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高尚道德堅守優良作風心得體會範文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小景
一個人善良,就會懂得感恩。比爾?蓋茨36歲時成為了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2002年個人資產已達528億美元,他決定將95%的財富捐贈給慈善機構,並且現在他已隱退微軟,全身心地投入公益慈善事業,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在做母親告訴我該去做的事情,去做它,也是因為它充滿樂趣!"這次汶川大地震儘管災難深重,但卻喚起了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強大的人性關懷,我們看到了太多太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過去有人常說"80后"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沒有社會責任擔當,甚至說是迷失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然而在這次抗震救災第一線,無論是士兵還是志願者,很多都是"80后"青年,他們沖在最前面,捨生忘死,捨己救人,讓我們刮目相看,重新認識。最近,《南方周末》也講述了一位"80后"青年學生的故事。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譚之平出生於一個特殊家庭。兩歲時,母親患上精神分裂症,父親是一名採煤工,患有風濕病。初中畢業那年,家裡的房屋在地質災害中倒塌。譚之平很想上高中,但面對有病的爸爸和年僅12歲的妹妹,她不得不作出人生的重大選擇,停學。她承擔了家務和田間農作,還去超市打工,之後萌生了創業的念頭。2000年春節過後,她扶着年邁的父親,揣着兩年多打工的積蓄,加上借款共2萬多元,走出山村到漢口開了一家小超市。但譚之平知道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經營小超市5年多的時間裡,陪伴她的是一盞舊檯燈和一箱書,直到報考了湖北職院。之後她又把家人接到身邊,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家餐廳。常懷感恩之心,常思回報之義。在學校,她積极參加各種慈善公益活動,助養殘疾女嬰,到敬老院為老人服務,還牽頭成立了湖北職院義工社,並把有關部門獎勵她的"孝子獎金"捐出來,成立了感恩文化基金,真讓人感動。現在,很多同學崇尚西方的節日,11月感恩節剛剛過去,聖誕節即將到來,我感覺不少同學對聖誕節非常熱衷。其實在西方,尤其在美國和加拿大很看重感恩節。感恩節最初的由來是來到"新大陸"的白人感謝當地印第安土著人的幫助,是強者對弱者的感恩,後來發展為感謝上帝和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這其實與我們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並無區別。我不知道,在這一天有多少同學會給辛勞的父母道一聲謝謝,有多少同學會給為你們服務的清潔物業工人道一聲謝謝,有多少團干會給自己的夥伴道一聲謝謝。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不要吝嗇"謝謝你"、"真心感謝你"這些平凡的話語,我們要發自內心地經常講,大膽講,這樣,就會感到身邊充滿着善意和溫暖。
一個人善良,就會懂得誠實、公平、理解和尊重等等,由此可見,品德是多麼的重要。希望同學們要象孔子說的那樣"吾日三省吾身",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修身立德,團幹部更要以身作則,不僅要當好表率,還要引領好你的團隊。四書之一《大學》開篇就說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德,就是首先自己要覺悟,培養優良品德;親民,就是教化,要讓他人覺悟,還要帶領你的團隊不懈追求,至善至美。尤其對於師範大學的學生和團幹部來說,更要注重道德養成。因為師範生與一般大學生不同,一是師範大學學習綜合性更強,一般大學學生學習重點在於知識本身的研究,為學而學,而師範大學的學生學習還包括知識關係的研究,為教而學。一般大學學生可以獨善其身,而師範大學學生則要兼善天下。二是師範大學學生應該是堪為人師的教育家,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不僅要言教,還要身教;不僅要立己,還要立人。因此,對師範大學的學生道德要求更高。希望我們師大的同學更加註重道德的修養和鍛煉,以學立德,以行立德,以律立德,努力做一個為人師表、品德高尚的優秀青年。
四是作風優良。
作風是綜合素質的外在表現,是成事創業的基礎。對團干同學來說,最重要的作風是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
思想作風的核心就是求真,就是要不斷地追求真理,堅持真理,為真理而奮鬥。30年前,耀邦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主持並支持的那場真理標準大討論,衝破了"兩個凡是"的種種籬藩,從而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帷幕。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的"日心說"是人類對宇宙認識的一次革命,使人們整個世界觀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動搖了封建統治,被羅馬皇廷列為"異端邪說"並加以鎮壓,當他的巨著《天體運行論》歷經艱難終於印刷成書的時候,哥白尼已到生命彌留之際。追隨於他的意大利哲學家布魯諾,先後到達歐洲十幾座城市傳播哥白尼學說,打擊神學家的世界觀,天主教會感到十分恐慌,將其作為十惡不赦的敵人關入監獄,接連審判和折磨達8年之久,最後將其活活燒死,一切恐嚇威脅利誘也絲毫未動搖布魯諾追求真理的精神。
