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主持詞 > 電視專題片腳本

電視專題片腳本

手機:M版  分類:主持詞  編輯:小景

  特色教育之花盛開在龍底江畔

  ---電視專題片腳本

  巍巍佛頂山,雲蒸霞蔚氣象萬千;滔滔龍底江,碧波蕩漾風景秀麗。

  中國溫泉之鄉、中國苔茶之鄉、紅二六軍團兩次經過並浴血奮戰的革命老區--石阡,美麗的石阡民族中學坐落在美麗的龍底江畔。

  這是一所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學校。起源於 1951 年簡陋的教師速成訓練班, 60 年滄桑巨變,從小學到七年制、八年制帶帽初中,到完全中學,到獨立高中,七易校名,七度改制,經歷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幾乎所有辦學體制。

  這,又是一所年輕而有朝氣的學校。走進民族中學的行列僅僅 18 個年頭,就獲得國家、省、地、縣各級各類獎勵、表彰四百多項,先後被命名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貫徹《學校體育》優秀學校,全國德育科研先進實驗學校,全國作文教學先進單位,“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實驗學校,貴州省高中綜合實踐課試點學校,貴州省青少年業餘訓練先進單位,貴州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貴州省紅旗團委創建單位,銅仁地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銅仁地區示範性普通高中。

  石阡民族中學,有在校學生 3300 餘人,開設 53 個教學班。 229 名教職工中,有專任教師 191 人,其中高級教師 56 人,中學一級教師 86 人,省地縣骨幹教師 21 人,受省部級表彰教師 3 人,縣管專家 1 人。

  為擴大規模,提升品位,搶佔教育現代化制高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縣委、縣人民政府規劃投入資金 1.2 億元,組織實施民族中學搬遷。 2008 年 8 月,搬遷工程破土動工, 2010 年 3 月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兩年就實現了整體搬遷。新校區佔地面積 106193 平方米,建築面積 43090 平方米 ,綠化面積 47600 平方米,有全地區唯一的 400 米塑膠運動場。校園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環境優美。

  在“以質量促發展,以特色創品牌”的辦學理念下,石阡民族中學確立了“弘揚民族民間文化,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的辦學目標,提煉出“明德修身,知行合一”的校訓。教師“嚴謹治學、因材施教”,學生“博學深思,勵志篤行”,整個校園洋溢着“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精神風貌。

  以質量促發展,是石阡民族中學的立校之本。

  2007 、 2008 、 2009 連續 3 年全縣高考理科狀元都出自石阡民族中學。 2011 年,石阡民族中學高考取得重大突破, 211 工程院校錄取 63 人,本科院校共計錄取 359 人,升學率達 93.07% 。教育教學質量年年上升,《銅仁日報》曾以《三類生源,一流質量》為題,探求石阡民族中學是怎樣火起來的。

  以特色創品牌,是石阡民族中學的強校之因。

  建校之初,民中人提出創辦特色學校,以“學校有特色、教師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為辦學目標,掀起了為期八年的創業高峰,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實現了縣級農村中學教育技術現代化和信息技術普及化,為學校改革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高中擴招以後,學校以抓好文化素質為前提,以特色班、校運會、藝術節等為主要載體,重點抓好體育、音樂、美術特長生的培養。學校組織了籃球隊、田徑隊、舞蹈隊、軍樂隊、合唱團、木偶戲藝術團等,長期堅持訓練,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素質培養。其中,尤其以體育為重,體教結合雙管齊下,體育強校重點突破,將特色辦學引向深入,各項工作發生了質的飛躍,呈現出體育工作中心開花,教育教學全面結果的大好局面。 2005 年,石阡民族中學獲兩項國家級體育工作表彰,貴州電視台《今日視點》也專題介紹石阡民中“體教結合,體育強校”的特色辦學 ; 《銅仁日報》推出《特色鮮明的民族教育之花 -- 石阡民族中學“三特”辦學紀實》。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石阡民族中學的民族文化進校園已形成體系。學校把傳承民族民間文化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拓展教學理念,激發學生興趣,發現學生特長,培養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開展“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民間體育進課堂”課題研究,把踩高蹺、踢毽子、鬥雞等民間體育納入校運會比賽項目,使民間體育有了很好的傳承。

  作為銅仁地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石阡民族中學對開展陽光體育、增強師生體質十分重視。 2004 年以來,學校田徑隊代表石阡參加地區“三好杯”田徑運動會,實現四連冠,多次代表地區參加省級以上賽事,取得了建國以來銅仁地區最好成績,培養出 14 名國家二級運動員。

  如果說,民族民間體育進校園是人有我優,那麼,木偶戲進校園則是人無我有的創舉。 2006 年初,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石阡毛龍和木偶戲雙雙入選。石阡民族中學迅速將木偶戲傳人請進校園,對木偶戲開展搶救、保護和傳承工作。

  六年來,在千年古寨樓上民族文化村、堯上仡佬族敬雀節、重走長征路火把傳遞、溫泉文化旅遊節和苔茶文化旅遊節上,石阡民族中學木偶戲藝術團都作了精彩表演,得到百餘名中外記者的關注和採訪。《貴州日報》《銅仁日報》《貴州都市報》記者曾經擔憂,瀕臨失傳的石阡木偶戲 -- 這份寶貴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到底傳給誰?現在,石阡民族中學已經給出了讓人放心的答案。

  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民族民間體育進校園和木偶戲進校園,構成了石阡民族中學特色辦學的兩大亮點。

  辦民族特色教育,成就昨日的輝煌;創地級省級示範,展現獨特的魅力。兩年完成整體搬遷,石阡民族中學發展神速;一年成為地級示範高中,石阡民族中學潛力巨大。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今天,作為石阡教育的一顆明珠,作為石阡形象的一張名片,石阡民族中學正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堅定的信念,向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邁進。

您正在瀏覽: 電視專題片腳本
網友評論
電視專題片腳本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