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歲月隨筆 > 淺談雜文之美

淺談雜文之美

手機:M版  分類:歲月隨筆  編輯:得得9

  何為雜文?說到底雜文屬於論說文。所以論說文的論點、論證、論據也就同樣適合於雜文。我以為,雜文是否優美主要還是看:其文結構是否優美、邏輯是否通順、論證是否有力。雜文之所以被喻為“匕首”,是指雜文所述之觀點、主題一定要鮮明、直抵人心;論證一定要有理有力,能說服教育讀者。否則,文字再優美、語言再豪華,也如無鋼筋的大樓,外表再漂亮,也是銀樣鑞槍頭——無用——不能稱之為美文!現以千古名篇韓愈的《雜說四》為例說明之。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此文中,韓愈首先點題:先有伯樂,後有千里馬。這就與常人的觀點不同。通常以為,就是伯樂沒有,千里馬不是還在那兒嗎?何況伯樂是人,與馬何干?而韓愈的觀點就是: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哪怕千里馬就在眼前!

  論點一出,你要以理服人呀!所以韓愈舉例說明:沒有被相中的千里馬,只能在“奴隸人”手中受辱,只能死在馬槽之內——誰知道你是千里馬?

  然後再舉例:由於不知道你是千里馬,所以就不按千里馬來使用,你千里馬再好,表現不出來,無用!於是,也不按千里馬的標準來餵養,千里馬的才能就更加湮沒不為人知了。這時,吃不飽的千里馬和一般的馬相比也無什麼出眾之處,於是更加悲慘了。

  韓愈最後又舉例:千里馬不服呀,於是“鳴”——叫呀——我是千里馬!可是,由於沒有伯樂。無人理睬呀!而此時,你卻拿着鞭子對着眼前的千里馬說:天下無馬!一個有眼無珠的“飯桶”活靈活現在人們眼前。千里馬的悲哀——沒有伯樂!

  雜文的邏輯應當遵循數學證明的邏輯:充分必要條件。即“是”且“只能是”的邏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從事物的不同側面來說明問題之意,叫人無懈可擊。你看:韓愈此文,連標點符號在內,178個字!把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是不是從伯樂和千里馬的不同角度而闡述的淋漓至盡?!美文當如斯也!

  當然,韓愈畢竟有其時代的局限性。若此文再加入論述:伯樂因為一己之私而指千里馬為駑馬——說不行你行也不行,則論述就更加完美了。

  附:狗尾續貂之雜說四。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他日,伯樂至。哀而鳴之且通其意。奈何囊中所賄之金。策而臨之曰:“此乃駑馬!”嗚呼,旋即桌中佳肴也······

您正在瀏覽: 淺談雜文之美
網友評論
淺談雜文之美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