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2008年的湖南高考作文:應該走出書齋,關注多難的生民

2008年的湖南高考作文:應該走出書齋,關注多難的生民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pp958

2008年的湖南高考作文:應該走出書齋,關注多難的生民 標籤:100個品德故事 高考狀元 童年的秘密

  一、2008年的湖南高考作文:應該走出書齋,關注多難的生民

  2008年湖南省高考的作文題目是: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是唐代詩人韓愈的名句,詩句的意思是說,在滋潤如酥的初春細雨中,春草發芽,遠遠望去,一片淡淡的綠色,可是走近后,卻只看見極為稀疏的草芽,綠色反而感覺不到了,詩句的意境是美的,隱含的哲理也很豐富,它使我們領悟到:置身太近,有時反而感受不到實際存在的東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時需要跳出這一事物;人對事物的看法與對美的感受同距離是有關係的,其實,生活中的許多事物和現象都含有這兩句詩的意境與哲理,關鍵在於你的體會和觀察。

  請根據你閱讀詩句時所體會到的意境與哲理,聯繫現實生活,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注意]:1、立意自擬,題目自擬。

  2、不要照抄或擴寫材料。

  3、所寫文章要符合文體要求。

  湖南今年的作文有下面這些特點:

  從材料語看,“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個詩句出自韓愈的一首小詩,這也是全詩寫得最為微妙的一句,前一句是描寫句,后一句是哲理句。以詩設題,切入口比較小,比較有文化內涵,不論是意境還是哲理,都很有嚼頭。

  從提示語看,命題者對后一句的挖掘比較多,重點落在了哲理的闡釋——置身太近,有時反而感受不到實際存在的東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時需要跳出這一事物;人對事物的看法與對美的感受同距離是有關係的;重點落在了對生活由此及彼的聯想和感悟——其實,生活中的許多事物和現象都含有這兩句詩的意境與哲理,關鍵在於你的體會和觀察。對描寫句的闡釋有一點輕描淡寫,對詩句的意境闡釋則是一語帶過,命題者竟有意忽略了意境的挖掘。但是,要求語“請根據你閱讀詩句時所體會到的意境與哲理,聯繫現實生活”中,意境與哲理的挖掘,是並列的重點,所以,這裡存在着一種矛盾和分裂,不夠嚴謹。

  從審題看,結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命題者的審美取向和情感傾向是鮮明的,那就是“草色遙看近卻無”——置身太近,有時反而感受不到實際存在的東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時需要跳出這一事物;人對事物的看法與對美的感受同距離是有關係的。審題並無一點難度。這樣一個命題立意,無論是寫記敘文還是寫議論文,應該還是比較好寫的,應該還是有話可寫的。

  但是,湖南今年的高考作文題並沒有亮色,民間反應並不太好,網民評價並不太高。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平心而論,我看到這題目時也沒有眼前一亮的驚奇,感覺平平,覺得格局狹小,彷彿看見一位老先生手持一卷泛黃的古籍在冬日的窗前吟哦,咿咿呀呀、絮絮叨叨地教導着一群蒙童,此詩當如此這般如此這般。

  仔細回味着這有一點刻薄的想法,尋找其中的原因,才發覺,一切根源於作文題脫離時代,漠視生活,或者說,表面上要求聯繫生活,而其實思路的起點卻是停留在書齋。當然,這並不是要求高考作文題一定得緊扣時代,從文化,從人文關懷切入,當然也是非常重要和恰當的。但是,2008年是不一樣的,2008年的湖南,2008年的中國,可以說是多災多難,湖南人、中國人在這一場場的救災中成熟了,升華了,彷彿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了;特別是汶川地震,特別是5月19日,整個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同時為汶川地震中遇難的百姓致哀,特別是無數的國人振臂高呼“中國挺住!”之後,這種情緒這種精神需要表達和傳揚,而高考作為國家的大考,有引導考生關注時代、關注生活的責任與義務,引導學生體會並融入時代的精神,所以,2008年的高考題有必要真正緊扣時代的脈搏與旋律,體現時代的呼聲,不能只讀聖賢書,不聞窗外事;我們需要走進時代,搭起愛心與奉獻的橋樑,而不應該“草色遙看近卻無”,遠遠地作審美的審視:時代要求我們走進而不是遠望。應該說,湖南今年的高考作文題與國民的這種期待是有落差的,民眾不予好評,大概就是這個原因了吧,即使不中,亦不遠矣。

