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經驗交流 > 不倦的追求

不倦的追求

手機:M版  分類:經驗交流  編輯:小景

  ——記成武縣政協委員、山東省鑫源進出口有限公司經理田國柱

  金秋時節,我們來到了素有“大蒜之鄉”美譽的魯西南重鎮——成武縣大田集鎮。緊靠鎮駐地南側,有一座規模宏大,恆溫庫林立,廠房雄偉,車間錯落有致的大蒜冷藏保鮮、精加工企業,這就是山東省鑫源進出口有限公司。在公司寬敞明亮的辦公大樓里,我們見到了這位擁有數千萬資產的民營企業家田國柱。

  乍一見到田國柱,怎麼都不會把他與一個民營企業家聯繫起來。這是一個四十多歲的漢子,有着山東人特有的質樸與憨厚。他那墩壯的身材、憨厚的表情、質樸的談吐,定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紅潤的臉上總是帶着微笑,彷彿一個永遠不知犯愁的人。然而,生活中的他卻是一個善於動腦、勤于思考、大膽創新、不知疲倦的開拓者。從其“蒜經紀”、“冷庫主”、“大老闆”、“父母官”等一連串閃光的頭銜中,不難看出他創業的歷程、不倦的追求和輝煌的業績。

  購銷行業的“蒜經紀”

  田國柱是個不甘寂寞、不願固守清貧的開拓者。1981年高中畢業后,出身於普通農民家庭的他,時刻不忘發家致富,有過許多創業的夢想,不斷實踐,不斷探索。先後養過豬、開過飯店、搞過棉花收購、農產品販運、副食品批發等,其間,有過成功,有過挫折,遭受過失敗,起起落落,坎坎坷坷。雖經歷了諸多磨難,但他求發展、盼發展的決心沒有變,干一番事業的勁頭沒有減,時刻在積聚力量,尋覓發展的商機。

  1987年,大田集鎮開始進行大蒜規模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到了1989年,全鎮大蒜面積就達3萬多畝。由於面積的迅速增加,購銷隊伍沒有發展起來,出現了嚴重的產銷矛盾,大蒜上市后最貴時不過幾分錢每市斤,到了後期就無人問津,全部被群眾倒進了溝里,許多群眾血本無歸。正是這次慘痛的教訓,使田國柱看到了從事大蒜購銷的潛在商機。他決心投身大蒜購銷行業,去拓展一片屬於自己的經營空間。

  1990年初,他從自己多年的積蓄中拿出10萬元,在緊鄰東豐公路北側建起了10間貨站式收購攤點。又自費到國內的老蒜區去尋找客商,花費1萬餘元,歷時兩個多月,先後到蒼山、臨沂、金鄉和河南的中牟、新鄭等地上門聯繫客戶,行程3000多公里。好事多磨,有付出就會有回報。當年就有河南和省內的10多個客商前來聯繫,按每市斤2分錢的“勞務費”讓其為他們代收大蒜。這一年,僅“勞務費”一項,田國柱就收入了10萬多元。初試成功的他,不斷聯繫外地客商,迅速擴大業務範圍,此後每年光代收大蒜一項就獲利20多萬元,成為鎮內首屈一指的大蒜代銷商。在經營過程中,他慢慢發現,自己忙前忙后,只不過爭了一點“小錢”,而大部分利潤被中間商賺去。為什麼要讓他們主宰自己,自己何不直接與外貿部門簽定供銷合同,獲取更大利潤呢?田國柱不是一個空想主義者,他是一個有了想法就要付諸行動的人。

  1994年,他註冊了自己的農產品購銷公司,招聘了12名業務人員,購買了一部東風141型貨車。一切齊備后,他又一次開始了艱辛的旅程,先後跑青島、去深圳、上廣州、到龍口,找外貿進出口部門聯繫,洽談簽定大蒜購銷合同,當年便簽定了5000餘噸的大蒜購銷合同,一個銷售季節下來,他穩穩地賺了60多萬元。

  “沒有不好的生意,只有不好的生意人”。田國柱深諳其理,他經常提醒自己要誠信為本,善待客戶。1995年,在為青島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裝貨時,由於要貨時間緊,裝車時又是傍晚,貨棚下面堆放的大蒜太亂,裝卸工不注意,把直徑5公分的大蒜當作直徑5.5公分的裝了車,因為天黑,監督裝車的人員也沒有發現,一車30噸的大蒜就這樣直接發往青島港。第二天,田國柱發現后,急忙召集公司全體員工,用自己的車裝了30噸5.5公分的大蒜,迅速送往青島,及時換回了錯裝的大蒜。本來這一責任不在供貨方,應由青島方面前來監督的人負責,但這一來一往,就使田國柱損失了2000多元。很多大蒜經銷商私下裡都說田國柱放着賺錢機會不賺,反倒賠錢,真傻!而田國柱則認為,做人要誠實,經商更要守信用,佔一時的“小便宜”,將損壞用多少錢也不能買來的信譽,會斷送經營前程。正是他這種誠信的理念和務實的作風,吸引了一大批客商。青島、龍口和濟寧等地一些外貿部門紛紛把其作為在大田集鎮的唯一大蒜經營代理商,使其年經營大蒜在2萬噸以上,獲利100餘萬元,成為大田集鎮乃至成武縣最大的大蒜經銷商,鑄就了他的“蒜經紀”霸主地位。在他的帶動下,全鎮從事大蒜經營的經紀人猛增,每年有300餘人設攤收購大蒜,既推動了大蒜的流通,又給自己帶來了豐厚的收入,還催生了一處佔地10萬平方米全市最大的大蒜批發市場。儲藏保鮮的“冷庫主”

