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形勞而不倦

形勞而不倦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形勞而不倦”,是《黃帝內經》關於養生的學問。不倦,“不妄作勞”(《素問·上古天真論》)也。作,用力也;勞,過作也;不妄,不亂也。《素問·經脈別論》曰:“生病起於過用,此為常也。”——前記

  18世紀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提出了“生命在於運動。”這著名的生命哲學。生命的過程,就是運動的過程。包括物質的運動及生命的勞作。而體育運動則是人類勞動形式的一種抽象表達方式,是勞動過程中一種智慧的結晶,是勞動過程中綻放出健康的花朵,是勞動過程中勞作形式的高度升華。而勞動則是人類生存的必然方式。《靈樞·脈度》曰:“氣血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氣血如江河之奔流,停留處便是淤積腐朽之地,便是得病之所。

  運動又是一門科學。中國古代的先哲所以提出了“形勞而不倦”這樣的命題,更多的是體現了對勞動者的關心。要問世間誰最美,勞動者是最美的。所以高爾基說:“我知道什麼是勞動: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形勞為動,不倦為靜。勞者為美,形之美;靜者為美,心之美。動靜相宜,內外相合,適宜有度的思想又體現了儒家“中庸”之哲學。華佗極為恰當的論述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後漢書·方術列傳》)所以,《莊子·養生主》又告誡我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就是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而無限的去勞作,生命就十分危險了。讀完下面這則故事,你自然會更加有所領悟。

  這是一個探險家的故事:有一次他到南美的叢林里去尋找古印加帝國的遺迹,僱用了當地土著人做為嚮導,土著人雖背着笨重的行李,卻仍然健步如飛,身體強壯的探險家怎麼也比不上土著人的速度,常常讓土著人停下來等他一下。等到了第四天清晨,土著人又不急着上路了,這令探險家極為不解。土著人解釋道:“那是為了能讓我們的靈魂,能夠追得上我們趕了三天路的身體。”這是土著人自古以來的習俗,就是做事要全力以赴,要有那種讓靈魂跟不上的衝勁,這是勞動者的樂趣,更是品德。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要讓疲憊的身心得到充足的休息和恢復,生命才會有無窮的動力。這寶貴的智慧成了探險家最大的收穫。

  福利國家的理論建構者英國科學家威廉·貝弗里奇,一生提倡社會福利政策及健保制度,並說過:“疲勞過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同仁堂少掌門張生瑜突發心臟病逝世,年38歲。網易代理CEO 孫德棣過勞死,年37歲。在惋惜之餘,我們不得不反思,在現代高節奏、高效率、高壓力的社會裡,“過勞傷害”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這真是:英年謝了春華,太匆匆。無奈歌舞昇平應酬多。生有命,誠可貴,當珍重。自是爭名奪利幾時休。

  在白居易《觀刈麥》的詩句里,我們見到了“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那令人欣喜的勞動場面,也見到了“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這脫離勞動帶給人內心的一種慚愧。所以,富蘭克林說:“勞動是幸福之父。”列夫·托爾斯泰說:“脫離勞動就是犯罪。”萊尼斯說:“勞動可以使平時變為節日。” 陶鑄說:“勞動是一切知識的源泉。” 高爾基說:“只有人的勞動才是神聖的。”正是因為勤勞,使人類從蒙昧走進文明;正是因為文明,才使人和動物有了區別。

  “形勞而不倦”的智慧,就是這樣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緩緩的流淌着,時時的泛着燦爛而精彩的浪花,釋放着繁榮與昌盛的光芒。因為“形勞”,才有了人類的遷徙,一路從遠古走來,跨過叢林,越過荒原,聲勢浩蕩,可歌可泣;因為“不倦”,才有了人類的洞穴,才有了山舍村莊,才有了城堡高樓。因為“形勞”,人類才實現了飛翔的夢想,才創造了可上九天攬月的神話,才有了星球間的探索;因為“不倦”,才讓人類的旅行從跋涉的腳步邁上了飛速奔馳的列車、乘風破浪的輪船、騰雲駕霧的飛機,才有了宇宙空間站的傲然誕生。因為“形勞”,才有了全球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因為“不倦”,才會追求全人類勞動者的解放。

  尊重和愛戴那些勤勞的人吧,這才是人類最真實而高貴的情感。

  (伍味子 2014年2月21日于吉林·蛟河·城市家園)

您正在瀏覽: 形勞而不倦
網友評論
形勞而不倦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