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主持詞 > 專題片解說詞

專題片解說詞

手機:M版  分類:主持詞  編輯:pp958

  專題片解說詞(一)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條絲綢古道,引領着歷代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競風流。幾度滄桑,幾度璀璨。在這片神奇瑰麗的土地上,有一位從江南青山綠水中走來的浙江人,三十餘年來,他用恣意的水墨在大漠古道上行走,將絲綢之路,駱駝精神胡楊神韻在畫卷中神奇地演繹,傳頌大江南北。他就是畫駱駝和絲綢之路聞名的季從南,人稱“駱駝王”。

  季從南,中國著名畫家。字季節,號括蒼山民,浙江省麗水人,1932年生。1953年畢業於浙江省麗水師專美術系。1958年支援大西北后移居甘肅,晚年定居廣州。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壁畫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1958年,剛從浙江麗水師專美術系畢業的季從南,響應國家號召,滿懷壯志,遠走大西北,那時的他面對遙遠的大西北充滿着許多美好的想象:“大漠孤煙直,黃河落日圓。”,“姜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這樣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

  在甘肅蘭州,一住就三十多年的季老,面對中華民族悠久原始的荒野與文明交集的氣氛,卻別有一番滋味與迷戀。

  絲綢之路是指從長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和塔里本盤地,跨越帕米爾高原,經過俄羅斯的烏茲別克,土曼,達阿富汗,伊朗,直抵利亞和黎巴嫩的經商路線。

  來甘肅三十多年的季從南,浩瀚的大漠,練就了他寬闊的襟懷,駱駝的鈴聲,喚起了他寄情“絲綢古道”的情絲。1999年,季從南完成了巨幅長卷“絲綢古道萬里圖”,在國內引起了一時轟動。據說,季老為了完成這幅長卷,曾先後八次出入“絲綢之路”的東端部分,體驗沿途的風土人情及自然景觀,也飽受過大漠的風沙與酷熱。

  此卷長十六米,將千里古道濃縮於畫卷之中,全卷景景相連,渾然貫通,氣韻協調得相得益彰。畫家借山雲,樹石以打破時空的局限,展現了山川之勝,古迹之雄,氣勢磅礴,讓觀眾於卷前移步換景,氣象萬千。

  畫卷從春起至夏入秋最後到冬,以“落日”、“明月”為長卷的“點睛”,前後呼應,飽含激情揮灑出史詩般的長卷。從西安古城出發,沿途石窟、古城、名勝錯落有致分佈在古道上,大漠、山川、河流連綿起伏。最後以羅布泊西岸的古城樓蘭收尾。在全景式的整體構圖上,畫家採用俯視法、平遠法、橫切法等表現雪域、山巒、大漠,氣脈貫通,勢態磅礴。多支駝隊行走古道期間,栩栩如生,引人尋蹤。在筆墨技法上,畫家以拖泥帶水皴揮灑出沙漠,淡褚淡墨交融,用斧劈皴、批麻皴表現峰巒,以馬牙皴、雲頭皴營造雪山,彰顯戈壁經風沙侵蝕、洗禮的特有的山石肌理,蒼茫沉雄。

  季從南稱:絲綢之路在大唐前期最繁盛,但在詩人的眼中,吟誦邊關西域的詩歌大多是悲滄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茫茫的大漠以及厚重的歷史文化給予了他無限的創作靈感。