  田國柱是個不滿足現狀、不懈追求完美的人。在經營大蒜的領域裡,他可以說算得上功成名就,利潤可觀的佼佼者。然而,這個不安分的商人,他卻在尋找着更大的發展機遇。1995年,他在同外地客商閑談時,得知蒼山、臨沂等地的大蒜經營者紛紛出資建設恆溫庫,搞大蒜冷藏保鮮,一年四季都可以經營大蒜,既有出售的主動權,又可抗拒市場的風險,且效益比較高。獲取這一信息后,他決定先考察一番,看市場到底如何,前景是否光明。經過到外地實地考察了解和請專家分析論證,堅定了他發展恆溫庫的決心。

  1995年夏,他拿出多年的積蓄150萬元,一下子就建起了5門聯體恆溫庫,成為當時大田集鎮建設恆溫庫的第一個“吃蟹人”。恆溫庫建起后,他從外地高薪聘了保鮮技術人員,小心謹慎地經營,第二年,他以全部恆溫庫作抵押,從銀行貸了100餘萬元,再加上自己的積蓄,儲藏保鮮了2000餘噸大蒜,當年便獲利100餘萬元,不到兩年的時間,便收回了全部投入。2000年,他乘勝追擊,投資800萬元,又建起了15門恆溫庫。目前,他已擁有20門恆溫庫,年儲藏大蒜、蒜薹1萬餘噸,成為濟寧和菏澤兩市最大的大蒜保鮮業主。在他的帶動下,一些群眾紛紛效仿,全鎮已建起恆溫庫200餘門,年儲大蒜、蒜薹10萬餘噸,成為名振一方的大蒜冷藏保鮮基地。

  逆境與順境是一對孿生兄弟,往往結伴而來。2002年,田國柱遭受了有生以來的巨大打擊。當年,由於國際形勢的影響,一些大量進口中國大蒜的國家,紛紛出台抵制政策,拒絕進口中國大蒜,導致當年庫存大蒜價格直線下跌。僅此一項,田國柱一下子就賠進去500餘萬元,幾乎血本未歸。經受打擊后,田國柱更加註重分析市場,了解國際形勢,規避市場風險。2003年,當他獲得韓國和其他一些進口中國大蒜的國家取消准入制度,他預感到一個大好時機的到來。於是,他決定抓住這多年不遇的時機,把自己恆溫庫全部自存大蒜,將上年損失彌補回來。一些好朋友了解情況后,紛紛登門勸說:“你別再自存大蒜啦!把你的恆溫庫租出去,一年的租金也可收入300多萬元,就是除去日常開支和稅費,你也能凈剩150多萬,還是穩當點吧。如果你這次再賠進去,恐怕你這輩子都翻不了身啦!”然而,田國柱認為,有機遇就不能錯過,否則,將會遺憾終身。他毅然選擇了自存大蒜,由於他的信息準確,分析正確,措施果斷,當年保鮮大蒜一路上揚,出現了有史以來最高價。這一年,他不但收回了上年的全部損失,反而又賺回了500餘萬元。在這一賠一賺中,他又發現了問題,看到新的發展機遇,萌生一個新的更大的發展計劃。

  民營企業的“大老闆”

  田國柱是一個永不滿足、不知疲倦的人。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像他這樣擁有萬噸恆溫庫,年收入都在二三百萬元左右,家產逾千萬的“富戶”,就不要再去冒風險,擔驚受怕了,守着攤子過安穩幸福的日子才是明智的選擇。然而,田國柱的夢想不是享清福,頤養天年,而是追求卓越,實現自已真正的人生價值。

  在恆溫庫經營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又把目光放在了搞大蒜深加工上。只要心動,就有行動,是他一貫的作風。今年初,他決定藉助自身儲藏大蒜的優勢,依託鎮內優惠的政策,上馬一處以蒜粒、蒜粉生產為主,集蔬菜脫水於一體的綜合型企業,走“自我收購,儲藏保鮮,脫水烘乾,加工成品”一條龍、多元化發展的路子,讓企業早日躋身於國內最為先進的大蒜精加工企業之列。在緊鄰其恆溫庫群的右側,一下選址55畝,計劃總投資5000萬元,分兩期進行,一期投入2000萬元,運轉后,再注入資金3000萬元上馬二期工程。目前,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正在引進安裝設備之中,年底可投入運營。田國柱向我們介紹說:“蒜粒、蒜粉一期工程建成投入生產後,日可加工蒜粒、蒜粉50餘噸,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000餘萬元,創利稅近千萬元;二期工程上馬後,日加工能力將達100噸以上,並可加工其他脫水蔬菜,該項目將成為山東省最大的蒜粒、蒜粉和蔬菜脫水加工企業。”

