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秋水思者

秋水思者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pp958

  那是一個歷史、社會處於大分裂、大一統、大發展、大轉型的時期。華夏民族正從野蠻蒙昧的奴隸社會艱難沉重地走出來,在這宏大的歷史轉型時期,一個朝氣蓬勃的民族可能因為處於幼年時期,先天的發展還不充分,在面對眼前混亂的局勢不免搖頭嘆息,顯得那樣力不從心。在整個漫長的過程中,她徘徊過,在不同思想抉擇的過程中顯得猶豫不決,踽踽獨行。

  在世界歷史處於孤立分散的發展狀態的特定的時間維度里,民族之間彼此的聯繫在廣袤遼遠的空間上的閃現的頻率、力度猶如行將就木的人的遊離的氣息一樣,是那樣的脆弱,若有若無。領世界潮流風騷的華夏民族,走在歷史發展的最前沿。歷史理所不然地賦予她非常的經歷,在探索的征途中註定孤獨寂寞,註定要在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中獨立地去探索自身的發展的模式、發展的道路。

  在歷史文明發展不成熟的社會條件下,要為歷史社會的發展尋求光明正確的方向,找尋歷史社會前進的動力源泉,雖然不是沒有可能,但一切探索在漫漫的歷史路途中顯得困頓和艱難。

  但社會的需要,註定在特定的歷史時間維度中,會有一定的指向標性的理論思想的出現。

  那是禮樂崩潰、道德淪喪的時代;那是個狼煙奔騰、戰亂不斷的時代;那是個百家爭鳴、九流合生競爭的時代;那是個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的時代……似乎所有的徵象都暗示着華夏民族即將經歷一次暫時的歷史與文明的陣痛,經歷一次痛苦的歷史與文明的分娩。

  四海八荒之內的仁人志士,聖人先哲都竭盡全力地找尋良好的治療方法,力求為民族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在民族發展的史冊上載上自己名字以萬世流芳。

  在爭鳴的百家九流中,我們會意外地發現一個卓爾不群、鶴立雞群的特立獨行的人,那就是莊子。面對紛紛擾擾的世俗世界,他沒有周遊列國、四處奔走來遊說君王來實施他的逍遙大道;以異乎尋常的冷靜來抵制黑暗污濁現實的打磨,來反抗藏污納垢的現實。

  他從老聃的手裡接過那本發黃的《道德經》,一本帶着歷史厚重感的書激發了他創作的靈性。那份沉甸甸的《道德經》宛如變魔術般地神奇地再生,並煥發出充沛的活力。而那思辯的精髓在莊子的血液里恣意奔騰,成為他生命的終極信仰和行為的終極根據。他企圖以這個光彩絕倫的真理來指引現實世界的發展方向,來造福現實世界。

  但現實的混亂似乎遠遠超乎莊子當初的意料,諸侯爭霸,烽火連三月的社會的無序讓他心灰意懶;禮樂崩潰,征伐自諸侯出的社會現狀讓他感到無可奈何。這是必然的,意氣風發的書生,往往用揮斥方遒式的激揚文字來指點江山,內心極度的自尊常常造成心靈的空虛和浮躁。常常要以現實的功成名就來填補內心的空洞,來醫治心靈的千瘡百孔。

  老子的那本枯萎的《道德經》,本來就是逃避與遁世的心路歷程的華美表現和出世的理論系統的根據。要用出世的方法論來挽救現實,無異於南轅北轍,痴人說夢。

  無法在世俗社會裡實現自己的鯤鵬抱負,便索性逃離現實,站在世俗的對立面高舉逍遙的大旗,或默默的潛行,或仰天長嘯,或高聲呼籲。以自己特立獨行的行為來否定現實,用自己畸形變態的理論來建構自己行為的終極根據。並企圖有更多的尾隨者來追捧,瓦解現實的世俗世界,回歸自然,實現與自然的和諧交融。

  莊子的這種畸形變態的心理往往流露於他的理論,但畸形的理論也常常散發出迷人的光彩與深刻的理性。在歷史的特定的時間維度里,當意識形態領域內居統治地位的主流思想表現出腐朽的不合理性的時候,莊子的思想常常成為備受思想壓抑與摧殘的先知分子進行暫時性的自由呼吸的空間。為了使得這種嚮往心靈自由的希望成為美麗的現實,先知分子們常用莊子的思想作盾牌來攻擊主流意識形態。在攻擊獲取決定性勝利后,莊子的理論往往能大行其道。但其內在的本質的出世性決定這種統治只是暫時性的,絕不可能長久下去。

