材料總是勞心傷神,非肯於吃苦耐勞者、善於苦中取樂者不為也,所以擅長公文寫作者始終是“稀缺人才”。東漢末年的陳琳,曾任袁紹的記室令史,寫過一篇討伐曹操的著名公文《為袁紹檄豫州》,此文寫得辭氣凜然、雄風颯爽,將曹操罵得狗血噴頭,顯示出公文寫作的極高水平。曹操打敗袁紹后,因愛慕其才,不計前嫌,讓他做了自己的秘書。

  那麼,寫作公文的人員必須具有哪些方面的修養呢?

  一是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論水平。在各類應用文體中,唯有公文是受政治思想影響最大的一種文體。公文擬寫者要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和立場,就必須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論知識,並運用這些基本理論和觀點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二是要熟悉和掌握政策法令。各個機關所進行的工作都同實行一定的政策相聯,這就需要公文擬寫者必須熟悉和掌握這些政策法令,真正領會其重要性、必要性和精神實質。只有提高了政策水平。然後才能談到結合本地區、本系統或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分析研究貫徹執行的具體辦法。

  三是要熟悉本機關、本部門的業務和有關情況。業務上不通,要下筆擬寫文件,必然會出現反映工作情況抓不住要害和重點,指導工作缺乏針對性,解決問題抓不住癥結和關鍵的現象。因此擬寫指導業務工作的文件,需要在熟悉和鑽研本職業務上下功夫。既要弄清本機關、本部門的工作職責、業務範圍、工作的基本規律和當前的中心任務,又要了解下屬單位的工作情況,還要學習有關本專業的科學知識和機關工作知識。

  四是要有廣博的知識。學習各方面知識,可以增強眼力,開闊視野,豐富頭腦,不斷地提高自己對問題的認識水平,從而增強思維的靈敏性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對寫好公文大有裨益。

  五是要懂得一些語法、邏輯、修辭知識。一些單位的公文中所以存在着不合乎語法、邏輯、修辭要求的詞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有些公文擬寫人員不大懂得語法、邏輯、修辭知識。學習語法、邏輯、修辭知識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一是要和學習群眾的生動活潑語言相結合。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經常注意積累、整理、加工群眾的語言,去其雜質,取其精華,恰當運用。二是要和學習範文相結合。三是和診治公文語病相結合。

  六是多寫多練,刻苦實踐。要全面的提高公文擬寫水平,關鍵在於要多寫多練,要經過一番刻苦磨練的過程,才能熟能生巧,取得好效果。

  當前,在機關單位普遍流行不重視學習或根本不學習的風氣,一些機關幹部有了幾年經驗以後,就容易按習慣、按經驗辦事,放鬆了進一步學習鍛煉,一切憑着感覺走,結果路子越走越窄,本來寫出來自己挺滿意的稿子拿到領導那就是不行。尤其嚴重的是,即使領導指出了毛病,自己還死不認帳。

  所以,反覆強調學習是有道理的。我個人體會,每個人其實都是半成品,沒有人是天生完美的。比如,把人比喻成一部汽車,剎車常常失靈,許多人不會踩剎車,即使走到了懸崖邊上還猛踩油門;其他部件也都是時好時壞,難以完成長途跋涉的艱險任務。所以,需要不斷地自我修理、自我完善、自我改進,否則就會成為一堆廢物。這個過程,就是學習、修養、鍛煉、提高,直至止於至善。

  抓學習的同時,還要注意個人修養,尤其是傳統文化修養極為重要,這是基礎,是根。沒有傳統文化修養這個根基,就好像樹苗栽在花盆裡一樣,無論怎樣施肥、澆水,永遠也不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有農村生活經驗的人可能看到過稻田裡的樹,你看它長得挺高大,枝繁葉茂,可是一旦稍有大一點的風,立即就可能被颳得東倒西歪。只要細一觀察,你就會發現問題出在樹根上。

  心理修養也非常重要。心理不穩定,難以平靜地從事一件工作,自然就會進入不了狀態。一項工作,主動去做與被動去做,帶着感情去做與毫無感覺去做,放下包袱去做與背着包袱去做,雖然負出的辛苦與勞動基本相同,但效果絕對會大相徑庭,甚至截然相反。對於任何工作,如果我們全心全意地投入,放鬆心境、聚精會神地去做,就能調動起一切積極因素,就會激發出所有靈感,就會事半功倍、完全達到或超過預期目標。古人講,從事一項工作也好、研究也好、創作也好,最高境界是心如止水,否則,心亂如麻、雜念叢生,必然丟三落四、心不在焉、稀里糊塗,怎麼能集中注意力干好工作呢;心如止水,水生智慧,所以能夠居陋室知天下,所謂觸類旁通,一通百通,作文必能文如泉涌,謀略必能突發奇想,慮事必能周全詳盡,處事必能毫無差謬……

  最後,寫公文還要克服幾種弊病:

  一是慣用官話、套話、空話。有的公文惟上惟書、照超照轉,公式化、雷同化、模式化。在黨政機關里也有些人專長於寫官樣文章,他們善於用政治上最時髦的觀點、報刊上最流行的概念和主觀上有意拔高的事例來編製公文,虛張聲勢、有害無益。

  二是慣用網上複製。有人寫稿擅長從網上剪切複製現成的材料,把單位名稱一改,再加上幾組數字,一篇總結或講話就寫成了。時下,有一種公文網站風行於互聯網上,點擊率居高不下。這種網站直接提供公文預製品下載。這種“公文超市”里門類齊全、品種繁多,什麼都有。這樣寫出來的公文,千人一面,似曾相識,因為缺乏必要的針對性而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所以,在撰寫公文時要學會如何活用網絡資源。網絡資源信息量大、內容豐富,但也容易限制撰稿者的思路,形成思維定勢,難以取得進步。

  三是慣於堆砌材料、記流水賬。有人擅長拿過去寫過的材料堆砌湊數,一篇篇幅較長的公文是幾篇篇幅較短的公文的合訂本,前後交叉重複,甚至前言不搭后語,讓人如進迷宮。有人擅長記流水賬。比如,年終總結,某科室完成了28項工作,他的總結就是“1、完成了***;2、完成了***;3、完成了***;一直到28。”雖然清楚明了,卻是一篇流水帳。應該加上總結概括,分類歸納,指出缺點不足,明確努力方向,否則,要是有500項工作,總結就得寫成一本書了。

  四是話說的過滿。害怕話說不到位,影響效果。於是,常常在公文中說大話,吹牛皮,忘記了公文語言應該嚴謹周密,內涵外延都要講究恰如其分。比如,在用詞上,該用限制詞卻不用,本來一項措施剛剛取得了一些效果,偏說效果顯著;一項工作本來完成一半,偏說圓滿完成。尤其可笑的是,上邊剛開完會,下邊就開始大張旗鼓地抓落實,而且頗有成效。中央或省現在開會安排部署工作還有一個特點,領導動員講話前,先讓一些部門表態發言。這些部門一不小心,把表態當成了介紹經驗,工作非常超前,借鑒意義卻不大。

  羅羅嗦嗦地說了不少,不知道有用沒用?請大家自己評判。

  (2013年6月18日晨)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公文寫作技巧體會
網友評論
公文寫作技巧體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