我們師大的前身——國立中正大學的創立者、第一任校長鬍先驌先生,從京師大學堂畢業后兩度留學美國,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他回國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大學生物系、第一個生物研究所,他是中國植物分類學之父和中國植物學會第一任會長,1948年他又發現了幾百萬乃至幾千萬年前孑遺的、有"活化石"之稱的水杉,轟動國際。50年代全面學蘇聯的時候,由於他對蘇聯紅極一時的李森科學派偽科學的學術批評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以至他中科院兩次評選學部委員均被拒之門外。但是他這種堅持真理的精神得到我們後人所景仰。前幾年出版了兩本書《中國十大傑出校長》和《不該遺忘的胡先驌》,書中將胡先生與北大蔡元培、清華的梅貽琦、南開的張伯苓均列入中國十大傑出校長,並提到胡先驌的遭遇是中國生物學科的一個"悲哀".胡先生的墓一直安放在他親手創立的廬山植物園內,著名國學大師陳寅恪在墓碑前的一塊紀念碑上上題了二句話"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僅表達了對先生的追思,更是體現中國知識分子為真理而奮鬥的心聲。我們新校區栽種的大片水杉林、以先生名字命名的先驌樓和重建的肇基之地"小杏嶺"等等,都是為了緬懷老校長的遺志,秉承老校長的精神。同學們走向社會後,都將成為社會棟樑之才,面對當前多樣化、多極化和多元化的繽紛世界,我們不能為名所惑,為利所誘,應當有堅持真理的風骨和勇氣,尤其是團幹部,你們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更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並深入把握中國國情,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力求創新,這也是同學們實現個人理想價值的必然途徑。
工作作風的核心是務實,就是要滿腔熱情,為同學服務,急同學之所急,想同學之所想,為同學之所為。對普通同學來說,團幹部就是領導,領導就是"領袖"和"導師".作為學生的"領袖"和"導師",關鍵是看有多少同學從內心擁護你,追隨你,認同你。因此,你必須領先一步,規劃團隊的願景;你必須從善如流,傾聽他們的呼聲;你必須集思廣益,集中大家的智慧;你必須注重實際,辦好事,辦實事,這樣你才會擁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團幹部。我最近一直在考慮學校文化建設的問題,我將我們師大的校園文化與國內外知名大學作了一個比較研究,想請團委和團幹部們做四件事情,這四件事情也是廣大同學普遍歡迎的事情。
一是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努力營造紅色校園。主題活動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形式新穎,寓教於樂,活動面廣,印象深刻,適合青年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既提高覺悟又有實際意義,是豐富青年學生的課外生活,使其接受良好教育最好的載體。團委可以依據國際國內發生的重大時政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例如去年"十七大"的召開、今年奧運會的舉辦和改革開放30年紀念等等,這些都可以極大地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還可以依據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組織主題教育活動,如"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等等,回顧可歌可泣、悲壯磅礴的中國革命史,引導青年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還可以依據學校特色組織主題教育活動。我們師大的前身——國立中正大學創辦於1940年,是江西辦學史上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創立之初,蓽路藍縷,條件極其艱苦,68年來,七易其址,四易其名,風雨兼程,薪火相傳,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以這些內容為主題進行教育,可以增強同學們的愛黨愛國和愛校情懷,在潛移默化中將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學校精神融進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大家只要走進北大、清華的大門,撲面而來的海報、學報和各種活動通知會讓你目不暇接,流連忘返,這些活動很多都是由團委、社團和同學自發組織的,跨班級、跨年級甚至跨學校開展,我們應當好好向他們學習,在學校里努力營造弘揚主旋律的進取氛圍。
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努力營造活力校園。社團是鍛煉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好場所。我們黨有一大批傑出領導人都是從學生社團中脫穎而出的,如新民學會的毛澤東、蔡和森,少年中國學會的李大釗、鄧中夏,覺悟社的周恩來、鄧穎超,還有我們南昌改造社的方誌敏、袁玉冰等等。
堅定高尚道德堅守優良作風心得體會範文 範文推薦:
相關範文
- ·堅定高尚道德堅守優良作風心得體會
- ·踐行三嚴三實弘揚優良作風學習心得
- ·堅守紀律底線培養高尚心得體會
- ·小談“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
- ·領導幹部作風整頓教育活動心得體會範文
- ·作風整頓心得體會範文
- ·法院領導機關幹部作風整頓心得體會範文
- ·幹部作風整頓建設活動心得體會範文
- ·大學師德演講稿:堅守一方凈土、鑄就高
- ·學習加強和改進工作作風心得體會
- ·轉變作風心得體會
- ·新常態新作風心得體會
- ·幹部作風心得體會
- ·紀律作風心得體會
- ·整頓工作作風心得體會
- ·工作作風心得體會
- ·機電科轉變工作作風心得體會
- ·用心走基層用情轉作風心得體會
- ·學黨章守紀律轉作風心得體會
- ·思想作風心得體會
- ·學習幹部好作風心得體會
- ·機關作風心得體會
- ·學習工作作風心得體會
- ·煤礦學黨章、守紀律、轉作風心得體會
- ·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心得體會
- ·轉變機關作風心得體會
- ·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 ·八榮八恥心得體會--讓高尚在陽光下綻
- ·準則條例心得體會:爭做合格的共產黨員
- ·作風轉變年幹部作風轉變心得體會
- ·聯繫實際學習《江澤民文選》心得體會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