  就像盤古開天地以前一樣,宇宙之間本來是迷茫混沌的一片,沒有生命。只是在陰陽的運行、邂逅及交融中形成依稀渺茫的氣,在日月的熏陶和雨露的滋潤中形成生命的皮囊與生命的靈魂。

  在這一切看似偶然的背後卻有其終極的根據的,而這最神秘的終極性的指揮的力量與原則就是天道,天道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無限本體,卻又存在於天地萬類之中。但天道在本質上卻是混沌渺茫的,虛無飄渺的。道是宇宙間最高尚最完美的準則,以五行八卦現象和形式演繹着天人合一的規律。而天人合一是人類生命誕生的源泉,是生命運行的終極根據。

  如果剔除其中的糟粕、不合理性的一面,我們不得不承認天人合一的理性光彩。

  因為這就從根本上瓦解了人類社會最堅定的最神聖的信仰,否定了人是萬物靈長的謬論。宇宙萬物平等地、共同存在於宇宙間的一個小小的寰球上,共同撰寫了生命最崇高最絢爛的篇章,共同演奏了生命最華美最滋潤的旋律。

  關於人類對於自身是萬物靈長的尊貴性的執着,源自與人性深處的醜陋。正如寄生蟲寄生在寄主的身上,人類總是為自己的磨牙吮血尋找自認為最正確的理論根據,找些所謂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萬物靈長,企圖以此來確立自身的萬世不可動搖的神聖的地位。這種自信源自於最原始的人類妄想征服自然時蒼白的內心的渴望,一種為自己壯膽的渴望,一種尋找勇氣的渴望。其實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渴望與借口的合理性與荒謬性。這對處於萎靡狀態下的人類走出自我悲觀的陰影的世界所起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但是這種合理性的持續的時間過於長久,因此形成的慣性勢能是難以一時扭轉的,並最終人類骨子裡根深蒂固的毒癮。

  這種優雅美麗的借口所折射出的正是人類對自己地位定位偏差的頑固與執著,以及這種頑固執著背後的空虛和浮躁。

  而受此浮躁與空虛的心理支配的人定勝天的觀念一直以來被人們奉為神靈而受到頂禮膜拜。人定勝天支配下的人類,瘋狂的向自然進軍,進行了毀滅性式的掠奪。

  當然這些人也會進行看似有理的辯解,他們常用自然的現象來機械的類比。“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大自然里,動物之間的彼此生存遊戲里同樣地充滿了血腥與暴力,弱肉強食的現象在自然界里似乎表現得非常明顯。

  如果說自然里也充滿了野性,那麼這野性是健康的,沒有扭曲天性的,是最原始的野性。沒有對同類的無恥殘害,沒有內心的扭曲畸形,更沒有人類的夜郎自大與自欺欺人,沒有人類社會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而所謂的歷史的發展的代價是環境破壞,資源枯竭,物種滅絕。當先知先覺的群體發現了這一危機而四處奔走呼籲,卻受到大眾的奚落與嘲笑。經濟的發展卻沒有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幸福感,只是因為原始性的社會生活的規律在現代社會裡被埋葬了。內心的摧殘性的毀壞是物質這些淺層的東西所能彌補的。

  天人合一在此時常常散發出理性的光芒,在自然面前無為而治,不過分的掠奪毀傷自然,主張人返樸歸真,投入自然的懷抱,與自然交融和諧,達到道德終極性的規則的要求。從而實現至善至美的生活,從而實現人類社會的全面發展。

  生命的誕生與死亡千百年來折磨着無數人,更因為對死的恐懼而使得對於死的思考常常望而卻步。

  死是什麼 這個問題似乎有點不着邊際、滑稽可笑,因為在繁瑣混亂的現實世界,黑暗、污濁、狡詐、危險、名利、地位等常常使人忙碌奔波渾渾噩噩,心力交瘁卻還在狼狽地硬撐着,帶着雙重面具活在世界上,因為崩潰的制度還沒有重新行成新的行為制約,社會群體內部成員之間的爾虞我詐使得人時時刻刻都不由自主地帶器防衛的工具來提防來自任何方向的未知的危險。幾乎全部的精力用來偽裝與武裝,根本就沒有閒情逸緻來思考探究這個看似無理卻讓人頭疼的哲理性問題。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秋水思者
網友評論
秋水思者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