  堪稱與《絲綢古道萬里圖》長卷呼應的《絲綢古市》四聯則是另一風采。四聯屏共塑造了一百二十八個身穿不同民族服裝、神情各異的人物。第一聯屏由賴少其題“絲綢古道”,畫面上長安古城高聳,集市上,地攤上則擺着各種各樣的奇貨,畫面上大街暢通,一輛馬車運載幾大包絲綢穿過牌樓緩緩而行,另有一群人興緻勃勃圍着玩雜技,十足的市井風情。第二聯屏上廖冰兄題“城南逸趣”,多了一份閒情逸緻,下棋品茶、觀賞絲織物,乘馬車閑逛,酒樓猜拳。第三聯屏上林墉書“北垣選駒”,這是一個盛產名馬的邊關馬市,彪悍大馬成群結集,大有大唐六駿之雄風,相馬的、打馬掌的,做交易的,不亦樂乎。第四聯屏上蘇華書“西出陽關”,畫面上有人袒胸露背,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有西出陽關故人壯行之舉,有人捆綁行裝,畫面中央則是官宦貴婦與西域大商賈依依道別,不遠處駝隊整裝待發,遠處渾圓的落日下,一支浩蕩的駝隊已漸行漸遠。大唐時京師多有西域人,耳目相接,語言相通。整個畫面情感交融,一派繁華景象。

  《絲綢古道》和《絲綢古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如日月輝映,令人稱絕。創作完成後,在國內外引起了一片轟動,黎雄才大師看罷立揮筆連稱“大觀”;廖冰兄讚歎“揮灑淋漓,氣勢雄偉。”

  季從南以畫駱駝而享譽中外,人稱“駱駝王”。他在大西北生活了三十多個春秋,駱駝是大漠之舟,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高尚品格時刻激勵着他。駱駝是他相依相伴無言的朋友,是他精神的寄託,幾達血脈相溶,渾然一體。幾十年來,他對駱駝的熟悉幾乎達到“庖丁解牛”的程度。在構圖上,基於駱駝或站或躺保持仰頭動物習性的準則,用白描寫生法,下肢則用焦墨點擦法,身體、駝峰、大腿則大膽落筆,濃淡交替,力透紙背,骨韻堅凝,似駱駝蘊藏千斤內功,剛柔相濟,氣韻生成。季從南筆下的沒骨駱駝,常常讓觀眾嘆服其“元氣淋漓障猶濕”用墨傳神的最高境界。

  大漠古道上,駝鈴陣陣,胡楊紮根在沙漠中,千年不倒。季老曾經說過:在絲綢古道上,胡楊駱駝給他的感覺,文明絲綢之路靠的是駱駝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來的。過去魯迅先生讚揚牛;徐悲鴻讚揚馬;黃胄說,驢並不比它們兩差。在季從南看來,駱駝更不比前面的差,它們總是默默地抬起嶙峋的身軀,負荷重物緩緩地遠足。沒有莊重的惜別,沒有親友的揮手,沒有鮮花的蜂擁。惟有駝鈴伴着孤影,無言地行走!踏入無邊無際、黃塵滾滾、陰風怒號、寒暑難奈、生靈盡罄的大漠,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前方,走向綠洲,走向希望。

  挾着風沙、裹着冰雪、駝鈴叮噹、牛羊逶迤的畫面,無不訴說著戈壁大漠神秘瑰麗的傳說;無不訴說著絲綢古道過往的風情逸事;無不訴說著西部人民堅強奮鬥的史實。已近耄耋之年的季從南告訴我們,他將在駱駝、大西北風情的題材上繼續求索,讓駱駝胡楊精神一直傳頌!

  專題片解說詞(二)

  旁白:他,義務行醫四十年,拯救病人近30萬人次,被譽為“海上神針”。這就是張誠老人留給我們的最初印象。其實,這本身就包涵了極大的新聞容量,然而更讓我們感興趣的是76歲的老人,曾經是火熱軍營的普通一兵,他傳奇的軍旅生涯和不凡的人生境界令人感慨不已。

  旁白:40年代中期,正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前夜。出身醫學世家的張誠懷着一腔報國之志離開了老家,投奔當時的國民黨海軍,並被派遣赴英留學。

  採訪張誠同期聲:“我1945年1月到了重慶,4月份一個機會,國民招考出國海軍,赴英接艦(“重慶號”巡洋艦、靈甫號護衛艦),那個時候我就報考了,五月份發榜,我榜上有名。從這個時候,我的生活就從學生時代轉變到了從軍時代,我那時候是非常之高興和興奮,我下定決心要到國外學習航海技術,回來報效國家”。

