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夜幕下的凱撒使者

夜幕下的凱撒使者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小景

  在深夜看完了《理髮師陶德》,但隔了一天才靜下來細細回思,實在是情緒有時浸在血液里,有了難以遏制的衝動,就不能再平心靜氣地塗鴉下心中的那份悸動。

  這是蒂姆波頓與約翰尼德普合作的第六部片子了,一對成熟和拍的搭檔,打造出令人回味良久的佳作。先前看過的《剪刀手愛德華》和《殭屍新娘》,前者是一部濃郁夢幻色彩的童話寓言,除了片子本身的魅力,更讓人欣喜心悸的是一種迥異風格的萌芽,而後者則更是波頓慣有的哥特式風格成熟下的一道飯後甜點。

  經過探索,磨礪,掙扎,蛻變,成熟,哥特式風格已經成為波頓作品的絕對標籤。詭異的片子,詭異的風格,詭異的人物,詭異的情節,詭異的對白,詭異的鏡頭,詭異的色彩,詭異的景象,詭異的結局,詭異的內心衝擊,詭異的鬼才搭檔。

  《理髮師陶德》是一部成熟的歌舞片,按理說我是沒興趣浸身其中的,雖然這種厭惡也許是我對歌舞片,特別是印度歌舞片的偏見,但也已根深蒂固了,一時是無法扳回來了。即便是前段時間一直想看妮可基德曼的《紅磨坊》和陳可辛的《如果愛》,但始終是沒能強迫自己耐下性子去看,有點無奈。

  但或許是片子打上了蒂姆波頓的烙印,成為了我難以抗拒的誘惑。這正如古龍之於武俠小說,小品之於趙本山,漫畫之於朱德庸,籃球之於艾弗森等,都成為了“可卡因”之於我的精神食糧。

  本片是以百老匯歌劇為藍本改編而來,講述了一個並不複雜的司空見慣的復仇故事。理髮師巴克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過着與常人無異的愜意的生活,不料大法官垂涎其妻美色,用計陷其入獄,併流放海外。十五年的流放過去了,理髮師回來了,改名陶德,並邂逅了“黑寡婦”洛薇特夫人,於是開始聯手實施他們對這個社會陰暗面的瘋狂復仇計劃。仇恨是魔鬼的使者,不經意間已經令他們陷入了瘋狂,完全沉溺於鮮血所帶來的快感中,無法自拔。二樓理髮店的剃刀下滾落的頭顱,濺在陶德冷默眼瞳中的鮮血,地下室里屍體焚燒的臭氣黑煙,血淋淋的骨頭堆疊,新鮮出爐的噴香“肉餡餅”,還有火光明滅中洛薇特夫人獰笑的面容,這是地獄的狂歡夜啊!終於等到了大法官的駕臨,嗜血的剃刀興奮的飽飲了他濃黑的罪惡,陶德哀傷的吟唱釋放了壓抑十五年的仇恨,躁狂在這一刻安睡。但最終的結局卻令人扼腕嘆息,陶德誤殺了他以為早已不在人世的妻子,恍惚中剛看到光明的陶德又墮入了黑暗,他和洛薇特夫人都垂直而下無間煉獄……

  劇情並不出人意料,但把一部片子拍成歌舞片的同時還必須是一部令人無法釋懷的恐怖片,既要有歌舞片的優雅,又要兼備恐怖片的神髓,實在是很需要功力的。很欣喜波頓與德普做到了,並深深的抓住了每一個觀眾內心的那處柔軟。

  夜深的腦海銘記住了那一個場景:德普反覆吟唱的剎那,剃刀冷酷的銀光乍現,炙熱的鮮血噴薄而出,一顆尚自陶醉的頭顱,墜入了黑寡婦的餡餅里。

  陶德是變態殺人狂?確實,在西方“魔鬼理髮師”陶德依然是條大灰狼,家長常以此來嚇唬不乖的小孩。但影片中200年前的倫敦,那個骯髒陰鬱不公正的黑暗之城,一切都籠罩在濃的化不開眼的迷霧中,陶德的瘋狂罪行的確令人髮指,但我們卻又無由的理解,所以只是定義為殺人狂。而所謂變態殺人狂,雖然他也有不堪回首的慘痛過去,但他現在所處的社會卻並不糟糕,他懲罰這個世界的殺戮將無可饒恕,如《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十二宮殺手》中的十二宮,《德州電鋸殺人狂》中的“皮臉”海威特,他們是熱愛和平鴿的芸芸眾生心中永遠的痛。

  全片比較暖色調的應該是少年安東尼與約翰娜的愛情,但也許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卻是洛薇特夫人憧憬與陶德美好未來的一段,畫面如同割裂般獨立而鮮艷,是壓抑中的一點陽光,可惜也只是雲煙過眼,轉瞬即齏滅。

  結束了,記憶卻未隕滅,仍自失眠中……

您正在瀏覽: 夜幕下的凱撒使者
網友評論
夜幕下的凱撒使者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