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詩人的悲哀

詩人的悲哀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原本是想看點書平靜一下夏日的燥熱,結果現在一直陷入思考,根本停不下來。詩人最終還是死了,保持着蜷曲的姿勢弔死在陰暗的地下室,那個見證了他半生文學夢想的“家”。他想象着自己獲得世人的認可與稱讚,想象着用火一樣的熱情來描繪這個世界,但從他選擇成為詩人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註定再也見不到光明。當年全村的人自豪地送他這個唯一的大學生走出大山,現在他卻成了整個村子的恥辱與笑料,父母不認他,兄弟怨恨他,所有人都把他當成神經病,當成毒瘤。他斥責整個世界的物質與虛榮,整個世界恥笑他的無知與瘋狂。

  八九十年代,大學校園裡最受歡迎的就是“校園詩人”,那時候追女生最好用得法寶就是情意綿綿的情詩。那時候如果你是中文系的男生,你會寫詩,那恭喜你,你就是全校女生心目中的“男神”。而現在,如果你還整天攜帶着小本子進行詩文創作,還想用自己嘔心瀝血的“大作”來打動心愛的女生,那也要恭喜你,如果你只是被別人當成“屌絲”而不是神經病的話。前幾年有一些文學界的泰斗曾經痛呼過“這是一個缺少詩人的時代,這是一個缺少思考的時代”;輿論也曾痛批過余秋雨、郭敬明等“文化商人”,斥責他們利欲熏心,玷污文字的純粹。我們哀嘆這個社會變壞了,人心變壞了,哀嘆這個時代缺少思想與文化。

  但其實社會和人心都沒有“變壞”,我們只是“變了”。經濟化、市場化的進程改變了整個社會發展的方向與速度,當然也改變了我們的思想與認知。現在的我們都很忙,忙到都沒有時間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想,又怎麼能要求我們去花時間理解別人的思想呢?我們都還是好人,我們沒有利欲熏心,我們只是順應了時代的腳步,做出了和大多數人一樣的選擇。歷史的大地上,時代在往東,而詩人在往西,誰都沒有錯,誰都沒有退步,我們只是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所以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

  我相信每個人的心裡多多少少都還是有詩意存在的。我們還是會讀各種文學書籍,還是會寫點東西,就算只是在空間、微博、微信上發幾句牢騷,那也是詩意,因為我們首先思考了生活,然後才會有各種幸福、抱怨、調侃的文字,長長短短,都是詩意,不是嗎?與我們不同的是,詩人選擇了將心中的詩意放大,大到覆蓋了他整個的生命,大到讓他忘記了他生為一個俗人應該擔負起的責任,於是他成了父母眼中的不孝子,旁人眼中的神經病。

  人生如戲,我們都是演員,演自己的戲給別人看;我們都是觀眾,看別人演的戲,我們在演戲與看戲中完成生活,走過生命。詩人的悲哀,在於他選擇了做最真實的自己,他不化妝,不布置舞台,不演符合大眾口味的戲,於是他沒有觀眾,產銷不對等的最終後果就是他破產了,輸掉了整個人生。

您正在瀏覽: 詩人的悲哀
網友評論
詩人的悲哀 暫無評論