  旁白:正是憑着這樣一種愛國熱忱,張誠在英國受訓時比別人更為刻苦。

  採訪張誠同期聲:“受訓的時候很嚴格的,英國人非常嚴格,但還是有很多人經常出去跳舞、唱歌,我一般不去的,所以我現在跳舞跳不好,我當時只是一心學外語,學航海技術”。

  旁白:學成回國的張誠在“重慶號”上服役。在那裡,他看到的卻是另外一副圖景。國民黨政府的腐敗,使他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動與衝擊,於是他毅然參加了以後的“重慶號”起義。

  採訪張誠同期聲:這就是“重慶號”1949年2月15日起義的地方(上海吳淞口檢疫錨地)。當天晚上,我是零點的更,當我接更的時候,有一個起義委員拿着槍問:“你來幹什麼?”我說我來接班。”他講:“班給你接了,你去睡覺吧”。我又遇到了另外一個“解委會”的委員,他叫趙家堂,山東人。他說,現在我們起義了,你去操舵吧。所以我就去操舵了,就這樣我參加了人民海軍。

  旁白:從此,張誠的人生旅途在吳淞口濃霧中轉舵,駛向一個新的彼岸,人民海軍接納了這個有志青年。在茫茫大海上,張誠以其精湛的技術和對祖國的無比的忠誠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組織的信任。

  採訪張誠同期聲:“我在部隊近四十年的航海工作中,我覺得黨對我的培養,教育信任是第一位的。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毛主席在武漢準備坐海軍的船,東海艦隊派我率先領航兗州艦協同72大隊大隊長陳德宏連夜開往武漢,為毛主席離開武漢領航。這是黨和國家對我政治上的最大信任,也是給我的最大榮譽。”

  採訪張誠同期聲:“1969年10月,林*彪發布第一號通令,所有‘原海軍’在艦艇上工作的人員一律下艦,另行安排工作。那個時候,我在舟山執行任務,返航的時候,我用望遠鏡把那些沿路海島上的山頭看來看去,看了又看……我是覺得以後沒有機會再看了。回港以後,我一等再等,人都快走光了,還是沒有輪到我走。後來政委告訴我,我已經被留下來,繼續在軍艦上為黨工作,我很開心,很開心!”

  旁白:1958年,一個中國共產黨海軍的高級將領來到張誠所在的軍艦上當兵鍛煉,使張誠老人又獲得了又一種新的人生感悟。

  採訪張誠同期聲:1958年,我在“井岡山”艦上當航海長。當時的東海艦隊陶勇司令員到我們艦下放鍛煉,就在我的部門裡當操舵兵。在與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同訓練的幾個月當中,使我受教育很深,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他反覆教導我們,一個革命軍人應該永遠為人民服務。這一點對我今後幾十年的革命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我把這句話作為人生的一個奮鬥目標。

  旁白:從舊軍隊的士兵到人民海軍軍官,從業務過硬的航海長到治病救人的神醫,近40年的軍旅生活,使張誠的人生境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採訪張誠同期聲:將近四十年在部隊的鍛煉,最大的收穫是“為人民服務思想的確立”。我1960年調登陸艦大隊當航海業務長起從事針灸研究與行醫至今年也正好四十年。我如果說沒有確立為人民服務思想的話,不可能四十年義務為那麼多人民群眾和戰士們治病。1992年,我在溫州柳市義務行醫,幾千人在外面排隊,整整兩天兩夜。我用自己創新的“插秧式”針刺法,創下一天一夜針療1200餘人的記錄。我在奉化溪口,一天也達八、九百人呢!在嵊泗列島我一天也打五六百。在海軍的虯江碼頭,我一天也治療三、四百病人。這麼幹當然是很累的。但是,只要達到我給他們解除病痛的目的,我就覺得自己的人生是有意義的。我能治好一個病人,內心就多一分安慰;我能治好一個病人,內心往往比病人更高興。