  躬身辦事的“父母官”

  田國柱是個不願清閑、甘於奉獻的實幹家。今年初,在田國柱生意如火如荼的時候,一個艱巨的使命降臨到他的身上——被鎮黨委任命為田集村黨支部書記。田集村是個4000多人口的大村,在大田集鎮手屈一指,不但人口多、攤子大,而且姓氏雜、人心散,是全鎮出了名的“難管村”,多年來村幹部走馬燈似地頻繁更替。鎮黨委把為該村找個好的“當家人”作為“雙強雙帶”活動的突破口,經過群眾、黨員推薦,黨委認真考核,才把這個重任落在了田國柱的肩上。

  田國柱擔任田集村黨支部書記的消息一傳開,村民個個喜笑顏開,而他的親朋好友卻沒有喜慶之意。他們紛紛勸說田國柱“你現在都忙不過來了,再挎上個‘大袍袱’,看你的企業怎麼發展,弄不好你是賠錢又丟人!”田國柱心裡也清楚,親朋們的這番話是為自己好,但是,他更明白,自己作為一個黨員,如果只顧自己掙錢致富,不就辜負了田集村四千多父老鄉親和鎮黨委的信任嗎?是黨員的責任感使他毅然肩起了村黨支部書記的重任。

  新官上任三把火,然而,田國柱卻是一個不守常規的人,他把工作的落腳點放在了為群眾辦實事上。田集村是方圓百里聞名的農村大集,近年來,商業街和農貿市場的道路損壞嚴重,坑坑窪窪,影響了商貿流通,村內群眾報怨,趕集的人員埋怨。田國柱決定解決這個難題,重新鋪修集貿市場的主要街道。方案好定,資金難尋。為不增加群眾負擔,田國柱利用在企業界的影響,搞贊助捐款。自己首先從公司拿出10萬元,又帶着全體村幹部一個企業、一個工商戶、一個部門的遊說拉贊助,歷經一個多月,終於籌足了資金。

  俗話說:世有三般苦:打鐵、築路、磨豆腐。鋪修公路多是在炎熱的夏天,驕陽似火,熱浪逼人,一般人難以承受。然而,在田集市場改造的幾個月里,他卻天天撲在工地上。對每一條街、每一條路、每一條下水道,從規劃到設計、施工、監督、驗收,他都親自把關。即使在其大蒜脫水項目建設的關鍵時期,他都不曾離開半步。在那段時間裡,鑫源公司的重大決策等日常事項,幾乎都是街道施工現場拍板定案的。一些施工人員曾對他開玩笑地說:“街道施工臨時指揮部成都快成了您的公司總部了,您乾脆將鑫源公司總經理的牌子掛在指揮部一邊,省得您公司的人和外地客商到處問、到處找您啦!”幾個月下來,田集村的三條大街煥然一新,而田國柱原本發紅的臉,在夏日驕陽的暴晒下,變得更黑了,200多斤的體重一下子瘦掉40多斤。工程結束后,妻子心疼的直掉淚,責怪地說:“你看你,咋這樣不注意身體,都成了‘小黑鬼’啦,多難看!”而田國柱卻幽默地說:“我這既減了肥,又曬了日光浴,既壯了身體,又美了容,這樣的好事上哪裡去找?”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田國柱在從成功走向輝煌的時候,仍不忘自已常說的一句話:“人總是要有點精神,我就想多給這個世界創造點財富,讓更多的群眾都過上好日子。”他成功了,圓了自己從“泥腿子”到“大老闆”的夢,成了響譽成武大地的民營企業家。但他沒有滿足,沒有忘記當幹部的神聖使命,沒有停止發展的步伐,他正努力實現着心中另一個更大的願望,把自己的企業辦成全民參與,人人獲利的好項目。目前,他申辦的千畝綠色無公害蔬菜示範園項目,已被上級批准,確立為山東省綠色農業重點扶持發展項目,租用的1000畝土地已經落實。田國柱滿懷信心地向我們描繪了他的綠色無公害蔬菜示範園:“我要儘快開發,用2—3年時間,把它建成省內知名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打造屬於自己的知名品牌;力爭4年後,使全鎮絕大多數群眾都加盟到綠色無公害蔬菜的種植中來,讓大田集成為一個聞名全省的無公害蔬菜基地。”

  付出就有回報,田國柱成功了。鮮花和榮譽充滿了他的生活,一頂頂桂冠,一串串榮譽接踵而來。他多次被市縣授予“先進個體勞動者”、“納稅先進工作者”、“新長征突擊手”、“優秀民營企業家”和“全市五一勞動獎章”等諸多榮譽稱號。去年,他又當選為成武縣政協委員。

  在民企如林的今天,也許田國柱的企業名不見經傳,但我們相信,只要有他不倦的追求(第3頁),那麼他的鑫源公司一定會在民企之林中獨樹一幟。讓我們共同祝願田國柱的企業做得更大更強,他的綠色蔬菜之夢早日實現!

您正在瀏覽: 不倦的追求
網友評論
不倦的追求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