  二、2008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經濟發達,文化也發達

  2007年高考作文的關鍵詞是:人文、詩意、多元。目標一致,熱點集中,有一點像2007年的牛市,頗獲好評。

  但是,要找2008年高考作文的關鍵詞,似乎頗為為難,目標不一,熱點散亂,審美立意高下參差不齊,這似乎也有一點像2008年的股市,呵呵,有一點胡亂聯繫,但是感覺真是有一點像。

  災區高考作文多是與抗震救災有關;中部省市則找不出規律,他們既沒有去年的人文浪漫情懷,也沒有對2008的多災多難給予關注與審視,有些高考題簡直是不知所云;一些東部發達地區的高考作文則有上好的表現,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較好地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體驗生活以及思考生活,緊扣時代脈搏,富有時代氣息,又有思考力度與空間。

  總的感覺是東部的省市不僅經濟發達,而且在思想方面,也能夠勇於開拓,大膽創新,求新求變而又貼切大氣,這是中部省市高考命題需要學習的。

  現對部分高考作文題,做一些淺陋的分析:

  上海:《他們》

  ——這道作文題給考生的空間是很大的,屬於開放型的作文題。但是,似乎針對性也很強:現在的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但是關注他人,關注社會的意識不夠,因此這個作文,有引導學生走出自我中心的意識;建設和諧社會,不僅要關注“我們”,也要關注“他們”,如此等等,強調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強調溝通理解互助。

  題材是豐富的,比如可以寫西部落後地區同齡人的生存狀況、精神面貌,表現他們的勤奮、堅強、同命運抗爭的可貴精神,從而告戒自己,要珍惜我們的優越條件,要熱愛生活;也可以寫農民工、寫殘疾人這些群體;也可以寫熱點,比如年初南方罕見暴風雪、四川地震等重大事件中的特殊群體,可以寫災民、可以寫人民子弟兵、可以寫志願者,等等。考生可以根據平時的積累,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平時比較關注的、有過一定思考的“他們”來寫,會寫得開寫得好。

  廣東:《不輕易說不》

  ——有網友(專家?)作如下評價,我也深以為然:該命題具有濃烈的時代感。中國近期對待“藏獨”“台獨”“汶川大地震外來援助”都不是輕易說“不”。(強調“接觸”“溝通”“理解”都和此命題關聯);該命題具有較強的思辨色彩。“說‘不’”是個傳統作文話題,“不要輕易說‘不’”是在傳統話題上的推陳出新,但較傳統話題更具思辨色彩。此命題對“說‘不’”不是全然否定,也不是全然肯定,要區別對待,行文就要在分寸上拿捏到位。

  這個題,既感性又思辨;既扣熱點,又貼緊廣東作為中國改革先行者的實際情況,既是一種前瞻又是一種回望,據說,汪洋到廣東后又掀起了新一輪的思想解放之潮,前不久,見報載:深圳選舉市級領導將實行差額選舉。誠思想解放之一大步也!這種解放也體現到了高考作文?!

  浙江:《觸摸城市與感受鄉村》

  ——“觸摸都市”或“感受鄉村”是一個詩情畫意的題目,重在考生“自我體驗”的真實展現,注重自己的“個性”發揮。觸摸和感受,都意味着通過接觸外界事物而引起一定的思想情緒。而城市和鄉村,是一個大而抽象的概念,前後一組合,充滿了詩性。更何況在時代的召喚下,城市與鄉村在不斷地雙向涌動。這是具有時代意義的現代人的生活狀態。城市有城市的語言,鄉村有鄉村的心靈。我們可以從這樣一個詩性的話題中得到啟示。

  考題引導考生既要走向社會,感受歷史文化、美妙自然和現實生活;又要關注自我,關注自己的心靈,調動感官,激活青春的感受。

  四川:《堅強》

  ——四川挺住,四川雄起!當汶川地震發生時,所有的中國人都是四川人,所有的中國人都需要挺住,都需要雄起。國殤之期,還有什麼詞語比“堅強”更好,更能勸慰生者,告慰死者,更能直擊心靈,引導社會。