  旁白:一個人有點特長和能力或許並不難,但將這一技之長全部投入到為別人謀幸福的事業中去,或許就有點難了。因為這需要一點勇氣,也需要一點精神。

  採訪張誠同期聲:首先,我是一個軍人,一個軍人就該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就要表裡如一,就不能收人家的錢。第二,我父親在我們老家,他是一個大善人,為人家排難解困或者治療什麼毛病,他都是急於幫助人家,不收錢,而且救濟人家。這對對我的影響非常深,非常深。

  旁白:有人為張誠老人做過這樣的統計,他治療過的病人按三十萬人計算,只要他對每個人收取10元錢,他早就是個百萬富翁了。然而,他始終沒有邁出這一步!心底無私天地寬。這位老人正以他的實際行動,實踐着“為人民服務”這句許多人常掛在嘴邊,卻往往做不到的口號。使這顆善良的心在浮躁的都市裡,跳動得越發悅耳動人。張誠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兩萬多枚用過的銀針,成千上萬張病歷和無數個神奇的故事,他還將帶給我們更多更多的溫暖人心的奇迹。

  專題片解說詞(三)

  這裡是保定市親民愛民活動辦公室和廣播電台聯合舉辦的“我有翅膀,請給我一點力量”現場,這個活動彷彿一場久旱甘霖,一雙雙需要幫助的手和一雙雙給予幫助的手緊緊的握在了一起,太多動人的故事,太多感人的淚水,一個叫張亞雙的女孩兒牽動了許許多多人的心。

  這樣的牽手,這樣的擁抱,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司空見慣的,可在少女張亞雙眼裡,卻是她生命中永遠的空白。十八年前,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僅一個月的張亞雙便失去雙親,命運的風暴在一次無情地的襲擊了這個幼小的生命 ,徐水縣安庄村的張文遠用一雙粗糙的手托起了這個孩子幼小的身軀,為了不讓孩子受委屈,他甚至沒有結婚,而懂事的張亞雙在學習上也十分努力,總是能帶給父親驕傲和快樂,遺憾是張文遠身體不好,高血壓,冠心病,幾乎讓他喪失了勞動能力。父女倆艱難的身影引起了縣鄉村各級的關注,親民愛民活動把這個家作為重點幫扶對象,村委會對父女二人展開了長期具體的救濟活動,貧窮,並沒有驅走小家的溫馨!

  張亞雙一直是一個上進的好學生,在學校,她是最有實力也是最有希望考入大學的,然而就在高二後半學期,亞雙的父親癱瘓了,命運的風暴再一次無情地襲擊了這個孩子! 村委會的惋惜成績優異的張亞雙,決定每個月出三百元僱人照顧張文遠,可是張亞雙卻拒絕了村委會的好意,毅然決定離開學校,親自回家照顧父親 !

  這個時期離開學校照顧父親就意味着放棄高考,但張亞雙絲毫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在女兒的心中,父親的生命勝於一切,然而事實無情,生病9個月後,父親張文遠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愛的力量是神奇的,為了實現父親的遺願,在距離高考僅僅100天的時候,張亞雙以超凡的刻苦和毅力衝刺,最終以565分的優異成績考上入大連大學工商管理專業

  爸爸,您看到了嗎?這就是您盼了大半輩子的大學通知書,女兒給您拿回來了,為了我,您吃了那麼多年的鹹菜,你的苦沒有白吃。

  爸爸,我相信您一直是我和在一起的,我的眼睛就是您的眼睛,我一定會兌現諾言,帶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爸爸,我知道您擔心我的學費,您放心吧,女兒是堅強的,我會通過自己的手去勞動的!爸爸,我也知道您怕我孤單,沒事兒的,保定市親民愛民辦公室和廣播電台舉辦的“金秋助學募捐”活動,有那麼多好心人都在關心我呢,不信您聽聽!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在這個和諧的社會裡,你不孤單!你是一顆小草,我們會給你陽光,你是一隻小鳥,我們會給你高飛的力量!靠近吧我孩子,大家的愛為你搭起一個臂彎,永遠給你鼓勵和溫暖!

您正在瀏覽: 專題片解說詞
網友評論
專題片解說詞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