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鄉間春俗雜記

鄉間春俗雜記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我的老家在湖南省中部的鄉村裡,地處丘陵山區,房屋多依山而建,從山頂引一汪泉水,或是在山腳打一眼水井,就足夠一個宗族的人聚居在一起了。我家的院子里一共有七戶人家,住的都是宗親,七戶房屋呈半圓形修建,中間空着一塊打穀場,屋前有菜園和魚塘,屋后是一片竹林。過年是院子里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因為年輕一代出門在外的人只有過年能聚集在一起,長輩們也總是湊在一塊兒準備年貨吃食,商量春俗事宜。家鄉的春俗多種多樣,選幾個有意思的事情與您分享。

  舂糍粑

  舂糍粑是院子里年前最重要的集體活動,必須得全院男女老少一起出動才能完成。每個家庭拿出當年的新糯米,事先浸泡一晚,到了舂糍粑這天,婦女們用木甑將糯米蒸熟,倒入特製的石臼里,壯年男子兩個一組手持木槌將糯米飯舂成軟糯香滑的膠狀。在乾淨的桌面上灑些糯米粉,將舂爛的糯米置上揉搓成一個個白嫩細膩的糯米糰子,糰子中間可以隨意加入各種餡料,趁着糯米糰子軟嫩時,將其慢慢壓入雕刻了各式花鳥圖案的木質模具中,糯米糰子在模具中變成帶着浮雕花紋的餅狀糍粑,在通風乾燥處放置一會兒,就能從模具中取出了。這時候,孩子們可以在粑面上各印一朵小紅花,顏料是用映山紅花舂成花汁做成的,鮮紅的花汁與雪白的糯米互相映襯,煞是好看。為了讓口味更加豐富,長輩們每年會準備十幾種餡料,也可以將糯米和紅薯絲、紅豆等穀物一起蒸熟,舂入糯米團中,做出的穀物糍粑既美味又健康。

  糍粑是鄉間拜年的必備禮品,即使在物質條件豐富、拜年禮品五花八門的今天,也沒有被取代。互相交換糍粑不僅代表將一年的勞動成果與親朋分享,糍粑上各種吉祥美好的花鳥圖案,也寓意將美好的祝福送給他人,希望收到糍粑的人家來年平安喜樂、豐收美滿。

  年光飯

  您一定聽說過年夜飯,卻極少聽說年光飯吧?所謂年光飯,就是伴隨着大年初一的黎明之光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吃的第一頓飯。年光飯和年夜飯同樣重要,年夜飯是對過去一年的總結,年光飯卻是對新年最樸實的期望。每到大年初一的清晨,人們都要早早起床,寓意接下來的這一年仍需勤勞耕作。在天亮前準備好早飯,臨近天亮的時候,會聽到群山迴響着鞭炮噼里啪啦的聲音,人們在飯前放上一響鞭炮來慶祝新年的第一頓團圓飯。天光將明的時候,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着新年的黎明逐漸喚醒大地,吃着雙手勞作換來的食物,人們談論這一年要完成的計劃,互相給予祝福和鼓勵,這本來就是農家人常見的情景啊!在漫長的農耕歲月里,人們不都是這樣天未明就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么?這就是樸實的鄉間春俗,它來源於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最真實的生活狀態,來源於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優良傳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夜龍燈

  除了常見的舞龍舞獅外,還有一種在夜間耍弄的龍燈,做法同古時的燈籠差不多,用竹篾和紙紮成一個個不同形狀的燈籠,有龍頭,有龍尾,還有龍身,一條龍燈大概由十二到十八個燈籠組成,龍頭和龍尾上繪的自然是龍的形態,中間充當龍身的十幾個燈籠上則可以繪上風調雨順、花開富貴等圖案,一個龍燈隊伍一般有兩條龍燈。定好日子以後,當天早上需要派人到各家各戶送上拜帖,告知當天晚上將有龍燈拜訪,大方一點的人家可以準備好鞭炮、紅包、糍粑等物品相贈。入夜後,龍燈隊伍在起點舉行完起燈儀式后,就敲鑼打鼓出發,挨家挨戶去耍龍燈。有別於白天舞獅舞龍只在打穀場或者集市舞弄,夜間的龍燈必須進到各家各戶的堂屋甚至灶屋舞弄一番,寓意將龍的庇佑帶進家門,舞弄期間真可以對上那句著名的“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龍燈進屋的時候,全家人必須在堂屋裡迎接,舞龍的人一邊舞動龍燈,一邊向家中人表達祝福,場面祥和美好。龍燈入夜才開始挨家舞弄,一般凌晨才能結束,期間不僅要翻山越嶺,遇到雨雪天氣,山路難行,燈籠易滅,非常困難。即便如此,舞龍隊伍的小伙兒們總是一臉喜氣洋洋,哪怕是最後一家人,也能將龍燈舞得生龍活虎,領頭人嘶啞着嗓子也會大聲將最美好的祝福送給每一個人。

  每到年根,爺爺就會如數家珍地向我們講一遍家鄉春俗,生怕這些百年流傳下來的習俗有一天會消失。在老人的眼裡,一方水土一方人,而這方人最重要的共同點,就是他們傳承着這個地方特有的文化,在民間,這種文化叫做風俗。

您正在瀏覽: 鄉間春俗雜記
網友評論
鄉間春俗雜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