  我們相信,災區的考場中,孩子們一定是含着熱淚,也無比堅強地寫完這一篇作文;而災區的老師,在閱卷中也一定會被同學們感動德淚流滿面。這次考試,四川一定會出現一大批感人肺腑的優秀作文

  但是,作為高考作文,這篇作文的辨識度可能會大打折扣。

  寧夏、海南高考作文題目:小蘭和媽媽都喜歡看小鳥飛翔聽小鳥唱歌,他們第一次養鳥媽媽忙女兒貪玩,沒幾天小鳥就餓死了;第二次養鳥母女倆要好好的養小鳥,養了一個月小鳥長的很好,可朋友說你們殘忍的剝奪了小鳥的自由唱歌自由飛翔的權力。母女很不舍的將小鳥放飛了,第三次親密接觸,小鳥是因為收到一封放生活動的邀請函,信函說放生活動既環保又慈善,母女倆買了兩對小鳥興高采烈地去參加了放生活動。

  ——說實話,看了半天題目,作為一個在高三一線的語文教師,我是有一點迷糊,不,是很迷糊,這個材料要表達一個什麼樣的中心,或者價值取向、情感傾向,彷彿走進一個迷宮,不得要領。

  為了了解題意,我上網搜了一下網友(專家?)的評論,其中有一段:法國作家加繆在《西緒佛斯的神話》中寫到:西緒佛斯被罰推大圓石頭上山,推到山上后石頭滾下去,因此西緒佛斯又得繼續推石頭上山,這樣周而復始,永無止境,從而形成了乖謬的悖論。這裡放鳥的前提是大肆捕捉鳥,放鳥是讓鳥回歸自然,而放鳥之前的大肆捕捉卻恰恰違背了這一心愿,因此形成又一悖論。題目雖故事簡單,但寓意明顯且深刻,着重考察考生思考其中的悖論,觀察和分析出其中的問題所在——貪心商人藉機發財?慈善行為有待改善?人與自然的不和諧之處?同時告訴我們,我們的慈善需要用對地方。

  真是大掉眼鏡,我的嘴巴驚得如同一個“O”字。想必這兩地的學生都是高材生,而且是哲學書念得好的高材生,不但要懂得辯證唯物主義經濟學原理等,還要對乖謬的悖論有深入的研究,命題者真是“高明”,彷彿是一個坐在雲端俯視蒼生的高人,拈花悟禪,寧靜致遠,呵呵,真正見識了。

  但是,既然是悖論,怎麼會有解呢?一個故事出現了多次的動作細節居然不是重點信息?故事中的主人公前言不搭后語,行動反覆無常,不可理喻;作文既不能寫自己的生活,也沒有扣住時代的脈搏,於情無感慨,於事無體驗,於理難思辨,怎麼辦?呵呵,我相信在考語文的時候,這兩地的考生一定暗泣者無數,也許,只有命題老師才可以真正寫得出宏文巨制,對於命題者來說,秀的機會,總是很難得哦。

  福建:三個人進商店,分別買飲料,一個買甜的,一個買苦中帶甜的,一個買淡的。根據此情景寫一篇作作文,題目自擬。

  ——有人說,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我要說,高考作文也總是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不信,你看福建的考題與寧夏、海南高考作文題目一樣的叫人不知所云。出題者或許是寫寓言小說出身的,或許是象徵主義大師,高深得很,普通人難得理解。不說也罷!因為我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因為我實在是一個太過普通的人,智識水平還沒有達到高僧參禪悟道的水平。

  其餘不論,愚以為真正高明者不多,偽高明者倒是很多。罷了,虎頭蛇尾地結束這篇文章吧,只是想真心勸一句:中西部省市多虛心地學學上海廣東吧,他們不僅掙錢厲害,見識視野也的確是高遠開闊啊!

您正在瀏覽: 2008年的湖南高考作文:應該走出書齋,關注多難的生民
網友評論
2008年的湖南高考作文:應該走出書齋,關注多難的生民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