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大愛,拒絕“暴力”

大愛,拒絕“暴力”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pp958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說,應該將這次大震中人們所爆發出來的熱情加以引導使其走上正確的方向,實在是有所感的。先是姚明的二百萬讓網友們議論紛紛,後來是王石被罵得狗血噴頭,甚至冠之以王十元的綽號,再後來乾脆弄出了個捐款排行榜,將愛心排出狀元、榜眼、探花乃至一二三甲。

  王石的公眾形象一直是幹練老辣強硬堅韌的,然而終於投降了,道歉了,追加人民幣了。林語堂轉引孔子的話說:上士殺人用筆端,中士殺人用語言,下士殺人用石盤。一時乎大家便都成了上士、中士,道德力量之可畏,人言之可畏於此可見。然而,我始終是持審慎懷疑態度的。

  首先,我認為愛心是不可以也不應該被精確量化並加以排行的。第一個原因是世界上並沒有一個被公認有權威性的精確標準。既然沒有一個標準,憑什麼說我捐了自己一個月的工資我的愛心就超了標就是一甲一名,他捐了二百萬就不達標上不了愛心榜。退一步說,非要搞個什麼標準的話,我以為也只能設定個道德或者愛心指數,大致劃分為指數為正、零、負數。對於指數為負數的人,比如吧,比如那些個因為上不了遊戲或者與網友鬧意見而大罵災區人民的人,又比如好萊塢慣於運動肉體而不運動大腦的那斯,大家都不妨“鳴鼓而攻之”。但有一點要清楚,鳴鼓而攻之並不是因為她們無愛心,而是因為她們有噁心,並且外化為有惡行。原因之二是既然愛心沒有權威性的標準也就必然無法排行。如果非要排行並以此為依據指責某某人的話,我們所有熱衷此道的人首先應該指責的恰恰是自己。與那些拋家捨命奮戰在最前線的英雄們,與那位南京的乞丐老人相比,不惟姚明王石,我們哪個人敢說自己就是愛心的大師,道德的高標呢?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從這個角度講,最該指責的難道不恰恰是我們自己嗎?

  其次,慈善事業是一個長期的事業,源遠流長,應該有一個利於它發展的良好環境。如果我們不帶苛求之心,那麼王石關於企業捐款應該可持續的說法也就不無道理。當然我並不認為捐款多於二百萬就對王石的萬科形成了什麼負擔,我沒有閑心為王石寫辯護狀。這句話應該面對全國的企業、團體和個人。任何事業都應該開源節流以成其大成其遠,殺雞取卵的行為是短視愚蠢的,不惟慈善事業。

  這次在網上也多次被提及的孔子批評子貢的故事也可以說明這個道理。

  [呂氏春秋·察微]子貢贖人: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

  魯國規定在外面做了善事(贖回在外國被奴役的同胞)的人回來后可以報銷開支,孔子的弟子子貢是個大款並且愛心多多,做了好事卻不去報銷,孔子不高興的批評他,賜(子貢的名字)啊,你做了件大錯事啊,從此以後,沒有人在做這樣的好事了,在外面受苦的同胞們再也沒有被救的希望了。為什麼魯國的這項慈善事業會後繼乏人最終零落呢?後人是應該好好思索的。

  道德暴力同樣是一種值得警惕的現象。網上也有人稱之為道德綁架、道德強姦,綁架、強姦者何?以暴力手段脅迫也。它與現代社會所追求的自由的人文精神是相抵觸的。我們常說殺人的封建禮教,禮教而冠之以殺人,可見其暴力恐怖程度了。事實也正如此,古人講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就是說一個婦女死了丈夫沒有生活保障,就算是活活餓死也不能再嫁。女人被人強暴了,夠可憐吧,不成,你失了清白了還有什麼臉面活下去呢,那麼去死吧。唐朝的張建封納關盼盼為妾,甚是寵愛,張死後,家道淪落,妻妾四散,獨盼盼在燕子樓上為其守節十年,然而大詩人白居易還不滿意,寄其詩曰: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又曰: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關盼盼見詩遂絕食殉夫。白居易夠狠夠厲害吧,幾句詩就殺掉一個人,正是上士的手段,小李飛刀也不過比石盤輕靈些,終究是連中士資格都夠不上。然而白居易仍然是提倡新樂府,寫過賣炭翁,關心人民疾苦的大詩人,沒有人指責他。要知道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禮教可是正統主流居於統治地位的道德。高張道德大旗的人都認為自己在做大大的善事而不是殺人吃人,時移事異,今天我們看那就是殺人!將恐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我們能不戒惕嗎?

  具體到愛心捐款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自發自願的行動。我們愛,是民族情、家國情與人性愛的自然流露迸發,它不能被量化也不願被脅迫。正如單位捐款一樣,我捐,是因為我愛、我心痛,是因為血濃於水,但誰都不願意被強加個捐款數額,儘管我自己捐得比這個數額要多。這不僅僅因為被脅迫的感覺,還因為我們生活的精神空間沒有達到期望的寬容自由的程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不願被脅迫,別人也一樣。日本女詩人謝野晶子這樣說自己的貞操觀:貞操正同富有一樣,在自己時原是極好,但在別人或有或無,都沒有什麼關係。它不是道德,只是一種趣味,一種信仰,一種潔癖。既然是趣味、信仰、潔癖,所以沒有強迫他人的性質。我所以絕對愛重我的貞操,便是同愛藝術的美,愛學問的真一樣,當作一種道德以上的高尚優美的事物看待。這是一種達觀通脫又審慎的態度,我想“愛”比貞操觀更高更優美,也更濃烈更純凈,它更是一種高過道德之上的高尚優美的情感。唯其是情感,是人類的本真本性,它才更高於道德這一觀念層面的東西,絕對不可以被綁架!綁架而來的也不是愛!當然惡不同,因為它傷害到了別人。

  前些年在某論壇看到過一篇關於魯迅先生與林語堂的文章。魯迅先生和林語堂都曾經是鬥士,魯迅先生終其一生都在戰鬥,而林語堂最終選擇了隱居寫小品文。我依然記得我的回帖:像魯迅先生致敬,但對林語堂表示理解。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們對魯迅先生的選擇由衷崇敬,但先生的高度,我們只能仰望,有幾人能達到呢?便是林語堂的高度,又有幾人能達到呢?在我們要求別人的時候,想一想,我們每一次的選擇都佔到道德的制高點了嗎?答案就算是肯定的又如何?魯迅先生也不會要求天下人都是魯迅的。

  王石說將指責謾罵的時間和精力用到抗震救災中去。如果這話出自抗震救災最前線的英雄們之口該多好,大家都會無言以對。但是,那些拋家捨命的英雄們哪有說這些話的時間和精力呢?更不會有寫我這篇羅嗦滿紙的文章的時間和精力!

您正在瀏覽: 大愛,拒絕“暴力”
網友評論
大愛,拒絕“暴力”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